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直面挑战挫折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两位警官就站在我们的客厅里。他们看起来有些不自在,生怕皮靴上的泥巴弄脏了淡色的地毯。其实,他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我和弗兰克看着他们,知道肯定有什么不好的消息。我们希望警官们要说的,并不是我们担心的事情。但这只是我们强烈的希望而已。

他们要求我们先坐下来。弗兰克瘫坐在椅子上,我在他的身旁席地而坐,双臂紧紧地靠在他的膝盖上。警官说,洛丽——我们的女儿已经死了,就在3 000英里'1'以外的地方。我们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她的消息了。弗兰克一直在联系曾和他共事过的新泽西州的护理人员,请那边的警察帮我们看看到底情况如何。毕竟,洛丽才34岁。就在那一刻,我们知道她已经走了。她的人生连同我们一切与她有关的希望,都已经逝去了。我和弗兰克彼此依偎啜泣着,眼泪为洛丽,为这个家,也是为我们自己而流。心碎了,才能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那种疼。

这个消息并非完全在意料之外。多年来,洛丽一直在和药物成瘾搏斗,曾三进三出康复中心。所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知道,你能逼一个人进康复中心治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康复。她沉浸在药物成瘾中不能自拔。洛丽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完全败给了那戒不掉的瘾。最终,她的身心被掏空了。

初次见她,洛丽还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当年我第一眼看到她,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女孩,还有她的姐姐特雷西。可以说,我是喜欢她们先于弗兰克——我后来的丈夫的。她们就像两个天使,看着就让人感到欢喜,和她们在一起时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特雷西长得像她的爸爸,棕色头发;而洛丽则是满头金发,眼睛炯炯有神。我们都是在最需要彼此的时候,走进了对方的生活。洛丽生性活泼、热情可爱。当时我是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经理,非常渴望家人的陪伴。就这样,弗兰克、特雷西和洛丽,成了我的家人。

年轻人的潜能总是无限,洛丽更是难得的人才。她聪颖好学,勤奋乐观。无论是在酒吧里给客人调酒,还是出售药品,她都是一等一的好手。更重要的是,洛丽是一个善良的、极富同情心的人。有一年,弗兰克过生日,当时洛丽正在读大学。那天,他一直忙着在法院出庭做证,回到家时已经是午夜时分。洛丽却依然在等着他。她早已和闺密们布置好了房子,要为爸爸庆祝生日。她细心周到、想法很多、充满爱意,这一切都体现在了她给爸爸的生日惊喜中。

我们曾担心上了大学后的洛丽喝酒太多,却没想到她已经酗酒成瘾。那正是她大好的人生年华,至少我们当时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带着洛丽去参观了不少学校,她最终决定在新泽西家附近的费尔迪金森大学就读。大学期间,尽管她选择了走读,但学习成绩很好,和朋友们相处得也不错。毕业后,她原本打算去读研究生,但一家制药公司希望她能过去做销售员。这份工作很不错,但洛丽一开始并没想过接受这个邀约。当时,她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药品销售的工作,结果她的业绩却非常棒。

然而,在她看似快乐积极的外表下,她已经开始了药物滥用,只是我们后来才发现这一点。毕业后不久,洛丽自己搬了出去,并碰到了她后来的丈夫。他们结婚后,搬去弗吉尼亚州里士满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洛丽的药物滥用情况越发严重。和许多小有成就的年轻女性一样,洛丽多年来一直饱受暴食症的折磨。虽然多次进入康复中心治疗,但暴食症、酗酒和药物滥用最终还是吞噬了她的一切。离婚后,她回到了新泽西,直到最后去世。

两位警官在客厅里告诉我们这一噩耗后,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为何没能早点儿知道,为何没能去做些什么,帮助她战胜心魔。对于因为儿女无法戒掉各种嗜瘾而英年早逝的父母来说,这样的想法总是让人不堪回首。每当想起洛丽因药物成瘾,眼睛里的希望,乃至最终,求生意志一点儿一点儿丧失的时候,更是让我体会到了锥心之痛。古语说得好:“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当洛丽病情恶化时,她的眼神告诉我们,当年那个光彩照人、前途无量的女孩已经远去。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副茫然失措的空壳。在她的眼睛里,我们只看到了无望。这样的眼神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洛丽死后,是我们的信仰,以及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帮助我们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光。我坚信洛丽入土为安后,上帝将会一直陪伴着她,一如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一样,没有这样的信仰,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每当悲伤、负疚和后悔像潮水般向我袭来之时,我都会小声祈祷。这是我童年就养成的习惯。我现在把《赞美诗》中的第23首《今来就主》也加入了我每天的祷告中。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丧女之痛令弗兰克几乎一蹶不振。洛丽的葬礼之后不久,他跟我说,他已经丧失了信仰,觉得人生再无意义。我每天晚上都在祈祷,希望上帝能给他启示,让他重拾信仰。几个月以后,就在2010年父亲节的前一天,上帝之意彰显了。弗兰克当时正在车库给汽车换汽油,旁边摆放着的几个盒子映入了他的视线。弗兰克随手打开其中一个,里面保存着4张洛丽小时候在父亲节时送给他的贺卡。其中有张贺卡上写了很长的一封信,里面提到弗兰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以及洛丽有多么的爱他。弗兰克看着女儿当时还有些稚嫩的笔迹,感慨万千。当他读到“爸爸,我永远爱你”时,忍不住痛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带着一丝释然,走到我的身边,他知道是上帝在垂怜我们,洛丽已经安息了。但在此之前,他也曾有过那种空洞的、无望的眼神。由此,我知道人们在绝望的时候,在失去信仰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空洞的眼神。

