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得十分秘密,不给知道,不过他身边的近侍还是告诉了我,所以您做皇帝,侄儿一定支持,但只能及身而止,若是您要立武家的人为嗣,侄儿就要反对了!”
武后道:“你这孩子这么尽心地帮着我,原来还是有着目的的!”
“媚姑,我们的目的对您是有益无害的,您要立嗣,只有三思大哥一人,以他的心性为人,能否确保基业已很难说,至少他当权之后,绝不会把您这个姑母高奉在大庙里的,而承干大哥却始终是您的儿子!”
武后沉思良久才道:“好,我答应你,我也给你一个保证,我登基之后,立刻草诏交给你保管,归元于承干那个混蛋,但是他也得老老实实地给我在庐陵呆着,假如他要起兵勤王,可不能怪我心狠了,我倒不是恨他,而是看准了这个畜生太没用,他若掌了大权,还不是会叫他老婆牵着鼻子走,大好江山,就变成了姓韦的天下了!”
“这一点请媚姑放心,侄儿会掌握一切的,除了您之外,中原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女主,所以你不但是空前,也将是绝后的唯一女君!”
武后高兴地大笑起来,做皇帝只是她童年的一个梦想,壮年后的一个目标而已,居然可以实现了,她怎么会不高兴呢?
武三思说武后要登基,只要三个人点头就行了,但武后明白没有这么多,真正点点头,只要一个张昌宗就够了。
张士远、李靖和秦叔宝,实际上都在张昌宗一个人的掌握之中,以他的动向为依归的。
只要抓住这小子,就抓住了天下。
张昌宁的确是够能干的,他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一切都部署好了,事实上很多人见武后迟迟不决定继统人选,心中多少也有点明白了,有些人是赞成的,因为武后理事之明,远胜过一个男人,她从太宗贞末年就插手干预政事,经高宗而中宗,对天下政情,熟得已不能再熟,为亿万民生计,她能做一个好皇帝。有些老古板是反对的,说什么牝鸡司晨,逆行天运等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张昌宗对付他们的手段更简单,无关重要的置于不理,过份讨厌的,密遣他的手下刺客,半夜里一刀割下脑袋,自然就没人再乱说话了。
武后终于在六部大臣与阁老们力请之下,上应天命,下顺万民之意,登上了皇帝的龙座。
朝臣中只动了极少的部份,大部份都各安原位,只有国号改了,易元为周,号称大周金轮则天皇帝。
中国的历史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位女君王。
武则天终于做了皇帝,从她十六岁那年,被选入宫做才人,一直到她六十岁,经太宗、高宗、中宗三帝,从默默无闻的一个少女,而皇后、大后到登上宝座,中间足足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奋斗,也历尽了辛酸。
因此,当地第一天坐上金銮殿上的龙座,接受君臣朝拜,三呼万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是感慨的眼泪,还是喜极而泣的眼泪,没一个人知道,但她总算是成功了。
在京师长安,这件事蕴酿已久,对一般人而言,并不算太意外,但是消息传到国内其他地方,引起的震动是可以想知的。
尤其是那些国公们,他们更是感到十分的惶惑,他们的爵位是世袭的,父死子替,只要大唐不倒,他们的荣华富贵也是万年的。
事实上,他们虽不再掌朝中的大权,但实力仍然存在的,每个人都雄踞一州,领有万不等的兵力,这是大唐太宗留下来的一套保护皇室的妙策。
大唐的天下是靠着这些功臣们打下来的。
太宗贞观皇帝一统江山后,为了酬庸,把他们分封到各地去,建立外藩,也是永保子孙基业的一着妙策。
这些人的富贵跟皇室是唇齿相依的,一旦变元,他们的封爵恐怕也会跟着受影响,自己人心浮动。
但是武则天也想到这一点,她登基后,首先颁旨行文到各国公处,说明自己亲政,只是朝中一时乏人可继大统迟早还是会归政李氏的,所有唐家建制,概不更动,且各有升赏。
这些人都已位极人臣,官是做到顶了,再升也升不上去,武则天只有别树途迳,增加他们的领地,扩大他们所领的土地,准许他们扩充军力。
这是实惠的条件,比一切空洞的虚衔更靠得住,所以这一着也奏了实效,各地的国公在私下也受到了翼公秦琼(叔宝)和护公李靖的通知,说武后虽为女流,但是中宗生母,中宗昏弱不堪理政,武后精明能于,出而理民,实为万民之福,为天下众生计,请大家多加支持。
李秦两家一向是国公群中的领导者,他们掌握了全国一半的实权,也算是国公中的代表人,由他们出面说项做保证,自然是十分有力的。
所以武则天称帝,终于得到了各地的认可,大家纷纷上表拥戴,这下子她自是真正坐定了江山。
这年的元月,天下升平,河清海晏,几个地方都有奏章上报,禾生双穗,灾祸不生,处处丰收,四夷朝服,开贞观之后的又一次盛景。
武则天心中着实欢喜,她想到自己莫非真有点福气,上应天命,才有这一连串的祥瑞,于是下诏在长安市上大放花灯,与民同庆。
长安市上年年都很热闹,因为这些年由武后垂政,确也弄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最重要的一点是地能举拔人才,重用人才。
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愿意做昏君的,每个人都想做个好皇帝,只不过他们的能力有限,而又听信妄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