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我们今天讨论的公司治理、股东权益保障问题,强调的是要用外部性的法律、法院和行政手段去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我们把这些概念套在传统的家庭理念上,那会怎么样呢?父母亲作为投资方,作为保险的购买者,他们以后的利益,或者说传统社会中父母投在后代身上的养老金、保险金、信贷等,靠什么机制来保证呢?靠什么机制保证父母亲作为投资者能有所回报呢?传统社会里没有可靠的法院,你不可能要求法官来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你可以投诉到县太爷,但那些县太爷没有工夫搭理你。

后代作为父母养老金、保险金、信贷的替身,这些都是隐形金融合约,它们的执行机制不是靠法官、检察院、警察,也不靠县太爷,而是靠文化。也就是说,社会与家庭文化的内容必须作相应的发展,以此来保证这些隐形金融合约的执行,文化是一个因经济需要而内生的隐形合约执行机制。

最后的话: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4)

比如,中国家庭里,老子说话时,孩子不可以还嘴。你从小就得养成这个习惯,每个父母亲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有责任给他们灌输这个概念:你要孝敬,要听话,哪怕这话是不合理的,你也只能听,不能还嘴。否则的话,等你长大之后你不是要无法无天、要随意犯上了吗?那不是让那些隐形金融合约未来难以执行了吗?—— 这些隐形的金融合约都是靠内疚来执行的,靠后代的内疚感来保证对上一代人的经济利益回报,而后代能不能有内疚感又恰恰是文化的东西。也就是说,父母必须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对每一个违背长辈意愿的言行都感到很内疚。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的话,等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就不用太担心自己的投资者权益了。我们从小吸收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为了确保隐形金融合约的执行而来的。

还比如,《三字经》里说,“父母在,不远游”。父母的未来都砸在孩子身上了,如果我的孩子随便远行,那我的投资利益就很难有保障了,我作为“股东”的权益就可能要受侵犯了。传统文化必须为了克服金融的不发展而内生。

那么,这种文化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呢?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不管是这些年还是在很久以前,报纸上和我们生活周围都充满了这类不幸故事。我不是说不鼓励孝敬,孝敬应该是一种自愿的选择,是一种美德,但不应该是老年人的唯一养老途径。

在很多美国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往往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关系,是一种以感情为主线的关系。因为,美国的父母亲自己已经有很多的经济保障,他们不需要把孩子看作是未来的保障,他们已通过金融产品的组合安排好了自己未来的方方面面,没必要把孩子培养得对自己言听计从,没必要把孩子训制得对每一个违背长辈意愿的言行都感到很内疚。因此,他们没必要背上传统中国家庭文化这种包袱。

两年前,我在耶鲁带的一个朝鲜族博士生,跑来跟我说,他必须搬回洛杉矶陪他父亲,因为他母亲死了两年以后,他父亲已经没法和他妹妹过了。我就问他,“你有没有意识到传统亚洲文化给你造成了什么影响?因为等你几年以后回来读这个博士学位,就没有什么老师愿意带你了,因为你随时可能跑掉”。这个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强的,但由于他父亲要他必须回去,那就意味着他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不会是最优的了。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再想下去,那么以后我这个博士生也会这么要求他的孩子,一代代下去都会如此。长此以往,每一代人的职业追求和他们的潜能发挥肯定都不会最优了,这是传统亚洲社会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不发展造成的后果之一。由此可见,美国的金融发展也从这个角度使其整个社会效率那么高,因为在金融市场发达以后,父母亲不需要为了自己未来的保障而要求孩子无条件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不会因为经济的原因要求孩子“父母在,不远游”。在美国家庭里,父母会支持孩子去任何一个最有利于孩子自身发展的地方,让他最好地发挥自己的职业潜能。

最后的话: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5)

