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立刻警觉起来:“如果抗干扰模式有效,那应该是拖引干扰无疑了。”
年轻的工程师仍沉浸在兴奋之中,毕竟这是近三十年来华夏航空兵部队首次实战击落敌机,而他的工作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火控雷达主要依赖多普勒效应追踪目标的速度。拖引干扰通过提供虚假的速度信息,使雷达跟踪到一个虚拟目标,从而导致几秒内失去真正的目标。”
这次,他的说明简洁明了。
“米格25在那时就有这样的能力了吗?”
将军惊讶于这样复杂的干扰技术竟然可能出现在60年代研发的飞机上。
郭林科思考片刻后回答:“据我所知,米格25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尽管相关理论早已存在,但60年代脉冲多普勒雷达尚未普及,也没有实际需求,当时的电子技术水平也难以支撑这样的功能。”
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他进一步推测:“或许空域中还有其他电子战飞机在活动。”
领队听到这不合常理的猜测,一时语塞。
正当他准备开口时,一位身着巴铁空军中尉制服的华夏军官快步跑来报告:
“报告长官,狮鹫基地通报,目标在被击落前明显减速并调整了高度,飞行员已成功跳伞,飞机坠毁时基本保持完整。”
这一消息让正在讨论电磁干扰问题的两人顿时精神一振。
通常情况下,以2。2马赫的速度飞行的飞机被导弹击中后会在空中解体,残片散布范围极广。
再加上这里是地形复杂、人迹罕至的山区,要找到完整的残骸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更不用说,参与人员过多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然而,如果飞机是整体坠地,即便最终碎裂,搜索范围也会大大缩小,所需资源也少得多。
少将整理了一下不太合身的军装,迅速做出决定:
“这事刻不容缓,立即通知巴方,派遣精锐空降部队和直升机前来支援。务必保密,尤其是避开他们的三军情报局。”
他又补充道:“若发现跳伞的飞行员,也要严格保密。”
“那国内方面呢?”中尉问道。
“我会负责上报,但事态紧急,不宜拖延,只能先行动再请示了。”少将语气坚定。
中尉愣了一下,随后立正敬礼:“是!”
领队目送中尉离去,做了几个深呼吸,转向郭林科说道:
“如果我们在这架飞机的残骸上找到了你说的那种干扰设备,我们国家现有的技术能否复制出类似的装备?功能相似即可,不必苛求性能。”
郭林科托着下巴沉思片刻,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
几分钟后,他回答道:“像ADC和FPGA这样的电子元件,市场上都有标准产品供应,PCB电路板的研发与制造也不成问题。
但我们欠缺的是算法开发、程序研发和参数调校的能力。即使有了样本,除非非常完整,否则也只能作为参考。”
领队听罢,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