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简的丈夫麦克充当中间人。
孩子长大后,由于抚养权的问题,两人又发生争执,旧恨新怨使两人的关系非常恶劣。简的丈夫麦克是个成熟智慧的男人,他深信简与汤姆都具备很多优秀的潜质,只要他们能以孩子的幸福为重,坦诚交流就得达成解决方案。但麦克担心自己出面调解,会让双方将怨气撒到自己头上,反而适得其反。于是他请来人际关系专家亚当帮忙。亚当向简和汤姆介绍了同理心倾听的原理,教他们怎样把个人想法放在一边,真正倾听对方正在表达的话语和感受。当简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感受之后,亚当问汤姆:“汤姆,现在你说说,简刚才告诉了你什么?”汤姆说:“她害怕我。她怕我哪天发起脾气会打孩子。”简睁大了双眼。她意识到,汤姆听到了言语之外的东西。她说:“这确实是我内心深处的感受。我担心这个人哪一天很可能会失控,伤害到孩子。”
第三章 幸福取决于价值观(7)
汤姆自我表述之后,亚当又问简:“汤姆刚才说了什么?”她回答说:“他说:‘我害怕遭到抛弃。我害怕孤单一人。我害怕根本没有人关心我。’”尽管简认识汤姆已有15年,可她从不知道汤姆小时候曾被父亲遗弃,所以下定决心不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她从未意识到,离婚对汤姆来说,就像是再次被人遗弃。她还了解到,汤姆在过去的5年中非常孤独。由于经济状况不佳,他孤单一人住在旅馆房间里,没有朋友,没有交通工具。
一旦简和汤姆感觉自己得到了真正的理解,他们就平静下来,并且真正讨论和解决问题。最后,大家一起吃了饭,简不但同意把孩子送到汤姆那里度暑假,还亲自开车送他们去机场。后来,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长谈,在过去,简争吵的理由之一是汤姆从不承认自己对她犯的错,而这次谈话中,汤姆首先为过去所做的一切道歉,这也促使简道了歉。从此,汤姆开始对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说“谢谢”,而他以前从不曾为任何事感谢过谁。
这以后,两人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麦克非常高兴,他看到两人之间已经掌握了正确的交流方法,形成了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和关心。
大量事实证明,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完全相同,他们的关系便能持久。如果他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别说关系维持不久,可能连关系都不会有。不过任何关系都不会落在两个极端上,所以你仍有两件事可为:第一,从大家的价值观中找出共同点,然后用来帮助超越彼此之间的差异;第二,竭尽所能帮助对方实现最大的愿望。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那么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便能建立互助且持久的关系,而你自己的愿望,也必能达成。
让我们听听另外一个故事:
一对老年夫妇不幸在飞机中遇难,子女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葬礼,之后便开始整理他们留下的财产。在整理财产期间,几个子女表现出想得到某些财产的强烈愿望,而且毫不隐讳地表达了这种愿望,由此引发了彼此的争吵和隔阂。
其中一个儿子发现自己也被卷进了是非,但很快他就意识到如果这样分财产,不但这个家要散了,还会造成感情伤害和离心离德。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他决定以积极的方式来施加影响。他建议将财产先封存起来,再共同制定一个分家产的办法。这个方法应该有助于大家作为一个家庭团结起来,加强彼此的关系,还应使每个人都得到需要或真正喜欢的财产,有助于大家记得父母。大家都同意了,共同整理出一份财产清单,人手一份,清单上写着的一句话:“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家庭,而不是财产。”大家都同意要相互体谅。
到了正式分家产那天,在开始前,这位儿子再次重申了大家的意图:“请记住,我们到这里来是因为我们都爱两位去世的老人,我们也彼此相爱。我们希望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分完家产,希望假如父母还在世的话,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会给他们带来骄傲与快乐。”他的讲话成功地唤醒了每个人心中对父母的爱与责任感,从而维护了大家的爱心、友善和为别人考虑的精神。大家都赞同说:“在所有人满意前,谁也不会离开。”
大家一边整理父母留下的东西,一边回忆父母,过去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仿佛重视,子女们又开始谈笑风生,真正分享到一家人在一起的乐趣。整个分家产的过程,变成了感受兄弟姐妹们相亲相爱的过程,变成了对父母的爱和感谢的过程。当两个人都想要同样的东西时,总有一个会说:“哟,我也想要这个东西,但我完全明白它对你的意义,我真心希望你能得到它。”最终,结果令人非常满意。
第三章 幸福取决于价值观(8)
目标要与价值观相配
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实现目标的过程弄得快乐些、有成就感些,否则,人的天性会逃避痛苦,从而使我们放弃努力。
据我观察,很多在别人眼里有“毅力”、“吃得苦”的人,其实在他自己眼里并没有什么毅力。支持他“吃得苦”的动力,是因为别人以为苦的事情,在他眼里却是一种快乐,哪里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呢?这就是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那怎样才能使我们不是在“努力”,而是在“享受”呢?我们已经知道,选择的深层依据是你的价值观,选择的表层依据是你的目标(当然,对于没有目标的人,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个人所理解的利益),所以,当选择的表层依据与深层依据相配时,也就是目标与价值观相配时,我们会在成功的路上走得轻松愉快,反之,就非常痛苦,往往半途而废。
以戒烟为例。都说戒烟这件事不易,也有说反话的:“戒烟太容易了,从上支烟灭掉,到下支烟点燃之前,我都是戒着的。”我自己从大学开始,烟龄十几年,牙都黑了。2005年五一节过后开始戒烟,不知不觉四年多过去了,还算成功。
当初朋友们听说我要戒烟,都不相信我能戒掉,不少人等着看笑话。等我成功了,不少人开始羡慕,夸我意志力真强。其实不是,我自认不是个自律性强的人,能成功,归纳起来四点原因:
一是培养“健康”比“抽烟的乐趣”更重要的价值观。事实上,早在2002年,我就萌生了戒烟的想法。那时开始感觉到一天到晚口臭、早上起床喉咙干、嘴里没味道,自己很不喜欢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又看到一些长辈晚年卧病在床,自己痛苦家人也痛苦,开始感到健康的重要性。但那时虽有戒烟的想法,但在价值观中“健康”的地位并没有胜过“吸烟的乐趣”,所以没有真正戒。这种情况下贸然戒烟,动力其实并不足够强大,很可能半途而废,一旦失败,以后再戒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小。反观很多人经常说“我知道抽烟对健康不好,我一天少抽几根就行了”,其实这就是他的价值观中,“健康”的地位没有压倒“抽烟的乐趣”。
二是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从不跟自己说“我要戒烟”,而是说“我要用吃零食的习惯取代抽烟的习惯”。习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习惯,我们会迷失自己而茫然无助。如果把精力集中在不良行为上,可能反而会加强不良行为的力量。因为人在潜意识里有种逆反心理,越是说戒掉什么,越是要犯瘾。所以我对自己说:吸烟是为了乐趣,现在,我只是换一种享受乐趣的方式。我就在原来放烟的位置,放些零食,其实吃得也不多,主要是起个心理作用,让神经系统觉得自己在享受乐趣。个人认为,这种用健康的习惯取代不良习惯,而不是硬生生挖掉旧习惯的方法,是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