我先从宏观上讲起,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件事: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随时变动的,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变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动之权是操在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人民大众的手中的。
宇宙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中,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存在决定意识,人们的思想感情必然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思想感情的载体的语言文字焉能不随时变化?要求或者强制它不变是绝对办不到的。
但是,在世界历史上和中国历史上,都有政府企图使语言文字固定不变的尝试。中国的秦始皇就是一个例子。他那“书同文”的政策不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它统一了六国的文字,为中国大统一做出了贡献,但是从长远处来看,它并没能阻止汉字的变化。
既然语言和文字随时都在变化,那么收罗字和词的字典和词典或辞典应该怎么办?
答复似乎是异常简单的:跟着变。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这样简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多样的名目繁多的内容不同的字典和词典,或者不叫字典或词典,而有字典和词典之实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来加以处理。比如有名的《康熙字典》,流传已数百年,所收的字和对字的解释已不属于活的语言的范畴。我们今天仍然查这一部字典,但用不着再出《新版康熙字典》。
而那些与现在流行的语言文字有关的字典或词典就不能这样处理。我在上面已经讲到语言文字在随时变化,字典必须能顺应这种变化,绝不能以不变应万变,那样的字典是没有用的。现在看书看报,经常遇到一些新词,例子多得无法列举。从小孩嘴中常常能听到一些他们自己创造的新词,而且这些词并不固定,流行了一阵以后,立即销声匿迹,又有一批新词来代替,比如眼前的报纸上“入世”一词特别多,知情者知道这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缩写。可是,如果一个老外看中国报纸,遇到这个他不懂的词,想查一下《汉语词典》,我想他肯定会失望的。在当前的中国,这样的缩写词比比皆是,这样做自有其必要性,而且这样的词寿命也不会太长。词典怎样来反应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反正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再举一个我在广播中听到的词:亮(或靓)丽,听到了不止一次,似乎已为一部分人所承认。这样的词又如何处理?反正也不能置若罔闻。人民大众创造的词,到了什么时候,达到了什么流行的程度,才能被收入词典?收与不收,由谁来决定?这都是必须回答的问题,不但回答,而且还要见诸行动。这是我切盼解决的问题。我再说一遍,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
2000年1月31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