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往,更不知道以后的命运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
但他还是想为父母争口气,为自己争口气,他想,可以读高中考大学。考上大学不是更具有影响力吗?方圆上百里的范围内,几十年都难出个大学生呢。这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仅仅是给自己和父母争气,更是给家乡所有的父老乡亲们争光啊。
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让他望而却步,那就是钱这东西。经济贫困,早已成为追求理想最大的拦路虎。是继续求学?还是辍学务农?左右权衡,还是觉得辍学最佳,至少可以不为钱这东西把一家老少大小拖得焦头烂额,因为读书对于李达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简直就是奢侈;考大学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辍学务农,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挣钱;即使一时挣不到钱,还可以靠山吃山,不图别的,只求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也是不成问题的。
就在李达作出辍学务农的决定之后,人们无不为他的选择感到惋惜。每当碰上熟人的时候,人们总是埋怨他心太大,如果把目标放低一点,考个师范也好啊。这话确实不错,如果考个师范,以后当人民教师,也比农民强得多啊。哎,心有天高,命比纸薄,真是划算不来。可事已至此,有什么办法呢?
李能夫妇也很无奈。他们知道儿子李达的内心深处并不想辍学,只是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处境,才不得已而主动放弃。又想到李达无论如何应当是个有出息的人,如果能够继续送他读书的话,考大学的希望也还是可能的。
经过再三考虑,父母决定竭尽全力筹集上高中的学费,如果找得到报名的八十元钱,就让李达继续读书;实在找不到那么多钱,也只好作罢。李达当然愿意,便主动配合和协助父母,共同筹备书钱学费。
找了几家人去借钱,可亲戚朋友们也都是没有多少钱的穷人,并没有顺利的筹集到八十元学费。唯一的办法就是凭借一双勤耙苦做的手,到山上去挖一种叫“老虎姜”的药材。老虎姜是多年生藤本植物,是提取皂素生产避孕药等多种激素药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外观像牵牛花和何首乌,块根又像竹根。挖老虎姜就是要挖出它的块根来,然后把它晒干,卖到收购站,一斤可以换取两角钱。李达每天都跟着父亲一道,翻山越岭,早出晚归,在深山老林里穿梭跋涉,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烤熟的玉米棒子或者山林里的野果之类,渴了就喝山林里溪涧流出的泉水。这样的结果,每天可以挖三四十斤,卖上十元钱。但实在是非常辛苦,一般人根本就吃不消。没几天,李达和父亲的双手被荆棘和锄柄磨得像松树皮一样,张裂着大大小小的口子。
邻村有个与李达家中人口差不多的农户,也是两个大人,三个孩子,那家的孩子仅读过小学就辍学了,十二三岁的少年,就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把土地和牲畜经营得周到无比,日子过得衣食无忧。见李能为了送李达读书而不惜拼命操劳,便对李能说:“你是为了啥呢?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了儿孙当马驴?再说,即使把他送出来,以后有了工作,他还会认你们这土里土气的农民父母吗?你没听过这样的话: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那位叔叔所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农村确实很难送出一个学生来,即使送出来了,有了工作后,不孝父母的例子在那时确实大有人在。李达对那种吃水忘了挖井人的不孝之子深恶痛绝,振振有词的发誓道:“要是我以后有了工作,无论如何也要把父母孝敬好,倘若讨个不孝父母或者嫌弃父母的老婆,我宁可不要老婆也不能不要父母啊!”
现在回过头来分析那种现象,其实并不是儿子不孝,倒是农村出来的人即使有了工作,那可怜的工资既要成家立业,又要应酬交往,还要维持生计,哪有多少余钱剩米来孝敬父母啊。如果讨的媳妇嫌弃农村的父母和亲戚,处处都要看媳妇脸色行事的话,那当儿子的,就更是孝爱难两全了。
不过,那位叔叔的话并没有动摇李达一家人的信念,相反,他们认为李达将来绝不是那种不孝之子。即使是那样的人,错也不在父母,就像乌鸦的故事一样,父母并非要得到儿女多大的回报,而是为了尽一种责任,只要儿女争气就是最大的荣誉。据说一只老乌鸦需要把三个孩子驮运到大海的彼岸,可那大海实在辽阔,一气呵成地驮着孩子飞过大海需要付出沉重的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可为了孩子,老乌鸦还是下定决心,开始把三个孩子一个一个地驮过去。可当它驮着老大飞到大海的上空时,却问道,我冒着这么大的风浪把你驮过去之后,你会怎样对待我?老大感激地说,我一定会好好的孝敬你,为你养老送终!可老乌鸦听后,什么也没有说,便把老大抛弃在大海里,返回去驮运老二,并在大海的上空问同样的问题。老二和老大一样,也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会好好的孝敬你!可老乌鸦什么也没说,像对待老大一样,把老二抛到大海里,返回去驮运老三。