这样看来,金融证券品种的发展不发展,最终不仅仅影响到GDP的增长快不快,而且会影响到我们到底娶什么样的媳妇,嫁什么样的丈夫,有多少自己的自主权和个人尊严。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解放我们的个人发展空间。现在想起来,五四主张的“打倒孔家店”以及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这些愿望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发达,那你实现这些愿望的工具就不存在。你“打倒孔家店”之后,回到家里还得面对如何规避未来不确定性的需要,结果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还得重建“孔家店”。

我简单地看了一下,美国也好,其它国家也好,到底是个人主义盛行还是集体主义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那么它即使想鼓励个人主义,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相配的金融市场的支持。可以想象,之所以那么多的传统社会都推崇集体主义文化,那也是没得选择之举。只有推崇集体主义文化让每个人都忘了自我,才能让那些人格化了的隐形金融合约有得以实现的基础。

研究公司金融的人有时会把企业的外部资本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做一个区分。在缺乏外部资本市场所需要的制度机制的这些国家里,企业往往更多地依赖其内部资本市场,这就出现集团公司等结构,在集团内的子公司之间调配资金,其资本成本毕竟要低得多。其实,在家庭层面也是这样的,当整个社会的外部金融证券市场不发达的时候,家族和宗族作为一个内部金融证券市场就至关重要。宗族是一个无形的金融交易市场,交易的内容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许诺。这些许诺当然可以很值钱,也可以一文不值,关键取决于双方是否互相信任,使这些承诺被当成一回事。而家族中的血缘关系恰恰可帮助这些承诺更好地在家族这个小范围之内执行。

在我老家那个地方,当家族里有哪家娶媳妇或者盖房子等这类一次性的大额开支出现时,其亲戚就会觉得应该尽最大可能借给那家钱,帮助他摊平这种大额开支所带来的短期财务冲击。但,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等我盖房子的时候他也会借钱给我。另外,这个钱他当然是会还的,因为他还有很多地方要依靠我们。有了血缘关系和相配的家族文化,家族的内部金融市场就有了比较可靠的金融合约执行架构。但是,超出家族之外诚信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从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所收集的资料看,近代沿海地区的宗族发达程度是最高的,而中原等内地却很低。我的一个解释是,沿海地区由于比较早的介入对外贸易,经济比较发达,很早就出现了融资以及规避经济风险的需求。但是,以前,外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又没有(甚至到今天也不发达),因此他们都转向家族内部的金融市场,到家族内部找资金,这就促使其家族结构的发展。发达的家族结构又反过来使他们的风险规避能力和融资能力进一步发展,使沿海地区的经济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个过程长此以往下去,其结果是不仅沿海地区的经济远胜于内地,而且其家族结构也更发达。

以前我做金融数学模型的研究,当初以为这些模型和理论对中国的情况不适用,但后来又发现并不是这些抽象的理论对中国没有意义,只是我们所讲的金融证券的表现形式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是不一样的。在现代金融理论里我们研究的是一些外部化了的证券品种,但在传统中国社会里,这些证券以一种人格化了的隐性形式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这些人格化了的证券所能够提供的效用和产生的效果是很差的。比如说,不管哪个家族、宗族有多大,宗族内的隐性相互保险市场所能够达到的风险配置效果是很有局限性的,不可能达到在更大范围内的保险市场所能取得的风险配置效果,所以效率会很低。只有以全社会为基础的外部金融市场才能实现最大化的金融配置效果,而外部金融交易又要求有可靠的、独立的外部法治架构,以内疚为契约执行方式的文化是已经不够用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最后的话: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6)

发展证券金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因金融证券的不发达而带来的负面后果还远非如此。例如,正因为证券金融不发达,我们中国人赚到钱后,恨不得每一分钱都存下来。我们总认为这是中国人勤俭节约的美德。我要说的是,这个美德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过分地强调勤俭节约,一个是不能让我们的资本和证券市场得到发展,另外呢,还带来很多其它后果。

