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没有错,甚至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但是教育者的方式方法对于这门必修课的完成度却至关重要。
但往往,人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环。把所有过错都堆在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的孩子头上。任由他觉得如何憋屈冤枉,也说不出个道理。
在陆景的话中,连同王美在内的观众们得到了一个新的视角。一个孩子的视角。
“那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或者说,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季哥见没有人开口,忍不住问。
他更想知道这种问应该如何落到实处去解决。对于弹幕和陆景的话,季哥也有感触。
尽管他当年的专业是播音主持,但不代表他天生就善于表达,敢于表达。
在年幼时,也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遇到长辈“喊人”这件事觉得头疼。小区里遇到邻居,为了不打招呼还要刻意绕道而行。
甚至高中时有一段时间出门都习惯戴口罩和帽子,似乎生怕半生不熟的人认出他来。
而对于那些热情的时不时要拉着你唠上一番的邻居,季哥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为什么?他没有细想过,只知道这在父母口中被称为内向,胆小,害羞,不大气。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大学,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慢慢就变得不那么害怕和人打招呼了,甚至变得乐于遇人交流,善于和人沟通。
而到现在,语言表达甚至成了他吃饭的饭碗,早已没了当年那种面对生人的胆怯。
但此时,他依旧能回想起当时儿时的自己那种想说不敢说,或是不想说却被逼着说的窘迫感。
所以他问出了那个问题。
“那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或者说,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问题没有指向谁,王美与陆景作为特邀专家,都有义务解答。
只是在王美还在思考中,陆景先开了口。
“刚刚我说到,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而这种不一样很可能是因为平日里父母为她营造的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有的父母时刻鼓励孩子自我表达,先不说孩子敢不敢和陌生人表达自己,至少她在父母面前应该是无所顾忌的。”
“父母越是鼓励,孩子就越是自信满满,渐渐也会变的喜欢表达自己,然后能清晰表达自己,再接着日然而然地对待陌生人也会如此。”
“但有些父母则相反。他们限制孩子的表达欲,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父母的指责与纠正。而实际的例子也有很多。”
“比如你有没有被父母打断过发言?你有没有被父母不假思索地否定过想法?你有没有因为一些无心的发言而被父母责骂?”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