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列岛,又名“澎湖三十六岛”,但实际有着六十四个岛屿组成。
其主要岛屿为澎湖本岛、渔翁岛和白沙岛,面积约为96。6平方公里,占整个列岛总面积的76。1%。
余下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岛屿,还有虎井、吉贝、望安等8岛屿,另有53个岛屿面积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
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中枢,用海权战略的角度就是控扼东南,有着“东南锁匙”的军事战略地位。
台湾、澎湖被开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年间,这时的台湾属于“天下九州”中的扬州。
后世的闽台两地考古学者,在台湾、澎湖发现了不少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址,其中还包括商朝的青铜器。
这就说明,至少在商朝开始,华夏先民就已经在陆续的往台湾迁徙,而且还是先走的澎湖,再前往台湾。
因为澎湖的遗址、器具年份比台湾更久远。
其后又过了两千多年……
从五百年乱世的春秋战国,到始皇帝横扫六国,建立大一统,再到强汉承秦、汉末三国、五胡乱华、南北朝乱世、隋唐复归一统,及至五代十国、两宋元明……还没到清。
算上三国的孙吴东渡海外,驻军夷洲(疑似台湾)一年,带回一千多夷洲百姓。
这么多年来,中原王朝真正试图把台湾、澎湖纳入到版图统治,还得是从隋朝才开始。
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台湾、澎湖),要求流求国王欢斯渴剌兜投降,但遭到对方拒绝,只能俘虏数千人而返。
不过,虽然隋炀帝对流求的招抚失败了,但按照《隋书·东夷传》中对流求的记载,哪怕没有了朝廷官府的庇护,民间商人依旧与台湾、澎湖两地往来密切。
到了唐朝,盛唐之下经济农业日渐繁荣,中原人口大量南下,对福建开发日臻完成,福建百姓开始陆续往台湾试图迁居。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施肩吾,这人为唐宪宗(元和中兴那位)元和十五年钦点状元,因为看透官场黑暗,再加上局势日益混乱,各地战火连连,乱世征兆已现,便举家迁居澎湖列岛耕植乞活,也被誉为“开发澎湖的先驱者”。
而真正将台湾、澎湖纳入到版图控制,同样也是自唐而始,用同时期任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来说:
“唐制岭南为五府,府部州以十数,其大小之戎,号令之用,则听于节度使焉,其外大海多蛮夷,由流求诃陵,西抵大厦康居,环水而国以百数,则统于押蕃舶使焉。”
这里便已明确指出流求在内的澎湖、台湾,都属于岭南节度使管辖范围。
不过,这里的管辖更倾向于羁糜附属,并不进行实际意义上的管理。
这种对台湾、澎湖的羁糜关系,-直从唐朝延续到了两宋,在北宋年间的台湾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宋钱”,有太平、至道、元佑、天禧等年号。
宋徽宗时期有个泉州知州陆藻,专门作了一篇《泉州修城记》说:“泉州距京师五十有四驿站,连海外之国三十有六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