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现如今既然大中皇帝已经明确表态,在他投顺之后,对他们郑家之前所做既往不咎,保留他们郑家家产,还保证他们海上行商的权力,那么他们便没有理由,继续跟大中朝死磕到底,最终落得一个跟着明朝殉葬的下场。
&esp;&esp;在郑芝龙看来,他们郑家的根基还在陆上,如果大中朝攻占了福建,他们倒是可以带着船队退守澎湖,甚至于可以抢了被荷兰人所占的东蕃(台湾),但是他们毕竟却还是要以海上行商为生,澎湖和台湾可供他们使用的资源相当有限,虽然现如今他们的水师可以在大海上称雄,但是他也看出这个大中皇帝肖天健乃是有雄才大略之人,这仅从他可以短短数年时间,便平定北方并且推翻大明王朝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来,此人肯定不是好对付的。
&esp;&esp;而且从肖天健给他的信中,他也可以看出来,肖天健非常看重大海,对于大海上的事情也十分精通,所以即便是他暂时可以领着麾下水师,称雄大海之上,但是肖天健也绝不会坐视他纵横大海之上,对大中朝形成威胁,迟早有一天,他可以利用整个国家的资源,打造出一支远超过他郑家的强大水师,将他们郑家集团,从南洋彻底的抹去。
&esp;&esp;所以事到如今,在形势所迫之下,郑芝龙其实已经没心思继续和大中朝对抗下去了,在陆上他知道,凭借他一省之力所招募起来的军队,根本就不是大中朝的对手,福建的丢失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esp;&esp;对于这一点,他年前的时候,将几个弟弟以及麾下重臣都招到了一起,详细的商议过了一次,但是对于是否投降大中朝,目前他们内部还有一些争议,而争议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投不投降刑天军这件事,而是怎么投降,投降之后他们郑家的水师该怎么办的问题。
&esp;&esp;郑家上下其实也都能看到,大明其实在京师陷落的时候,便已经算是覆亡了,现如今南方的两个小朝廷,也成不了大业,想要再将天下夺回来,凭借着他们的实力,基本上是不用想了,而且大中军凶悍的很,根本就不是他们可以对付得了的,与其被大中军灭了,倒还不如现在识相一点先投降比较好,这样也可以保全他们郑家集团的实力。
&esp;&esp;但是之所以会有人反对,并不是有些人不想投降,而关键是在怎么投降的问题上,郑芝龙手下很多人提出,投降可以,但是他们郑家在投降之后,郑芝龙要做福建王,他们郑家也要保存现如今的军队,特别是水师要置于他们掌管之下。
&esp;&esp;对于这一点,郑芝龙也是同意的,毕竟这天下谁手里面有兵有将,谁就腰杆子硬朗,于是年前的时候,郑芝龙便暗中将他们投降大中朝的条件告知了受命前来游说他的钱谦益,但是钱谦益立即便回绝了郑芝龙的要求。
&esp;&esp;钱谦益在被肖天健俘虏的这段时间,作为一个名人,钱谦益并未受到大中军的迫害,而且钱谦益和丁启睿私交还算是不错,丁启睿投降肖天健之后,钱谦益虽然没有出仕在大中朝当官,但是却获准出门走动。
&esp;&esp;肖天健在请钱谦益出使福建的时候,便跟钱谦益说起过有关郑芝龙纳降的一些条件,其中说的明白,大中朝决不允许私人武装盘踞一方,郑芝龙如果愿意投顺大中朝的话,那么他可以确保郑家财产和商船队的安全和利益不会受损,但是郑家水军却必须要归于大中朝的治下,进行重新整编,郑家的兵将也都要纳入到大中军的旗下,统一接受大中军的调度和任命,愿意留在水军之中的,肖天健会量才为用。
&esp;&esp;郑芝龙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才将投顺大中军的事情给拖了下来,毕竟他们这些人最早的时候,便是亦盗亦商出身,在海上纵横凭借的就是他们的武力,现如今大中朝要求他们交出武力,这让他们都不放心,担心一旦交出武力之后,就连商业利益也无从保证。
&esp;&esp;特别是现如今他们几乎可以独霸南洋,就算是红毛人和弗朗机人也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一旦交出水师的话,今后他们无法再在南洋行船,这件事郑芝龙不想答应,他的弟弟郑芝彪、郑芝豹都不肯答应,于是投顺大中朝的事情也就此拖了下来。
&esp;&esp;这事情一拖,就起了变化,大中朝劝降郑芝龙的事情不知通过谁走露了风声,传到了福建绍武帝和福建巡抚张肯唐的耳中,张肯唐立即便找郑芝龙质问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郑芝龙为此很是尴尬,无奈之下矢口否认,并且表示要在年后便发兵北伐,克复南京。
&esp;&esp;这句话简直就是笑话,谁都知道现如今仅凭他们的力量,能守住福建就谢天谢地了,郑芝龙信口开河说克复南京,根本就是信口开河。
&esp;&esp;如此一来,非但没有打消张肯唐和绍武帝对郑家的疑虑,相反让绍武帝更是感到了惊慌失措。
&esp;&esp;郑芝龙正在安平郑家城中为了是否该投降大中朝伤脑筋的时候,忽然间郑芝龙的弟弟郑芝彪从外面闯了进来,惊呼道:“兄长!大事不好了!绍武帝今早突然间在张肯唐率领的一千多明军的护送下出了泉州城,朝着广东方向逃去,他们已经不相信咱们了!”
