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现在的研究生就业,也已经不再吃香。有些人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的这位同学却依然故我,执著地不可理喻地坚持着他的“考研梦”。
那么,我应该妥协吗?有人说,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会妥协的过程。我们要改变世界来适应自己,还是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我想,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但又有一位名人的名言飘进了我的脑海,那是萧伯纳说的:理智的人努力去适应自己周围的环境,不理智的人努力让周围的环境适应自己,而所有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都来自于那些不理智的人。
我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撕裂了……
我无法思考下去,也终于知道没有永恒的道理,只有永恒的实践。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
下午第三节课,校长请了一位留美的教育硕士苏珊陈给直升班学生作报告,三点钟的时候,我把陈女士带到教室,向学生作了介绍,然后坐在学生位置旁边和他们一起听起报告来。
陈女士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美国大学每年录取高中新生的标准和要求。第二部分讲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原来美国的大学每年都会有排名。美国的大学排名并不是综合排名,而是按专业来排名。比如说医学专业,哈佛排第一,但是法律则是耶鲁第一了,企业管理则是宾州大学华顿学院独占鳌头。所有的这些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进行查询。
美国大学每年都会从高中生中录取新生,招生的时候看三样东西。第一样东西是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看两点:第一,所选择的课程是不是具有挑战性,所谓挑战性,我理解其实也就是难度。在美国,AP课程和IB课程都是很具挑战性的课程,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认可,而IB课程的挑战性更胜一筹。第二,学习成绩的稳定性,美国大学很注重高中三年成绩的稳定性,所以不能出现忽好忽坏跳跃性很大的情况。
第二样东西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指的是除了学科成绩之外其它方面的表现。比如说,音乐方面有造诣,钢琴十级,或参加过什么重要的艺术比赛或过什么奖,说穿了就是学生的兴趣特长。课外活动最好能够和学科结合起来,比如申请读大学的法律系,那么,如果能够在辩论、演讲或知识竞赛方面有得奖的纪录,那么,对申请将会十分有帮助。
第三样东西是推荐信。推荐信也很重要,在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推荐信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外很讲究诚信,因此,他们很相信推荐信对一个人的表述,推荐信的措辞是有区别的,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写得一样,而会把学生的特点写得一清二楚。通常学校里专门有人负责写推荐信,他必须对学生比较了解,并且用自己和学校的信誉为推荐信的可信度担保。
学生在高中必须为将来被大学录取作一些准备。首先要有目标,将来想读什么?医学、法律、还是管理?目标明确之后,高中可以选择相关的课程。比如说如果将来想读医,高中时最好选修生物或跟生物有关的学科。此外,读的课程是不是具有挑战性?学业成绩是不是稳定?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然后是社区的活动,主要是义工经历,这几乎是必须的。如去养老院为老人服务,或去教堂作义务劳动等等,做了义工必须请单位给你开一个证明,而且最好能详细地描述一件事情。美国人很看重为大众服务的精神。
还需要重视的是在高中期间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一些品质。美国人比较重视的品质如下:尊重、信任、正直、诚实、责任、自控与自信、沟通、动力、同情心、毅力、礼貌以及勇气。
……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所有争强好胜的,都是二流选手
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我的脑子里还在想着关于背书的两难问题,是坚持到底还是听取意见?孟启的意见肯定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观点,但不一定是全部,也是有一部分学生我相信是能够坚持到底的。我深信背书的精神在于“坚持”,我应该坚持到底,可是另一方面,这种坚持是需要学生配合完成的。如果只是我单方面的坚持,学生就会像孟启所说“思想没有想通,做事就缺乏动力”。
苏珊陈的报告结束了,许多学生围着她问问题。我坐在一位学生座位上,因为不听报告了,眼睛比较放松,随便一扫,突然看到旁边桌上有一本杂志,我拿过来,随手翻到一页,就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做《所有争强好胜的,都是二流选手》,大意是说:
作者的女儿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很无聊,经常比赛小朋友谁吃饭吃得快。他的女儿有一次拿了第一名受到老师的表扬很高兴,但是明显没有吃饱,回来之后猛吃饭。他对女儿说:咱不要这个第一,咱比这个第一干什么呢?记住爸爸的话,所有争强好胜的,都是二流选手。
文章的最后一段话很经典:如果有一样东西,你踮踮脚尖就够着了,那就去够吧;这叫做努力,叫做进取;如果非要跳起来才能够到,就别费劲了,因为你努力着跳高,还是会落下来的,超出能力了,这叫勉为其难。
我马上想到背书。新概念第二册的全部96篇课文的背诵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踮踮脚尖就够了,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努力着跳高还是够不着。我的要求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明显过高。
背书之道也就是做人之道。我个性是偏于倔强的,有时也比较固执。坚持并不是目的,为了坚持而坚持是不明智的,任何事情不应该死抱教条,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形随机应变。孟启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同学,我和他相互都不十分了解,也许,他因为别的什么事情对我有一些误会呢,我要是坚持到底,结果反而可能招致怨恨。我忽然下了决心,准备接受学生的建议。
为了稳妥起见,我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确实如孟启所说,觉得压力太大,背书实在枯燥无聊,最初还有兴趣,现在则有些厌烦。我主意既定,遂找来孟启、林巧二位班长。我说:
班长孟启代表同学向老师反映情况,他觉得背书是有效果的,但是据老师调查,目前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背书通常应该在熟读之后完成,但现在许多人读都没有细读,就去背,有些人连文章的意思都没有很好地体会,有些人连部分单词的发音都没有搞正确,这样就失去了背书的意义;第二个问题:许多同学现在普遍觉得背书很枯燥,感到继续背下去有困难,希望能增加一些背书的乐趣。老师经过慎重思索,决定采纳大家的建议,把背书的制度做一些调整。你们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孟启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他说,老师,背书对一部分人是有帮助的,因此他们仍然可以背书,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让他们读可能会更好一些。
你的意思是……我看着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