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可以失去很多东西,却绝不能失去希望。没有希望,人就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希望是魔鬼潘多拉盒子里没有释放的东西。
没有食物、水、空气,人就不能生存。可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人的灵魂中缺少了某种元素,人也不能生存。
希望是生命大厦的支柱。没有了支柱,生命的大厦就倒塌了。希望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生命需要,像眼睛、耳朵、血液一样,是人性的关键部件。
希望与欲望的区别是,欲望仅仅是一种主观的心愿,希望则是有可能变为现实的心愿。如果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连百分之一都没有,那不能叫希望,只能叫空想或妄想。
希望与理想的区别是,希望是人生存最基础的需要之一,理想则是锦上添花的高层次精神追求。人可以没有理想,但是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可大可小,哪怕这个希望是一点点烛光,也能照亮一个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勇气。如果一个人绝望了,灵魂就死了,这个人就无法活下去。
古人言:“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就是绝望。人生存就是靠希望支撑着,希望是生命之火,火熄灭了人就会走上绝路。自杀是当今一个频发的社会现象,中国每年有二十多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上百万人自杀未遂。在十五岁至三十四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要死因。
上海自杀干预热线有位盲人接线员钱友忠,他说,一个晚上至少能接到三四个求助电话,多时十几个。那些在高楼顶上徘徊的人,其实内心并不想跳下去,他们是在寻找一束光,带他们走出黑暗。钱友忠三十四岁时因脑膜炎致盲,最初他也曾无数次想到过自杀。他说,我非常理解想自杀人的感受。只要帮他们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他们就会放弃自杀。这个理由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人带来活下去的希望。
在人的各种希望中,最被看重的是改变命运的希望。一个社会,不能有绝望的人群,绝望的阶层,否则那将是社会的炸药桶。能否让人人都有希望、有梦想,是衡量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尺之一。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就是给下层百姓开辟了一个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给草根人士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中国封建社会被许多外国学者认为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社会,其中科举制度功不可没。
人不是希望的奴隶,希望是人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和争取的。生命的本身潜藏着巨大的能量,人永远都不要因为自己所受的苦难而怨天尤人。希望是一种宝贵“金属”,人们应常常要从失望里将它“提炼”出来。坚持,可以变绝望为希望。报告文学家陈祖芬说过一句哲理至深的话:“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还能坚持,这个人就有希望。”坚持常常使人生柳暗花明。希望就是力量。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有希望,生活再艰难,遭遇的打击再大,他都可以挺直腰杆。
希望是人的一种精神慰藉。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还是熙熙攘攘?许多人喜欢求佛保佑,到佛界寻找和寄托尘世的希望,因为那里被认为是与神秘未来相通的地方。“许个愿吧!”从古至今人们拜天祭地,就是祈一个心愿,托一个好梦。
希望是人的无价之宝,它使生命之树长青。有研究表明,对未来的期望是人快乐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中等收入但收入一直在上涨的人,要比一个有着高收入但不大可能再突破的人快乐。同样,一个住在小房里,但将搬进大房子的人,可能比一个已经拥有大房子但不再有更高希望的人快乐。
社会的快速进步使人的希望变得太多太复杂,欲壑难填反受其害。如果能回归最原始最基本的希望,人就能拥有更多的满足和快乐。曾问一位老者,人生最美好的事是什么?答:“穿衣吃饭。”乍一听好庸俗,细一想真深刻!这是睿智的提醒。今天,当衣食无忧被视作理所当然时,我们不要忘记,就在三十年前,中国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忧虑,地球上至今还有十几亿人在挨饿。
莎士比亚说: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当穿衣吃饭这个最基本的希望能够满足时,人还有什么可怨惧的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