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秦时明月汉时关翻译 > 第44部分(第2页)

第44部分(第2页)

这就体现了文化素质的差异,刘邦制定的代用规矩实在是太简陋了,很多地方疏漏、很多地方不清楚。当时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喝高了之后,有的狂呼乱叫,有的拔出剑来到处乱砍,刘邦这才恨当初怎么不好好读书,为此事大感头疼。

这时候,叔孙通体贴地向皇帝进言,他向刘邦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

他告诉刘邦,开国靠武将,守成必须靠儒生。

并请求征召鲁地一些儒生,以及自己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仪。

这个建议刘邦基本上表示同意,但出于闲散的本性,又怕制定出繁烦琐难奈的礼仪法度。

这时候,叔孙通强调道,礼仪是国家立威的根本,一定要详细制定。

只不过,礼法这种东西,必须遵从旧历,但又不用完全遵从旧历,他表示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

叔孙通的话最终打动了刘邦,刘邦表示可以试着去办,但有个前提。

前提就是,所制定的新法必须通俗易懂,必须他能接受做到。

这话一出刘邦的秉性再次暴露,这实在是个社会底层的人。

叔孙通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汇报,请刘邦来审阅。

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最终同意了新法。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

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

谒者传呼“小步快走”。

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

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

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

大家现在看汉朝题材的历史电视剧,剧中场景就如上所述,比方说《汉武大帝》。

大典审理结束后,刘邦非常得意,他又说了句大跌身份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原来是这种滋味!

叔孙通制朝仪有功,封太常官职,掌管宗庙礼仪,赏赐黄金五百斤。

到汉高帝去世,孝惠帝即位,叔孙通又被调任太常官职,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此后又陆续地制定了汉朝诸多仪礼制度,这些都是叔孙太常在位时的功绩。

这位不但制定许多汉初仪法,还在无意中开创了后世的进贡礼仪。

第二十二章 诸吕专权

归程

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终于在甄这个地方击败了英布,镇压了叛乱。可是在战斗中,却不幸误中流矢。这一年,他六十一岁。

刘邦在率领大军回长安的途中途经沛县。这里是他的故乡,大军停驻下来,刘邦举办宴席,宴请父老乡亲。看着自己曾经的伙伴,都垂垂老矣白发苍苍,刘邦不无感慨。他弹击筑琴,留下了苍凉悲壮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唱到伤心处,刘邦落下泪来,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就是在这里,以沛公的身份起兵,以布衣之身,夺取万乘之位。天下在自己手中一统,异姓王已经全部平定,生平大敌项羽早已作古多年。自己的大好年华,那些峥嵘岁月,都随着霸业的成就而远逝。

做得已经够了,已经足够了。

刘邦觉得此生无憾,到时候该休息了。

回到了长安之后,刘邦卧病。吕后为他请来医生,刘邦却摇头拒绝。

他说:以我一个平民的身份,手提三尺青锋却取得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既然天命要我如此,就算是扁鹊来了,又能怎么样?

说完赏赐医生五十斤黄金,执意不肯就治。

吕后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到此她也知道皇帝去意已决。

既然决意去死,那么就先安排好身后事吧。

吕后问刘邦之后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