喜欢存钱是一回事,但把积蓄的财富放到哪里呢?在证券市场不发达时,我们只能把储蓄存放到银行。如果银行也拿这些存款去做投资,同时这些投资又为未来的GDP增长带来贡献,那问题也有,但不会那么严重,这一点在此就不细谈。但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的银行已经有太多的呆坏账,银行拿着这些存款不愿意去做新的投资了。这在某种意义上又逼着政府为了促进内需而发行国债,对银行来说正是求之不得,买政府公债成了银行存款的主要去向,这样银行把老百姓的存款很容易就变成了财政部、发改委可以控制的钱。那这又有什么问题呢?既然老百姓不愿意花钱,那么政府就来代替老百姓花钱,这似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但是,由政府来花别人的钱和老百姓自己花自己的钱,其效果是两码事。花自己的钱才心痛,才知道怎么花,才会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政府替老百姓花钱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许多官僚拿着老百姓的钱做自己的政绩工程。花老百姓的钱是不会被老百姓问责的,即使有问责,由另一个官僚来评价我这个官僚的政绩的时候,他也要向其他官僚交待,他也会根据我这个钱是不是花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上来判断,一层扣一层大家都只会把钱花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上。

比如,这些年投入大学的经费,原意往往是让这些大学改进教学和研究,但实际情况是相当多的投入都变成了大楼。当然,大楼也重要,但不能成为主要的去向。这里,关键的问题在如何衡量“好的教育”、“好的研究”上,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研究”?北大和清华的教育水平,谁的更好?假如以这两个学校学生毕业后的起薪来衡量的话,那么如果北大的高很多,我们可能就认为北大的教育水平比较高。—— 如果真如此,有人就会说不能这样衡量,这太短浅。所以什么是好教育,除了受教育者自己之外别人是很难判断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相比之下,如果把教育投入用来盖房子,崭新的大楼是谁都看得见摸得到的,政绩显而易见。

你想想,如果我是任何大学的校长,假如我真的把经费都花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上,那我才是笨蛋。为什么呢?如果你做这些投入,由于你的任期是非常有限的,5、10年,暂且把这个放在一边不说。即使我未来20年都是某校长,我也不应该把10亿、20亿的投入花到改善教育内容、教学质量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上。如果我真的这样做,那我的政绩,别人是看不到的。相比之下,如果我把这10个亿、20亿都拿去盖一栋栋大楼,而且不断地盖新楼,每一来访者就会说:你的大学真的变化很大!你真是一个好校长!

如果我是某市的市长,假如我真的把资金用在改进人民生活质量上,那我也是笨蛋。什么叫“更好的” 人民生活质量? 这也是别人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如果我把钱都用来盖更多、更新的大楼,不管这些搂有没有用、有没有人要,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会有更好的政绩,那样谁到我的城市都会说:你的城市变化真大,这才是时代的进步,你真是有成就的好市长!—— 那么,我就能升官了。由此产生的结果,显而易见是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由政府代替老百姓花钱的其它后果也非常多,比如,为政府官僚*创造了必要的资金基础,在过去这些年里,哪个政府部门掌握的项目资金最多,那个部门因贪污受贿而坐牢、甚至被判死刑的就最多,因为那些部门掌权者受到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例如,这些年政府投入公路的资金最多,这本身是好事,但是过多的资金也带来了过多的*问题。如果你去调查一下,你会发现各省市交通厅管公路建设的局长、处长们因贪污受贿而坐牢的特别多,被判死刑的也相对最多,你觉得这奇怪吗?

而如果我花自己的钱,花得好还是不好,划算不划算,我不必向任何人交代,只要我自己觉得应该花就行,不需要做表面功夫,就不会浪费。

单就经济效率的损失角度讲,“大政府”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金融的不发展又恰恰逼着政府只能更大。由此看来现今社会的许多弊病,在很大程度上,也和证券市场的不发达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的资本市场都很发达的话,那老百姓可以利用不同的金融产品,把钱投到银行之外的证券投资品种上,也不至于逼着政府去浪费。另一方面,如果资本市场很发达,老百姓自己也可去向未来的收入借钱,自己就可以更好地安排消费,让每一分钱用到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这比把钱都交给银行,交给政府,让政府去花的结果要好很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