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串串鸡零狗碎的某事处理好后,不知不觉中又是新年将至。
陈菁让婆子们制作的腊鱼腊肉已经挂了满了厨房前的走廊。山谷中,年味渐浓。
谁知,腊月二十那天傍晚,建安十一年的第一场大雪下来了。先是豆大的沙雪当空一倾而下,打得屋顶叮当作响,转嘴之间,天地一片白茫茫。半夜以后,改成了飘飘洒洒的鹅毛般大的雪花。天亮后,人们发现,才一夜的工夫,大雪足足堆了一尺多厚。然而雪未停,天空昏暗发黄,似乎越下越大。
“糟了,搞汞好要遭雪灾。”。黄老爹有些不安了。
黄夫人急了,连忙问陈菁:“家里可备足了粮食?”唉,玩物丧志啊,光顾着搓麻将去了,也没分点神帮陈菁这个干女儿管管家务。
(陈菁当上宝宝的干娘的时候,她自己也正式拜了黄夫人作干娘。都是自己人,要不,好强的黄夫人说什么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益州麻烦一个外人滴。)
“吃到来年过冬都没问题呢。”还好陈菁有脑筋,看到房子盖在深山老林里,接手管家的头一件事就是安排人手深挖洞,广贮粮,准备了满满两地窖的米粮。
于是,黄夫人继续安安心心的和丫头婆子们搓麻将去了。
“只怕又有不少穷人要短吃少穿了。”黄硕有些担忧。她跟小崔商量道,“不如我们拿出一些粮食出来摆个粥棚吧。”
小崔也是这么想的。 稍为难备了一下,小崔、诸葛亮和男人装扮的黄硕乘着大雪还没有封山,一起去了趟镇上。 没想到,镇上已经遭了雪灾 。一夜之间,大雪压倒了不少贫民的茅屋,很多人拖家带口的露宿街头。当中绝大多教人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有进过食了。
三人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分工合作:小崔负责调运米粮和一些搭建粥棚的建材;黄硕从难民中挑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女眷当街熬粥;诸葛亮则负责带着庄户和灾民搭建大棚。
在天黑之前,灾民们住进了大棚,喝上了热气腾腾的稀粥。
第二天,镇上不少的富户和医馆也自发的加入了赈灾的行列。
第三天,雪停了,官方的赈灾行动也正式展开了。据事后的官方统计,在这场十年一遇的大雪中,这个名为茶花镇的小县居然没有一个难民外出逃难,创造了益州的历史纪录。
雪灾过后,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号:硕叔。关于这个人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他是一个清瘦的青年公子,也有人说他是一个胖老头,还有人说他是上天派来的神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大善人。
听着这些离谱的传言,黄硕有点不好意思:“嘿嘿,大家都出了力,没想到就我一个人出了名。”
崔州平和诸葛亮听了这话相视一笑,连是男是女都稿错了,这也算出了名?
其实,“硕鼠”演变成了 “硕叔”是有原因的。在赈灾的时候,小崔和猪哥怕黄硕应付不过来,时不时的会才由空过来替她照看一二,口无遮拦的喊出了她的外号“硕鼠”。而旁边的灾民们却想当然的听成了“硕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灾民部看到过黄硕的,人们以讹传讹,竟越说越神了。
相比于“硕鼠”,黄硕更喜欢“硕叔”。
因为小崔不想暴露身份,黄硕不方便抛头露面,所以但凡需要分开活动,黄硕和小崔都索性戴了黄铜面具,顶着“硕叔”的名号出现。
只是没想到,在买了几块农田和春耕春种过后,硕叔的名声越来越大,渐渐的竟成了益州粮商中晓有名气的人物。
除了陈管家、诸葛亮和雷迅,没人知道“硕叔”其实是两个人。
第六十五章 花开两朵
建安十二年的春节过后,诸葛亮和小弟收拾好行囊,准备回荆州了。
离别那天,也许是知道老爸是远行,宝宝突然扑过去,搂着诸葛亮的脖子,哭得声嘶力竭,竟然带着哭腔嚎出了第一声“爹”。
诸葛亮从黄硕怀里抱过才九个月大的女儿,眼角有些润湿,亲昵的在喉咙里说着:“乖,宝宝乖,爹爹有空就来看宝宝。”
宝宝似乎听懂了,哭得更伤心了。
送行的人们见了,心里都酸酸的。不少丫头婆子偷偷的背过身去用袖子揩眼泪。
黄夫人看不下去了,对黄硕说:“不如你们娘儿俩再送送吧。”说罢吩咐了两个脚力好的婆子跟上去好生伺候。
送了一程又一程,黄硕的心里有如灌了铅水,沉甸甸的。两人默不作声的并肩走着。宝宝哭着哭着,慢慢的趴在猪哥的肩上睡着了。
“把宝宝给我吧。”黄硕停了下来。就算送到天边又如何,反正终有一别。
诸葛亮很是不舍,却还是任黄硕从他怀里抱走了宝宝。看着妻儿,他的心里突然愧疚不已。握紧黄硕的手,诸葛亮在她耳畔坚定的轻声说道:“娘子,此去最多五年,亮一定能成功。等为夫功成身退,再陪娘子和宝宝游遍我大汉的大好河山。”
“嗯。”黄硕鼻子一酸,眼泪唰的就下来了,想说上几句吉利话,可是喉咙好象被堵住了一般,竟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