在大海的上空,老乌鸦又问同样的问题,你的大哥和二哥都表示过海之后一定会孝敬我,如果我把你驮运到彼岸,你会怎样对待我?老三说,妈妈,我当然会孝敬你,可是,那必须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又多大的能力,就孝敬你多大的程度,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孝敬您老人家的身上啊,因为我还会有孩子,我还要尽一个父母的责任。老乌鸦听了老三的话,心里顿时踏实而会心的笑了,一口气把老三驮运到了大海的彼岸,累死在目的地,但却满含微笑,因为她得到了一种真实的满足,认为尽责是理所当然的事,只要内心无憾,哪怕累死也是值得的,也是应当的。李达的父母就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一点也不糊涂,认为养儿不读书,不如喂肥猪;只要尽了责,就不会受到后人的埋怨,就不会有遗憾。所以,别人越是泼他们的冷水,他们越是要坚持送李达读书,始终抱着砸锅卖铁的决心,哪怕自己苦一点儿,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失去追求理想的机会。
正是这种朴素的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添了李达的动力和信心。
既然父母不负李达,李达又怎能辜负父母呢? 所以,李达最终认定,这辈子不读高中是不行了,至于考不考得上大学,那是后话,或者说那是命运的安排。只要自己努力过,即使考不上,也不能怪父母没尽责,也不能怪自己没奋斗。
就这样,迎着九月的秋风,背着借来的箱柜,李达再次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全县最高学府——唯一的重点中学高中部。
4。 学习之外的那些事儿——偷鸡摸狗
现在想说说学习之外的经历、感受和生活,那是非常值得回顾和总结的。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过去的经历而感动,只是普通人的经历很难得到大家的倾听,更难被人们记录和传承,仿佛野草一样,自生自灭,即使燃烧,也最多不过为身下的嫩草奉献一小撮养分罢了。
但走过路过,就不想错过,李达觉得学习之外的那些事儿,也是影响人生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轨迹上不可缺少的点缀,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音符。
要说学习之外的那些事儿,最难忘的就是偷鸡摸狗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勾当。既然不道德不文明,为何还要大张旗鼓的高论阔论一番呢?难道不以为耻反以荣?
不过,话分两头说,要看是在什么样的条件和情况下。对于不光彩的事情,顾然不值得提倡,更不能发扬,但毕竟是过去时,回忆起来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因为人要活得光明磊落,就不在乎揭露过去的短处。何况,许多行为并不是内心深处想要那样去做,而是被迫而为,现在把它说出来,不仅不是揭人之短,相反,更能反映那个时代学生生活的无聊以及年青人顽皮、活泼的情趣和开朗的性格。
俗话说,饱暖思贪欲,饥寒起盗心。李达那时和同学们一起干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大概就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缘故。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并不富裕。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如果家里没有负担,凭借一亩三分责任地,收获粮食,饲养牲畜,再做些零工,没有较大的开支,吃饱穿暖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如果家庭有了上中学以上的学生,或者有病人,或者发生个其它意外什么的,生活就可能大打折扣。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吃在学校的集体伙食团,半年不能回一趟家,生活就自然清苦。许多学生因为家庭无法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或者吃不下来学校生活的苦头,不得不提前辍学。对于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一到周末,不受老师的管束,留在宿舍也就不安分起来。于是,约几个相好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做些偷鸡摸狗的事也就在所难免。当然,那时学生们的偷窃算不上为非作歹的犯罪行为,不过是到农场偷些白菜、萝卜、辣椒之类的蔬菜,再找个能煮饭的地方打打牙祭罢了。如今网络上流行的“开心农场”这个时髦的游戏,把老老少少都调动起来,半夜三更还要在电脑上大呼小叫地去“偷摘”别人的胜利果实,大概就是得益于李达他们那个时候经常到农场去偷菜的启发。
随便列举几个例子,李达他们的生活情趣就可见一斑。