后来,我在加州开始竞选美国参议员,在更多人的眼里看到了这种毫无希望的眼神。门多塔是加州中央山谷地区的一个小镇,曾拥有世界上最富饶的田地,享有“西部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 of the West)的美誉。我认识三个曾在门多塔工作的男子,现在都已经失业。根据统计,目前这个地区有40%的适龄从业人员处于失业状态。除了就业问题,放眼望去,门多塔曾经郁郁葱葱的杏树林,如今也已成了枯黄的荒地。树木被连根拔起横在地上,遍地都是枯萎的树枝。一条导水渠从中穿过,四周一片荒凉。数公里以外,有一群身着西装的人们认为这里的水源不适合继续供养这片土地;而门多塔的人们也不再适合继续在此工作——华盛顿决策者们的日常决定看似要比农业工作者的潜能更加重要。我在门多塔又一次看到了那种空洞的眼神,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在一些活动或者演讲中,每当介绍我时,人们常常会提到我传记中的几句话。他们如此干脆利落,甚至信手拈来,常常让我感到吃惊。在他们的介绍中,好像一个人的成功非常容易,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知道我很幸运,但我也曾遇到过挫折,经历过各种磨难。失去洛丽曾让我痛不欲生。她去世后不到两周,我就接受了乳腺癌的治疗。病痛的折磨和持续的化疗再次考验着我的意志。我逐渐明白,洛丽已逝,一切无可挽回,我救不了她,也无法免除她的痛苦,一切已经于事无补。洛丽的死以及我和癌症的搏斗,教会了我一件事,人生中有太多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我们应当从苦难中学会感恩,学着不要重蹈覆辙。我知道人终有一死,生命的长度,并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只要我们学会付出,学会感恩,爱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实现最大化。

洛丽没有完全发挥出她的潜能。死亡并不是唯一剥夺她充分挖掘个人价值的因素。有太多的人在绝望中生活,没有机会使用上帝赋予他们的才能。很多人都像洛丽一样,根本没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人生价值,获得尊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在美国,今天同样有很多人都没有将自己的潜能完全发挥出来,仍有16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中。在美国,靠救济金生活的人数已经达到历史之最,失业人数也接近巅峰记录。学非所用、怀才不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就业率也已是历史最低水平。200多年以来,美国人始终坚信美国梦。而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他们下一代的前途不再光明。

一些人仔细分析了这种不景气的状况,认为美国的衰退不可避免,而且征兆已经非常明显。有些人认为美国不过是一个“剥夺者”,也有些人认为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强硬有力的政府。

而我呢?我在想洛丽,同时还看到了人们如广袤海洋般未被开发的无限潜能。

'1' 1英里≈1。61千米。——编者注

第1章

你的潜能无限

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他肯奋斗,就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人生的奇迹。

于当今之美国,我有何看法?在以“不自由毋宁死”闻名天下的新罕布什尔州,一个与我素昧平生的人在扶轮社会议上讲的一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

一天下午,我将要给一群不同党派、政见不一的人做演讲。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同桌的男士告诉我,他是民主党人,并毫不隐晦地说:“无论你怎么说,我们都只能各从其志。”我思忖了一番后,对他的坦诚相告表达了感谢,同时也表示,希望他能耐心地听完我的演讲。然后,我就走上了演讲台。美国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意见一致的,但一碰到政治讨论就会变得尖酸刻薄,因为会过分关注于异议。“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我们志同道合的地方。”我选择了这样的开场方式。

美国人的特质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之后,我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这样的故事只可能发生在美国。小时候,我的母亲曾在一所主日学校做过一年的老师,她送给班上学生的箴言是:“上帝赐予你生命的礼物,你当以成就精彩人生作为回报。”

时至今日,这句话仍然鼓励着我。我大学时期主修的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由于专业冷门,经济形势不好,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于是,我又报考了法学院。父亲对我的这个决定非常满意,但我自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