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怎么知道谁看了我的朋友圈 > 第65章 一体同观(第2页)

第65章 一体同观(第2页)

?7月9日:早安吉祥!顺心而做,随缘化度

?7月10日:一片叶子。早安吉祥

看了一下时间,以上四篇微信都是凌晨四点多,也就是寺院晨钟的时间,那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坚持早起早课了。

7日是拍儿子在王家河公园的沙池里玩儿和绘本馆里读书的照片,只是镜头前放了一朵黄色的向日葵作为点缀,在花瓣的间隙剪切出东宝的身影,很美。

10日照片拍的是南湖边,那一条入口的绿茵小道上,女儿推着坐在车里的儿子,无比欢快地奔跑着,还有两个小家伙蹦蹦跳跳的独照写真。而所有的剪影都活动在一片被我中间掐了一个洞的大绿叶中,只是一个洞而已,视觉上极具穿越感。

?7月11日:佛教常识|为什么要出家?这才是真正的答案!

出家是不是逃避现实?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不是逃避,而是进取。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因为受到了各种打击而选择出家逃避。佛门能成为众生心灵的避难所、疗伤地,给苦难众生以温暖与安慰,这也是佛教存世的价值。

真正的出家人是智者,他们看破了五浊恶世的真相,体验到了人生是苦的真谛,放下了对财色名利的追求,转而寻求佛法的真理与彻底的解脱。

出家人是勇者,他们敢于直面生死大事,向无尽轮回发出挑战,在茫茫苦海中搏击风浪,朝着涅盘的彼岸奋勇向前。

出家人是仁者,他们不仅追求自身的解脱,更是心怀众生,将度尽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目标与使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所以,真正的出家人不但不是逃避者,反而是这样不忧、不惑、不惧的人,值得人们的钦佩和恭敬。

?前半生被动成长,对错不由自主;后半生主动学习,一切全在自己

那时候拍的照片,光鲜亮丽、朝气蓬勃、纯净而又唯美,如今看着都很喜欢,又有种陌生感。那时候的心境如图:阳光灿烂、祥和安宁,内观内修,很少外发。我又是从何时开始,不知不觉外求越来越多的呢?

慢慢翻阅,慢慢回忆,慢慢便能再回去,回到原点。

?7月12日:早安吉祥!容颜易逝,种子诠释了你所有的经历及能量,最终把你的灵魂在下一个春天绽放…

?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给人清凉的感觉。

导读?喜欢这两句:一个人有能力做神,却生而为人,他就成为了哲人。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

人的根本限制就在于不得不有一个肉身凡胎,它被欲望所支配,受有限的智力所指引和蒙蔽,为生存而受苦。可是,如果我们总是坐在肉身凡胎这口井里,我们也就不可能看明白它是一个根本限制。所以,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一个人有能力做神,却生而为人,他就成为了哲人。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无知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

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种智慧足以使我不毁于痛苦。生命连同它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虚幻的——这个观念对于快乐是一个打击,对于痛苦未尝不是一个安慰。用终极的虚无淡化日常的苦难,用彻底的悲观净化尘世的哀伤,这也许是悲观主义的智慧吧。

读到这里,突然想到了老师说“学佛与苦难”的问题。学佛修行并不能免除你的苦难,但却可以使你有勇气和定力来接受苦难。确实如此!当你了解了实相后,你会明白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是生命本身,没有区别,只是你生命表现出它自己不同的形态而已。

善问:痛苦过吧?快乐过吧?随便拿一件10年前的事问自己,还如当初那般在意吗?苦乐对当下的你,还有很大不同吗?

善文:穷其一生,无非是为了一个“爱”的念想,无论发于何时何地何人,最终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

喜欢我的朋友圈()我的朋友圈。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