县医院离李达所在的学校很近。一天,彭生和潘扬到医院去侦探,发现五层楼的医院顶楼上有一个鸡圈里居然喂养着三只母鸡。为了安全地把这些可爱的宝贝偷出来美美的享受一番,彭生、潘扬和李达他们三人又分别借故去侦探过几次,再经过多次慎密的设计和商议,终于制定出如何偷窃如何逃跑的方案。根据行动计划,他们选择在一个周末夜深人静的时候,由李达放风,彭生和潘扬两人具体负责实施。为了不惊动鸡叫引起主人发觉,彭生和潘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同鸡圈一起抬走。当他们蹑手蹑脚抬着鸡圈小心翼翼的走下三楼时,却发现一个人径直从楼下径直而上。彭生和潘扬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不知所措,可又舍不得放下到手的猎物;李达急中生智,连忙指示他俩掉头从另一道梯子抬去,自己却做一个向来人扔石头的假像。那个人可能是住院的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属,见有人偷鸡,本想阻止,但见人多,加上放哨的李达又向他“扔石头”,哪里还敢管这样的“闲事”,一点也不声张,假装没看到,由着几个人明目张胆的把鸡子抬走。离开医院后,他们连忙将三只母鸡揪出来处死,然后把鸡圈扔到后面的山坡树林里。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他们约来几个城里的学生。城里的学生好不高兴,有的从家里带上猪肉,有的掏钱买来红烧罐头,有的还带上白酒什么的,大伙儿一同到野外去搞了一天丰盛的野炊活动,算是美美地享受了一番。
李达班上的班长见李达他们偷得几只母鸡,羡慕得流口水。于是,班长决定到宿舍后面的气象站去偷胡豆。四月天,饱满的胡豆鼓得令人馋涎欲滴。一天晚上,班长自当队长,进行一番周密的分析和部署后,邀约几个同学就到了胡豆地,开始在漆黑的夜里偷摘起来。可是,就在大家屏声吸气聚精会神地偷摘豆角时,原本静悄悄的气象站,关闭得紧紧的一个房间突然开门,射出一道强烈的灯光来,照得大家眼睛都睁不开;又看到一个人双手端着什么走了出来。班长以为被发现,拔腿就跑。大家紧随其后,拼命而逃。突然,只听得一声闷响,班长就哎哟哎哟的呻吟起来。原来,班长不明方向,在漆黑的夜里一脚踏空,摔倒在两米高的公路上。大家以为他一定受到重创,费起很大的劲儿才狼狈的把他扶回寝室。结果还幸运,除了受到皮外伤,有一点疼痛,没有别的大碍。原来,他们做贼心虚,那个开门的人是睡觉前倒洗脚水的,根本就没发现他们,却无意之中吓跑了一群偷胡豆的学生,仿佛李清照笔下那一幕“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想起来就觉得好笑。如果沉得住气,班长怎么会上那么大的当?所以,偷盗对于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项既刺激又惊险的素质训练,从某种角度上说,也可以体现出学生时代同学们的智慧、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还有个例子就不仅仅是好笑了,而是可悲。李达班上有个叫魏敏的同学,本来他的家庭条件还算可以,至少不愁吃穿用度。可是,他染上不良嗜好,抽烟打牌,大手大脚,每个月的生活费比谁都多,可不到半个月就用完了。他又不敢向家里的人要,只好去偷。如果李达他们偷菜只是为了寻找乐趣刺激生活的话,那魏敏的偷窃就算得上是职业行为了。李达和同学们曾经苦苦相劝,但魏敏就是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时间久了,见魏敏无可救药,只好由着他去。学校也知道魏敏的不轨行为,进行过多次谈话教育,可就是不起作用。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魏敏后来居然把触觉伸进了宿舍内部。一度时间,宿舍的学生不是饭票和现金被偷,就是衣服与鞋袜被盗。虽然估计是魏敏所为,但没有证据,只能是估计和推测。有一个大寝室,住了几十个初中学生,被偷的次数最多,损失最严重。一天晚饭后,学生都上晚自习去了,魏敏发现那个大寝室的门虚掩着,以为是值勤生忘记了关门。他便壮起胆子走了进去。见屋里没人,一片寂静,魏敏放心大胆的偷窃起来。他先是用镙丝刀撬开一口木箱,发现里面并没有值得窃取的;又撬开另一口,还是没什么值得拿走的东西;再撬开第三口,这下让他兴奋起来,只见一双崭新的布鞋呈现在眼前,再拿起布鞋朝里一看,还有崭新的两张十元券钞票。魏敏见钱眼开,先把现金揣进怀里,然后拿起那双布鞋,仔细端详和欣赏,并情不自禁的满意而笑,心想,这真是一双绵实而精美的布鞋,非一般手艺做得出来。就在他沉浸于喜悦之中时,几个壮汉从天而降,把他严严实实的堵在屋里。原来,寝室的几个学生为了捉贼拿赃,故意虚掩大门,然后躲藏在天花板上,等待魏敏上钩。魏敏就这样被捉了现行,在学校保卫干部的诱导恐吓之下,不得不把以前所有的偷盗情况抖得干干净净,居然累计作案达二十余次,涉及金额近千元。这样的学生,除了开除,再也没有留校的余地。魏敏就这样被请出了学校,气得他的父母差点把他赶出家门。他是个最不争气的学生,如果对这种不良行为有所节制,做到适可而止,即使被发现,也还可以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凭借他的家庭条件和父亲的人脉,即使考不上大学,毕业后也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人啊,往往就是有了机遇和条件却不知道珍惜,令人惋惜啊。而没有机会和条件的人,像其他从农村来的学生,哪怕苦苦求索,也不一定如愿。每当想起魏敏的时候,李达就会为之痛惜,那么好的家庭条件,为何就降临不到自己的头上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5。学习之外的那些事儿——打架斗殴
在李达看来,社会生活充满太多的变数,仿佛天气一样,不会经常晴空万里,也不会长久阴云笼罩,风云、雨雪、阴晴总是交替着出现,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灾难。做人也一样,谁都希望顺风顺水、像模像样的活出个人样来,可许多时候却偏偏碰上祸从天降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