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秦时明月汉时关书法作品楷书 > 第44部分(第3页)

第44部分(第3页)

刘邦回答:“让曹参上吧。”

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强打起精神说:“曹参之后,王陵可以接任,但是王陵这个人略显迂愚刚直,所以要让陈平辅助他;可陈平智慧有余,却难以独自决断大事担当重任。还有周勃,他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将来安定天下的人一定是他,就让他做太尉吧。”

吕后非常仔细地把刘邦的话记下,再问以后的安排。

刘邦看了吕后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刘邦崩于长乐宫。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刘邦的军事才能

对于打战这一方面,后世人很多人认为刘邦之所以可以在战场上咸鱼翻身,靠的就是韩信——这个说法对,但不全面。

刘邦也是一个很能打仗的统帅。

之所以大家觉得刘邦不擅兵,大部分是因为楚霸王项羽的缘故。在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骑兵击败了近六十万的诸侯联军后,刘邦“不善战”之名铁证如山。可纵观刘邦一生,真正吃过大亏的,也就在项羽身上。

项羽是谁?史上唯一一位亲自操刀斩敌超过千人的统帅,西楚霸王已经超越了人的极限,是独一无二的传奇。

章邯是秦末名将,秦帝国反击战时多厉害,结果在项羽手上怎样。巨鹿之战章邯手握重兵十余倍于项羽,反倒被项羽打得体无完肤,溃不成军。如果说章邯是“名将”,项羽就是“军神”。刘邦输在这种对手手下,不丢人。

到称帝平叛异姓王叛乱时,刘邦多次老当益壮,率军亲征。其中最大的原因不是刘邦不服老,而是当时朝中没有适合的将领。英布造反时,也曾说道:“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

可见,英布是害怕刘邦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心理上,英布是封王,刘邦是天子,英布心理上输掉一筹,道义上也站不住脚;二则是害怕刘邦真正的带兵能力。英布这个强盗头子,向来只服武力,不从道义。

由此可见,刘邦的带兵能力绝对不会差。

比较刘邦、项羽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位都是没有深入读过兵书的人。

刘邦是没机会读,项羽是没仔细领悟,可是这两人却三下五除二把庞大的秦帝国给灭了。这就证明了二人在军事上的天才,都是后来自学成才的杰出人物。这一点,无可厚非,无法辩驳。

刘邦VS项羽

很多人认为刘邦比不上项羽。没错,这是事实。比如说,就光明磊落这一点,刘邦就值得大家去唾骂。可项羽也有很多比不上刘邦的地方。就是这些方面,最后决定了楚汉之争的胜负。

比如纳谏。刘邦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该怎么办?这是个习惯性向别人讨主意的人。而项羽的口头禅恰恰相反,他说“我们该这么办”,这是个习惯自己拿主意的人。

从纳谏态度,又可以影射二人不同阶级出身造成的性格差异。刘邦草根阶级是流氓,项羽世家出生是贵族。前者知道自己起点低,在生存的压迫下就学会了谦虚、听别人的意见;后者自负出生,自视勇武才能,在常胜中独断专行、自视颇高。刘邦旗下的韩信、陈平就因此反楚归汉。

从人心相背来看。项羽自入世就坑襄城,自此养成屠城的坏习惯,事过再三后,百姓约定俗成地认定霸王残暴,百姓骨子里就不希望这样的人当统治者。再看刘邦,这位一入关就忙约法三章收买人心。此项羽比不上刘邦。

最终霸王落败,率八百骑顺利突围,却因迷路被一个农夫欺骗,最终被追兵追到。如果当初他也肯收买人心,那个农夫就不会心怨霸王残暴,而在最关键的时候骗他一把。那么日后霸王东山再起,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刘邦、项羽,到楚汉之争二人争夺的已经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帝位。谁赢谁当皇帝,这么说,我们也可以当楚汉之争时的二人都已经是皇帝——试用期。

再来比帝王的驾驭术。

项羽温文,待人谦和;刘邦粗野,动则辱骂。表面看前者得人,后者失人。可事实恰恰相反。项羽的谦和才是表面,刘邦的粗野则不然。

在漫长的楚汉之争中,谁得驾驭乱世中的奇才谁就能获得最终胜利。项羽以为只给口头鼓励,只要温和待人就能让这些人给他卖命,他错了。相反刘邦就抓住了这些奇才的秉性——人性皆贪。奇才们为你卖命为的是什么?得到好处。付出多少就必须得到更多,这才是奇才们努力的目标——封侯拜相。

项羽不肯分封有功之人,很多人都说项羽吝啬。我却觉得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他从小受的贵族教育。贵族教育告诉他,感化一个人用礼仪。用钱财可以收买的人,不是真正的君子。项羽是君子,中国政坛上最后一个君子。可惜他身边的人并不都和他一样。诸如韩信、陈平之流,为的就是投机。

相比之下,市井出身,见多人世百态的刘邦就做得很好。他清楚地知道身边跟他造反的人要的是什么,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只要你肯替我卖命。除此之外,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厚黑学也在突飞猛进。从他收复悍将英布用的欲扬先抑手法就能看出。

这种帝王术到了刘邦称帝后,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秦末纷乱,世道已经到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地步。之前他也是造反者,这种情况当然好,可称帝后,情况恰恰相反。为了改变这个可怕的现状,进一步巩固皇权,刘邦想了几个办法。

办法一,通过尊自己父亲太公为太上皇,向天下人显示自己以“孝”治天下。皇帝带头“孝”了,手底下的人就更要“孝”。既然在家要孝顺“家父”,在外自然也要忠诚天子这个“君父”。

办法二,是对于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季布和丁公曾经都是项羽手底下的大将。季布为项羽领兵时,经常打得刘邦抱头鼠窜。丁公却在追杀刘邦时,刻意放水。之后刘邦登基,封季布做郎中,却杀掉了丁公。

此举原因何在?

季布虽然替项羽领兵攻打自己,但是他始终忠于项羽;而丁公即便是有恩于自己,却是个不臣之臣。刘邦借着他们二人的例子,向天下人形象地展示了忠诚和不忠的下场。手段不可谓不高明,用心也不可谓不深。

办法三,刘邦弥留之际,还不忘向天下人宣示这个帝位是来自于天。拒绝就医,坦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只是顺应天意。既然天子都顺应上天的意思,那么大臣百姓们就更加不可违逆,上天要刘氏子孙做天子,大臣和百姓们就必须要接受统治。

这三条每一条都意义深远。做完之后,刘邦终于可以休息。他知道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君权神授,这三个烙印已经打下。他老刘家的后代子孙,可以放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