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曾经因为战乱和历史因素而导致人口稀少的行省,都得到了补充。
在建国早期,四川行省人口不过百万,短短四十五年,已经超过六百万。辽宁行省刚建立的时候,也就八十万人口,现在也已经超过了四百万,都已经是帝国人口中等规模的行省。
而南方人口密集的行省,也在这类政策的倒逼之下,大量百姓下南洋,甚至远至澳洲去。
问题在于,帝国海内诸行省,并非没有土地,在明清战争中,大量的土地撂荒,此后因为帝国严格的土地管控,导致很多土地都没有开垦。尤其是陕西行省,现在百分之九十的人口聚集在关中平原,陕北广袤的土地,几乎成为了无人区,在大明时代的州府,现在降为了县,县降为了乡或者镇,就是因为,陕北时常发生旱灾,所以在帝国初期,但凡不能旱涝保收的水浇地,一律被取缔,陕北人口大量移民因为战乱而人口稀少的关中地区。
促进帝国百姓向海外迁移,一向是帝国的国策,这一点从未有过改变。
毕竟帝国在海外有大量的土地,无论是河中之地还是美洲,都是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而那里缺少的就是人。
而苏日安要掌握的国资组,其中国有资源部就控制着帝国所有国有化的土地,其实也就是帝国绝大部分的土地,因为在帝国建立早期,除了明确属于私人的土地,其余的一律划归国有,即便是私人的土地,在帝国建立后,对地主士大夫进行严格的清算,其所拥有的土地也划归了国有。
中原、长江流域,这些都属于当年清算重点地区,私有耕地占据耕地的面积普遍不超过百分之二十,私有土地占据土地的面积也不超过百分之五。而保持国有资源比重,也是帝国的一项国策。
苏日安知道了这项任命,也就明白了自己的职责,虽然自己现在完全属于行政官员,但当世包公的属性是去不掉的。近些年来,国有资源的侵吞和国有资产的腐败案件屡见不鲜。苏日安明白,让他掌握国资组,就是要他清理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两大系统。
想到这里,苏日安更加联想到早先在宫正那里听说的皇帝的禅位计划,和后继之君以自己这把锋利的刀,靠反腐赚取登基威望。苏日安感觉,现在自己接手国资组,也是为那个长远计划做准备。
说白了,打铁还需要自身硬,不论是国有资产还是国有资源,都是帝国勋贵的利益范畴内,如果他苏日安要在将来对帝国整个系统进行刮骨疗毒,那么先把勋贵清理干净,到时候就会少很多麻烦。
“苏大人,其实东江行省所需的棉花,也并非一定要海内各行省提供。亚欧大陆桥可是要贯通了,来自西疆的棉花可一样合用呀。”李昭誉笑着对苏日安说道。
苏日安也不傻,他说道:“大公子的意思是,鼓励东江百姓向西疆地区移民。”
西疆有的是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而远疆区的河中之地也是如此,但唯独缺少人。早年,向这些地区移民,除了刚刚开拓的时候,帝国以行政力量配合军队大规模向当地移民之外,主要就是海路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当地移民。
从帝国的港口出发,坐上邮轮,哪怕只是到西津的港口,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辗转抵达安置地,可能半年时间就没有了,但如果坐火车,一个月或许就可以抵达目的地。
苏日安听了李昭誉的话,一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逻辑链条,而且他还想起几年前,大公子李昭誉在河中之地的进行的努力。
当时河中之地也在扩张棉花种植面积,非常缺人,但李昭誉认为,所谓缺人,本质上就是缺钱,因此倡导引入了欧洲资本,允许来自欧洲的商人,在河中之地投资建设农场,雇佣帝国百姓种植棉花,并且大规模解禁属于绥靖区的扎萨克,让这些已经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参与到棉花生产之中去。
那个时候,苏日安也刚刚抵达东江行省,对所有有关棉花的新闻都感兴趣,因此对这件事非常了解。
按照报纸上的报道,这种引入外资的政策在当地大获成功,确实加快了人口向当地的迁移,并且提升了当地的机械化水平。当然苏日安也清楚,事实或许没有说的那么美好,但至少是有用的。
苏日安正是想到了李昭誉的这件事,感觉这位大公子是一位实干家,因此很愿意就这件事和他讨论。
“朝鲜半岛上确实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困境,近些年,人口不断向城市里聚集,也开始向关外移民。”苏日安说道。
李昭誉问:“这么说,半岛往外移民,这件事有的搞咯?”
苏日安点点头:“大公子对这件事有兴趣?”
李昭誉含笑不语,这次因为太上皇驾崩,两位公子都紧急结束了在海外的任务,回到了国内。虽然李昭誉面临大婚,李昭承刚刚有了孩子,但私事总是好解决,早有传言,皇帝已经准备正式安排这两位成年皇室子弟在行政系统内工作,进行历练。
裴元器接口说道:“苏大人或许还不知道,大公子也会进入国资组工作。至于移民这种事,应该属于移民局,而据我所知,二公子可能要把移民局的差事管起来。”
苏日安点点头,感觉李昭誉这么问,肯定不是要给自己弟弟捣蛋,相反可能是为其多着想一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