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鱼贯而入,宫人受宠,没有不利。
五胡十六国是一段乱哄哄的历史,胡族各部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更替之频繁,历史罕见。中国北方的稳定,还要等到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现在,请让我们将目光再度放回西晋。
因为贾南风和八王之乱,西晋乱成了一锅粥,而文化也在腐朽中觅得新机。
当玄学在士族中蔚然成风时,道教及佛教却逐步下沉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胡族南下又带来了清新雄壮的骑牧文化。各种新文化纷至沓来,进一步打破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促使西晋文化走向多元化。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西晋一朝短短五十年,腐败的文化土地上开始孕育新芽,也开出了三朵奇异的新花。这三朵奇葩,便是中医学的《脉经》、《甲乙经》,和地理学的《禹贡地域图》。
《脉经》是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的医学巨着。它集秦汉以前脉学之大成,科学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详辨脉象及其主病。它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在中医学史上首次系统归纳了二十四种脉象,对后世脉学发展影响极大。
王叔和是高平(今山东省邹城)人,出生于公元210年,那时候还是东汉。生逢乱世,家境贫微的王叔和缺衣少食,渐渐养成了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并以行医治病谋生。长大之后,他的医术越来越高超,名气也越来越大。
三十二岁那年,他被征召入宫,成为曹魏宫廷的太医令,相当于太医院的院长。西晋建立后,他又成了西晋宫廷的太医令,深蒙圣宠。
有了长期饭票,解决了温饱问题,他更加心无旁骛的研究医术。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取得的成就不止是着述《脉经》。医圣张仲景的医学理论能传承至今,王叔和同样功不可没。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因多年战乱而散佚,几近失传。王叔和决心重新修复这本旷世医书。他广泛搜集张仲景旧论,将所得重新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可能因为收集的材料不全,该书只记载有伤寒部分的内容。至于杂病部分,要等到唐朝才被人从一本破损不堪的古籍中挖掘整理成书,取名为《金匮要略》。
《伤寒论》加上《金匮要略》,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伤寒杂病论》。
《甲乙经》的作者是皇甫谧(215年-282年)。与王叔和不同,皇甫谧出身名门世族,是东汉名将皇甫嵩的曾孙。他精擅医术,尤以针灸见长。观其一生,以着述、治病为业,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皇甫谧的表哥梁柳当上了城阳太守,即将赴任,有人劝他为其饯行。皇甫谧不同意,他的理由是:梁柳没有当官时到我家来,我迎送他时连门都不出,请他吃饭时也只不过上一点咸菜。如今他当上了郡守,我要是专门为他饯行,岂不是看重郡守之位而轻视梁柳?
嗐,听起来还蛮有道理!
皇甫谧本无需趋炎附势,因为他有的是机会做官。晋武帝时期,朝廷累次征召他入朝,不去。晋武帝司马炎不禁赞叹道: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后亲赐他医书一车。
皇甫谧累官不仕,但“考晋时着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魏晋之朝,若论着书之多,皇甫谧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他创作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着,被誉为中医针灸学之祖。书中详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俞穴的部位和总数,并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该书至今仍是医者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
此外,皇甫谧还创作了《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国都城记》等文史着作,对三皇五帝到曹魏数千年间的帝王世系及重要事件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其文集《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等反对言过其实,华美浮夸,在崇尚唯美的西晋可谓独树—帜。
《禹贡地域图》十八篇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由裴秀主编完成。
裴秀(224年-271年)出身河东裴氏,他的祖父裴茂官至东汉尚书令,父亲裴潜则为曹魏光禄大夫。西晋建立后,裴秀官至司空,位居三公,算得上位极人臣。
但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地图学。而他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六体”。“制图六体”初见于《禹贡地域图》的序言,它为中国传统平面地图的绘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裴秀赢得了“中国传统地图学奠基人”的称号。
所谓制图六体,即指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包括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和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裴秀指出,六者必须互相参考,综合考量,否则就不能绘制出准确反映地形地貌的地图。
他以《禹贡》为基础,以“制图六体”为方法,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
《尚书·禹贡》据说是大禹创作的中国区域地理着述,凡1193字,分天下为九州。九州本为大禹构建的一种政治区划图,但同时也记载了山川、土地、物产、道路以及各部落的地理人文信息。
裴秀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已渐至混淆不清。于是详细考证、甄别、注解,并作古今地名对照,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最精确、最详实的地图,科学描绘出了西晋的山脉水文分布及行政区划。这次实践,体现了裴秀在制图理论上的卓越见解。
不幸的是,《禹贡地域图》十八篇现已失传。幸运的是,该图的序言被保存在《晋书·裴秀传》及《艺文类聚》《初学记》等文献之中,得以流传至今。
因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裴秀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他与古希腊着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并为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的双璧。
为纪念他,每两年评选一次的中国地图学界最高奖被命名为裴秀奖。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正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裴秀环形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