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童年剧本设计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美国的学校,学生上不同的课要换教室,老师不动学生动,老师固定在一个教室。老师对我说,在课间,你常常可以看到高倩一边低头看书一边换教室。老师有时开玩笑地提醒她:“嘿,小心,别撞墙。”

我们家虽然离学校不远,但是因为校车停靠许多站,单程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她当然也抓紧利用。

我偶尔侵犯她的隐私权,打开书包,查一查有无“违禁品”。书包满满的,里面总有三四本课外书,我问她,这么多书?你看得了吗?她说,我每天都要看三四本。如果是一二百页的小说,那么痴迷、投入,也许一天能看三四本。但是我至今仍然存疑,看名著也能那么快?

有朋友来我们家做客,看到我女儿三四年级就捧读古典英美文学名著,赞赏之余,表示困惑:“这么小的年纪,看得懂吗?”这个问题不但我的朋友问,老师也犯嘀咕。

老师有一次对我说,她现在看《战争与和平》,也许早了点。这本书特别厚,我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看的。老实说,当时看,只知情节,不知所云。

我观察高倩从小学到初中这段时期,有的书反复看了好几遍,比如《红楼梦》、《青春之歌》、《子夜》都看过多遍,阅读期间也和我交流一下感想,我感觉她每次读后都有不同的想法。在不同年龄依靠自己的眼光去理解,虽不能求得完美,但毕竟是自己的感受,印象比较深刻。

一部《红楼梦》形成了红学,几十年来红学研究搞得轰轰烈烈。既然有研究,就说明有很多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所以,我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并不见得要待人们把什么都弄明白了,再告诉你怎么读这本书。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一样,与解数学题也不一样。一道数学题可能有几种解法,但是只会有一种答案。人文学科的很多问题可能也会有几种解法,但不见得有固定的、标准的答案,而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看书也一样,让别人看了后再告诉你答案,这真是扼杀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人认为名著看不懂就是白看。我认为,看不懂也可以看,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慢慢品尝,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阅读,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现在的孩子让家长操太多心,家长说教也很费劲,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是“独生子女”造成的问题。可是,一些独生子女并没有问题呀!我看倒是家长和教育界的认识出了问题。很多孩子“不懂事”是由于没有思想,没有受过传统文化,特别是名著的熏陶,人长得牛高马大却思想幼稚。经过长期文学熏陶的孩子,就会了解世事,有思想,有情感。

美国有的著名大学在申请表里要求考生写下近期阅读的作品,并且要求写一篇评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则要求学生回答关于自己的种种爱好、习惯的问题,下面是问题和高倩的答案。

你最喜欢的书——《我的安东尼亚》;

最喜欢的音乐作品——( 俄裔英国钢琴家 )弗拉基米尔·阿什凯纳齐的《热情奏鸣曲》;

最喜欢做的事情——边阅读边听钢琴曲;

最喜欢的电影——《大鼻子情圣》( 法国古典悲喜剧 );

每天最好的时间——午夜以后;

最喜欢的科目——历史;

最喜欢的报纸栏目——国际新闻;

两个最能表现你的形容词——“求知的”,“充满激情的”。

从一个人看什么电影电视,听什么音乐,关心什么事,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填写大学申请时很费苦心。其实,如果想如实地表现自己本身,只须“有一说一”。有的学生填申请、大学面谈以前全家开会出主意,研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没有什么想法,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思想储备,只好临时依靠“集体智慧”来“打造”。

从一个人的阅读爱好可以看出一个人,这也已是学界共识。有的大学要求考生列出一个曾经阅读过的书目清单,通过这个清单大致就有了这个学生的轮廓,这是考试成绩所不能替代的。

。。

文学作品要“早读”(2)

不过,这个阅读清单也不是可以随便编造的。高倩报考得州大学时,申请一个叫“第二计划”( Plan II )的荣誉课程项目,这是全国最有名的荣誉项目。有的学生可以考入全美前10名的大学,但是无缘踏入“第二计划”的门。当时她还申请了最高的全额荣誉奖学金,全校每年录取1万多名学生,只有12人获得这个奖学金。最终甄选是将20多名进入决赛者请到学校两天,由项目主任、名教授、名律师等组成的10人委员会,在一个会议室的长桌上,对考生进行10对1的考问。问题五花八门,有位精通中国文学的教授问她:为什么《红楼梦》也叫《石头记》?为什么宝玉失玉后变得失魂落魄?还有位教授要她谈谈风水,等等。10位评委轮流提问,每个问题都只能三言两语简单地答。但是,一定要看过书,了解这些知识,才能讲得出来。

高倩从三年级开始第一次看英文版的《红楼梦》,到高中毕业前已读过3遍,有关《红楼梦》的问题就能轻松地答出几句。风水是最后一个话题,她简单介绍了基本的风水原理后,指着会议室一面墙上的镜子,在紧张的气氛下对众评委说:“我今天的位置不好,正对着这面镜子,所以我想,这份奖学金我是得不到了。”她这知识和幽默的巧妙结合,引起全场大笑,接着,评委用掌声欢送她退场。

从小阅读名著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懂得如何分析复杂事物。因为很多古典作品比较含蓄,有时一字一句就起了起承转合、牵动全局的作用,需要阅读者细心体会琢磨。很多家长苦于对大孩子还要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有的家长传授素质教育的“家经”,就是介绍自己怎样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对父母、同学、老师应该怎样;要诚实不撒谎,要努力奋斗不偷懒……事实上,所有这些道理,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论述。其中,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渍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慢慢地吸收,慢慢地渗透到内心深处,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回想起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很少对她进行长时间的各种“教育”,因为我相信前辈圣贤们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社会现实中的耳濡目染已经足够。事实上,从小受文学熏陶的她在思想上很“正统”,也很“传统”,反而是我们这些社会上历练过来的成年人,需要净化陶冶,洗去身上的积垢。

现在的孩子,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上学,特别是上了初、高中以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抓紧时间大量地扫描一遍文学名著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非常必要的。有没有真正看懂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能够投入,认真地读下来,多少会有些收获。以后有时间的时候还可以仔细品尝、慢慢消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培养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和爱好,是与电脑游戏竞争,对抗网络垃圾文化,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尚的思想情操的孩子的有效办法。我认为对高深的名著,不一定要给予指导,可以让孩子自己看,自己理解,不同的时期多读几遍,每次读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深化理解。

论文:教育的核心(1)

在高中的后两个学年里,高倩在她的电脑里留下了314篇文档,共计600多页四五十万字的各种文稿。写作论文已成为优秀的美国教育重要的核心部分,它贯穿在各个课程里。

女儿上大学去了,经她同意,我接管了她这台高中时用过的电脑。在她的电脑文档里,仅在高中的最后两年时间,就留下了314份文字处理文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