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的广袤舞台上,“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拥有出众的口才无疑是一项极具优势的技能。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无数机遇之门,化解诸多矛盾困境。然而,真正能让口才发挥最大效力的,并非仅仅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表达,而是懂得先倾听,后回应的回话之术。正如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所言:“我们有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就是为了多听少说。”掌握了这一关键,我们才能在与人沟通交流时做到游刃有余,让自己的口才更加出众,进而建立起更加和谐、深入的人际关系。
一、倾听——回话的基石
1。全身心投入倾听
倾听绝非仅仅是用耳朵去听对方说话这么简单,它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当他人在诉说时,我们要停下手中正在做的其他事情,将目光聚焦在对方身上,用眼神传达出我们对其话语的关注。这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捕捉对方话语中的信息。就如同《礼记·曲礼上》中所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在倾听过程中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便是一种无形的“礼”。
例如在商务洽谈中,客户正在阐述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如果我们一边摆弄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关键细节,从而在后续的回话中无法给出精准的回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真正的倾听是暂时忘却自己的思想、期待、成见和愿望,全神贯注地理解讲话者的内容。”我们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达到这种真正倾听的境界。
2。理解话语背后的情感
除了关注对方话语的字面意思,更要努力去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有时候,人们说话的内容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话语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比如是高兴、沮丧、愤怒还是焦虑等。戴尔·卡耐基说过:“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而致意倾听的重要一点便是洞察话语背后的情感。
例如,一位同事在抱怨工作任务太重时,他可能不仅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疲惫和压力。如果我们只听到了他说的工作任务的情况,而没有察觉到他的情绪,那我们的回应可能就会显得很生硬,无法真正起到安慰和帮助的作用。只有设身处地去体会对方的情感,我们才能给出贴心且有效的回应。
3。捕捉关键信息
在倾听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对方话语中的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可能是对方的观点、需求、目的等。《论语·卫灵公》中有云:“听其言而观其行。”这里虽然侧重于言行结合来了解一个人,但也从侧面强调了倾听话语获取关键信息的重要性。
以一场项目讨论为例,团队成员在发言时会提到很多关于项目的细节,我们需要从中筛选出如项目的核心目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家提出的解决方案等关键内容。只有准确捕捉到这些关键信息,我们才能在回应时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二、回应——倾听后的有力表达
1。基于理解的回应
当我们完成了认真的倾听,充分理解了对方的话语内容和情感之后,回应就应该建立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罗曼·罗兰说过:“理解一切便宽容一切。”当我们理解了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回应便能更加宽容、贴心。
比如,朋友向我们倾诉他最近失恋的痛苦,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没关系,以后会遇到更好的”这种套话。而是要结合他之前讲述的恋爱经历、对这段感情的投入程度等,用更贴心、更能体现我们理解他此刻痛苦的话语来回应,比如“我知道你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很多,现在突然结束肯定特别难受,你可以先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这样的回应源于对朋友情感的深刻理解,能让对方感受到真正的关怀。
2。回应要简洁明了
在回应时,简洁明了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不要绕圈子,也不要给出冗长复杂的回答,以免让对方产生困惑。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人说的话过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适中。
比如在回答同事关于某个文件存放位置的询问时,如果我们知道具体位置,就直接说“在公司服务器的xx文件夹下,你登录后就能找到”,而不是东拉西扯说一堆关于文件管理的其他事情,最后才说到文件的实际存放位置。简洁明了的回应能够让沟通更加高效,让对方迅速得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3。针对需求给出回应
很多时候,对方与我们交流是带着一定的需求的,可能是寻求建议、寻求安慰、寻求帮助等。我们的回应就应该针对这些需求来给出。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而在沟通中,针对对方需求给出回应便是一种良好的“播种”行为。
例如,下属向领导请教如何解决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领导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地说一些努力工作的大道理,显然是无法满足下属的需求的。领导应该根据下属描述的具体难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回应才是有价值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