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势让朝廷投鼠忌器,也让海虏借势张狂。
故而第一要务就是晓谕套虏,命其速速北归,不得再滞留于西海。
如此可以拆开套虏与海虏,让海虏陷入孤立,更便于早日破敌。”
套虏就是朝廷对北虏右翼的蔑称,大概是当年老顺义王俺答出自河套地区的缘故。
与大明和议、贡赏的主力,就是套虏这部分。
而这次,有号称十万的套虏信徒,为护送黄教三世圣佛遗骸,也跑到了西海,加剧了情势的复杂。
所以郑洛的意思就是,要想平定海虏之乱,就要把到西海凑热闹的套虏弄走,先孤立了海虏再说。
不然的话,同民族的套虏和海虏部众混在一起,想动手也不方便。
这是万历皇帝今天上朝以来,第一次听到点“有用”并可行的提议。
就开口赞扬了一句说:“此议甚好!继续详说!”
郑洛便继续奏道:“关于驱使套虏北归,有两个要点。
一是用贡赏来威胁,若继续滞留西海,就断绝贡赏。
二是起用熟悉套虏大臣,向忠顺和虏王传话和交涉。”
这里所说的忠顺,代指的就是被封为忠顺夫人的三娘子;虏王代指的就是十岁的现任顺义王卜失兔。
都知道谁在掌权,所以忠顺在前,虏王在后。
当即有人开口进奏:“郑洛镇守宣大十数年,熟知虏情,亦与忠顺交际往来十数年。”
这些话郑洛本人不方便说,但是自然有人帮着说。
很明显,经过这场海虏之乱,西北的总督要换人了,这就是为郑洛制造舆情。
实事求是的说,确实没有比郑洛更合适的经略西北人选了。
但偏偏还是有人表达了一点不同意见:“若论与忠顺的交际,林泰来应当比郑洛更熟。”
虽然你郑洛和三娘子认识了十几年,虽然你郑洛当初年年都因为贡赏款待与三娘子会面,虽然你们相处亲近,宛如父女。
但是还是林泰来和三娘子的交情更深吧?
你郑洛去劝,那叫爹味,林泰来去劝,那叫枕头风。
哪种效果更好,一目了然。
道理是没错,就是这场关于军国大事的严肃讨论里面,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郑洛也不得不承认说:“欲劝忠顺督促套虏部众北返,以孤立海虏,非林泰来不可也。”
卧槽!殿内朝臣忽然记起了,刚才上朝之前,林泰来在殿前吵闹的事情。
没想到今天这事还真跟林泰来有关系,而且林泰来非常有用处。
所以刚才林泰来故意混进大佬群里,吸引别人来驱赶,其实就是挖坑?
这坑也忒阴险了,刚才谁能想得到?
估计也就王天官久病成医,才能及时反应过来。
万历皇帝又问了一次,“林泰来何在?”
吏部王天官又跳了出来,奏道:“方才林泰来被王家屏、陆光祖所斥,对臣声称请假养病,负气而走,不知道去哪里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