&esp;&esp;郑芝龙听罢之后,立即惊得丢了茶碗,腾身站了起来……
&esp;&esp;首尾两端
&esp;&esp;朱聿鐭坐在马车上,连连催促护随人员加快速度,自从他得知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的消息之后不久,便立即被张肯唐等人扶起来做了这个绍武帝,作为朱家后裔,本来他还一心想要重整河山,光复大明帝国。
&esp;&esp;可是当他当上了这个所谓的皇帝之后,才发现他所谓的理想根本就是一场梦境罢了,他这个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虽然在张肯唐和郑芝龙的辅佐之下,他搭建起了一个草台班子,设立了六部,但是他在登基之后才发现,事情根本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esp;&esp;先不说大中军如何厉害,单单说福建的政务,他便没有一点权力,军权几乎全部都把持在了郑芝龙的手中,而政务权力则都旁落在了那些文臣手中。
&esp;&esp;更让他郁闷的是就在他登基之后,两广那边的明朝旧吏们也在广东扶起了同样是朱家子孙的朱由榔,成立了一个永历政权,这倒好,小小的南方之地,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仅有的一点资源,也基本上都被他们用来两个小南明朝廷争夺名分上了。
&esp;&esp;所以虽然他登基了半年时间,两个南明朝廷非但一块失地也没有从大中军手中夺回来,而且局势却日益糜烂,大中军逐渐从北方腾出兵力,将他们生存的空间挤压的越来越小。
&esp;&esp;这还不是他要逃走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年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福建到处都在传言,郑芝龙正在于大中朝何谈,准备投降大中朝。
&esp;&esp;这个消息到底是怎么传出来的,朱聿鐭并不清楚,但是诸多大臣都对此事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而且多次对朱聿鐭建言,让朱聿鐭罢免郑芝龙。
&esp;&esp;但是朱聿鐭充其量也就算是一个被供奉的泥胎,现如今他的绍武政权无论是军队还是财政,全要靠郑芝龙来扶持,他又怎么可能罢免郑芝龙,夺了郑芝龙的兵权呢?
&esp;&esp;现如今他所谓的绍武军,其实根本就是郑家的私兵,军饷是郑家发的,兵将们只认得他郑芝龙,又有多少人肯听他这个傀儡皇帝的话呢?
&esp;&esp;所以一些大臣的建言根本就是笑话,为此朱聿鐭年前召见了郑芝龙,对郑芝龙问及了有关他和大中朝议和之事,但是却被郑芝龙矢口否认,到了过年期间,这样的风传更是在福建各地甚嚣尘上。
&esp;&esp;成语说的好三人成虎,谣言传的多了,也会被人信以为真,何况郑家和大中朝谈判,绝非是空穴来风之事,这几月间有不少明朝旧吏从北方逃到南方,其中谁也说不清到底多少人是真的效忠于大明王朝,来投奔南明两个小朝廷的,也说不清里面又有多少人是已经暗中投靠了大中军,前来充当说客,或者是来给大中军充当细作的。
&esp;&esp;总之朱聿鐭不得不相信郑芝龙已经开始动摇,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他的绍武朝立足的根本就是郑芝龙的郑军,假如郑芝龙一旦投降大中朝的话,那么西北终决
&esp;&esp;新年过后肖天健并未闲着,在他的督促之下,朝中各种事务都在迅速的推进,各部各司其职之下,使得辖域之内的各种事务都在齐头并进,之前大明朝推行的各种摊派尽数被大中朝废止。
&esp;&esp;如此一来,各地百姓的负担便大幅度的降低下来,而且随着土地逐步的回到农民的手中之后,农民对于今后的日子也有了盼头,谁还愿意继续提着脑袋干事呀!于是各地的局势也就随之开始平稳了下来。
&esp;&esp;当然也不能说局势一下子就可以恢复到国泰民安的状态,毕竟每每改朝换代,总是有一些效忠于旧朝的人,不甘心就这么向新朝俯首帖耳,所以很多地方还有一些大明朝的愚忠,在想尽办法纠集人众和大中朝作对,想要再次恢复大明的统治。
&esp;&esp;但是对于大中朝来说,这些地方上的反抗势力已经是不足为患,基本上已经无法再动摇大中朝的统治了,在一道道抚民的政策推行下去之后,愿意跟着那些大明愚忠闹事的人也越来越少,主要也就是一些因为大中朝的建立,毁损到他们个人利益的一些地主以及旧官吏和官军在各地折腾。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