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玩明世隐取什么名字好听的 > 第217部分(第2页)

第217部分(第2页)

所以说,文武兼备,让武官也能与文官一起公平地竞选大总统一职,是保证国家武备强盛,也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之策。万磊把周天寿内调,是以身作则,建立一个为武官开后门的潜规则。

“话虽如此,不过铁总理也是为国为民操劳多时,我突然插队,这不太好吧。而且西北新定,需要大将坐镇,我暂时也走不开。”周天寿还是有些担心地说道。

“这是公平竞争,不算是插队,我只是给你搭一个平台,至于能不能竞选成功,这我是不管的。幕僚长一职我会一直给你留着,你什么时候想回来了,提前跟我说一声,我也好在人事上做出调整,派一员干将去接替你的职务。”

“你这是为了我好,我明白,我会好好考虑的。不过我想再在军队里多呆几年,多积一些军功再回来。”

“你想为国开疆守边,那是好事,我当然支持。不要有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心理包袱,我们大华民国是积极进取的,军队永远都是国之基石,良将名帅永远都是国之栋梁,总是有用武之地的。”

“有老弟你这话,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周天寿哈哈一笑,心底里的所有疑虑尽消了。

正交谈间,马车就行到了周天寿所居的周公府,万磊为了让周天寿先安心静养,有多些时间陪陪家人,所以只是小坐了一会,陪周家老小拉了一会家常就离开了。

周天寿回京之后的数日内,各大军区(军种)的司令和军长们也都相继回京,参加中秋节集庆活动的同时,也要召开军委会议,议定下一步的军事计划。除了留驻西北的第一集团军,其他军团与海军的主力都南调了,一场统一江南的大战迟早是要打的。

当然,这仗不能说打就打,也不是说有强大的军队就能伺强凌弱的,所谓得道多助,为了得道义赢人心,开战得先有理由。不过这难不到万磊,因为他相信:如果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

这不,从八月开始,万磊就为找开战的理由而努力奋斗着,而他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鼓动江南各省自立,挑起明朝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如果能挑起明朝内乱,那就更好了。

八月十五,万磊发布《邦交修改意见书》,决定对江南各省实施进行经济援助。而所谓的江南各省,其实就是已经宣布自治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省,把那些没有宣布自治的行省排除在外,理由也十分充分,自治行省立宪决心大,已有法治意识,值得信任;而非自治行省立宪决心小,没有法治意识,不值得信赖。

而万磊也不是空口说白话,意见书刚一发表,满载有一百万石粮食的数十艘货船就开抵这些沿海自治省,给每个自治省送二十万石粮食作为军粮的同时,还给提供几万套兵器盔甲,这是摆明了在扶植独立势力。

而万磊这一“慷慨解囊”的行动,一石就激起千层lang,湖广江西云南等省的军民们看到了那些自治省拿到了好处,也纷纷鼓动起来,要求自治,一时间,自治的lang潮就席卷了整个江南地区,好不容易从请愿立宪风波中熬过来的明朝廷又陷入了分裂危机之中。

第390章 定鼎(中)

九月初十,北平城迎来了一支百人组成的队伍,这些人是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来的,其中有数十人是各省知名士绅,前来考察立宪自治,还有近五十名学生,前来北平城就读。

各省都派人来了,反倒是明朝中央一直不受待见,万磊不但没有恢复与明朝的邦交关系,还拒绝明朝使者北上,这摆明了就是在扶植地方势力,让明朝陷入割据分裂的状态之中,甚至于让这些割据势力主动脱离明朝,加入到大华民国中。

而浙江等省的来人都是乘坐北平军的军舰前来的,并在大沽军港上的岸,坐火车到北平。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人亲眼看到北平军海军的强大,又亲身体验到北平行省的富强,有这么粗的大腿不抱,那才是傻子。

所以,这些来使一见到万磊,均表示愿意与大华民国合作,甚至有些机灵的,还表示愿意回去说服本省军民,好举省并入大华民国,共享太平之福。

不过这也难怪,这些来使都知道大华民国是搞共和制的,只要是有特殊贡献的人都能选为大总统,就算是当不上大总统,也有机会当议员,照样可以分享权力,辅理国政,士大夫正该如此啊。

所以,就算是“投降”了大华民国,他们的权势也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何乐而不为?只有少数幻想着划地为王的妄想家会拒绝投降,不过在北平军强大的军力下,这种妄想家也会很快就清醒的,就算执迷不悟,也是势单力孤成不了气候。

华园中厅中,万磊会见过了各省的来使之后,就走到那些被派遣北来的留学生面前,只见这四十多人中,有的是青年才俊,身长面朗,更多的是十岁左右的小童,不过个个知书识礼,看起来很聪明的样子。

“各位不远万里北来求学,行为可嘉,不过我在此要问各位一句:读书,所为何事?”

“回大总统陛下,宋之大儒张横渠有言,读书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众学员几乎同声道,他们自小就读四书五经,而用演习的都是理学,圣人云之类的话自然是信口道来。

不过万磊听了很不满意,正色道:“我没问你们大儒之言,要听的是你们的心里话。”

“大儒之言,就是我辈宝训。”一名十**岁模样的书生道。

“宋真宗《劝学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各位怎么看?”万磊似笑非笑地看着这些人。

“《劝学诗》诣在劝人读书,用词浅显易懂,话粗理精。”一名书生道。

“好话粗理精。”万磊却哈哈一笑,道:“这首诗只有四句有些道理,其他的都是虚妄之言。”

“这,这。。。”众学子面面相觑,一名**岁模样的小童低声道:“不知大总统陛下何出此言,还请指教。”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获取知识增长见闻,比如说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书中或许能找到种千钟粟和造黄金屋的办法,但是肯定没有颜如玉和乌纱帽,如果你们想借来北平城读书来作为当官加爵的阶梯,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万磊扫了这些学子一圈,又道:“我们北平城内的大中小学校,教的是经世济用的实学,不教四书五经,各位不要以为会背书写诗就能取得好成绩,我们这里不要书呆子,每一个学生都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所以你们最好马上把以前旧的读书习惯和观念都扔掉,不然你们肯定跟不上我们学校的教学进度。”

万磊见下面这帮学子都有点茫然无措,又道:“如果谁怕了,或者是有谁吃不了苦,那现在可以退出来,因为我们这里不要懒虫。”

众学子面面相觑,最后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因为他们都是各省选派的精英,他们代表的不是自己,还背负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