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母亲杨沫荆楚网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续在北京搞肃反,直到12月病重不能支持为止。

从1956年起,因病不能工作,勉强在病中写了一个剧本,10月交给了编辑处,同志们提了意见。1957年重写这部剧本,可是9月份又参加反右斗争。整天开会,身体又坏了,因此这个剧本没有完成。

想到这里,母亲提笔列了一个工作表,向北影厂的林艺和鲁军说明情况。这两位同志也都认为杨沫没有出剧本,不该负多大责任。

当时也有人写大字报,附和厂领导的说法,指责母亲拿着国家的工资,不写剧本,却给自己写小说。

这是母亲参加革命以来,头一次在大会上被点名批评。她确实有点想不通,她于是写了一张小字报贴在北影厂,列举实例,反驳了对她的指责,以正视听。

母亲对领导的批评相当重视,也相当地抵触,她认认真真把自己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统计出来,公诸于世,请广大同事评判。

不久,《青春之歌》的社会反映开始出现,出版社的编辑王仰晨告诉母亲,头一版已经全部销售一空,马上要出第二版,加印5万册。

在文艺作品必须以工农兵为主角的潮流之中,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清新秀气,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没有酒吧、歌舞厅、游艺场,书也出得少,读书是人们最主要的业余精神生活,大家都很关注最近出了什么新书。《青春之歌》问世后立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从3月份,母亲就收到了一些群众来信,《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读书月报》及###的《宣传动态》等均有介绍和评论《青春之歌》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肯定和赞扬。

这部书稿所掀起的巨大浪潮已能明显感到。

4月1日,文化部电影局长王阑西让人捎信给母亲说,你写了40万字的小说,并不比写剧本容易,这也是对党的贡献。安抚母亲,不要介意北影厂对她的批评。

但神经质的母亲能不介意吗?

4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王世德的评论文章,高度评价《青春之歌》。

4月23日,海默写信告诉母亲,周扬同志在前两天召开的文学评论工作会上说,最近有三部好作品出现,一是《林海雪原》,一是《红旗谱》,一是《青春之歌》。

才出版4个月,反响已经极为强烈。

北京大学、北京29中、北京6中、北京石油学院、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河北北京师院等学校纷纷给母亲来信,邀请母亲与同学们见面。

北京大学团委也给母亲发来信,原文如下:

杨沫同志:

您的作品《青春之歌》是目前我校同学最爱读的好书。大家都抢着读,大家都在读,大家都从中接受了革命的教育。加之书的背景是北京大学,所以同学们又感到特别亲切。同学们一再要求和您,敬爱的作者同志见面,请您和大家谈谈。我们知道您身体不大好,可是同学们的热情这样高,要求和您见面的心情这样迫切,要求即使不能听您的报告,如来能见见面,谈几句也很满足。因此,我们派徐佑球同志前来与您面谈,希望能得到你让大家高兴的答复。

11。出版后的影响(2)

此致

敬礼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

1958年5月26日

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部也给母亲来函说:

据北大团委会同志讲,北大同学对《青春之歌》很感兴趣,争先恐后读,读了之后就特别希望见一见作者,听听作者的讲话。我们知道杨沫同志身体不大好,不敢冒昧介绍又感到他们的盛情难却,尤其是北大同学的要求与别处还有所不同。现在介绍他们去跟杨沫同志当面谈一谈。如果健康情况允许的话,是否跟北大同学讲一次。……

于是,母亲分别去了北京大学和第6中学,与大学生、中学生们见了一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