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转八转,我就迷糊起来了。更迷糊的是,GCD的学校,什么地方不好选,偏偏要选地主的庄园呢?
上中学时,去的多些。那时党校又分出一部分归了运师和文工团。我们有时去运河大堰上玩,有时去看文工团排练,有时去运师闲逛。路过那儿,别人都想进去转几圈,我却宁愿在门口等他们,因为童年的印象在心里形成了障碍。
分给运师的房子保存的很好,成了教职工的宿舍。分给文工团的房子,好像很零乱,到处熏的乌黑,院子里还搭建了放多小房子,地主庄园建筑的威严庄重一扫而空。而庄楼临运河大堰的大门,却保存完好。那大门总是紧闭着,好像从里面封死了。黑门,石狮子,石砌的高门坎,高大的门楼。像一个沉思者,不知他日日面对着古老的大运河作何想。
下放后,有一年我参加县里召开的知青代表大会,集中吃住在老党校,心情莫名激动。那一夜久久难以入睡,做着乱七八糟的梦。第二天一大早,从党校门口排着队,去人民剧场开表彰会,胸前还别着个塑料的小牌牌,骄傲而又自豪。那年代,能到老党校开会学习,吃住其中,可不是一般人呢!
恢复高考时,体检处设在那儿,我因为太激动,血压偏高,一连去了两天。这时的老党校,已整修一新,院墙粉成了白色,还种了一些树,里面进驻了许多机关,充满了生机。体检时,还见到了许多下放后天各一方的中学男女同学,大家嘻嘻哈哈,拉拉扯扯,但说起前途来,都是酸甜苦辣的滋味,不知将来是个什么样子。那一年,我二十一岁。
体检终于合格了,真想跳起来欢叫,感到老党校特别亲切。走在回家的路上,又是我小时第一次走的那个路段。时光似乎停滞了,右边是大汪和垂柳,左边是高高耸立的围墙,但这时已知道,那围墙里面,并不可怕。
成家后,住在了二招商品楼里,离老党校很近很近。晚饭后去大运河堰上散步时,总要路过那儿,这时党校早已搬迁,老党校成了住宅区,院落越来越小,房子越来越挤,人越来越多,远远望去,心中是沉沉的失落感。
自从搬家到向阳小区后,几乎没去过老党校,偶尔几次路过,已认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2007年12月9日星期日
老大桥
邳州城老大桥原有两座,一是城西的大运河铁路桥,一是城南的大运河公路桥。
城西的铁路桥和陇海铁路的历史并不一样长,是解放后新建的,老桥在淮河战役时,受损过大而拆除。住在县城中心的我们,小时很少到那个地方去,因为太远,又荒凉,大堰多,河汪多,杂草灌木多,特别是那几个布满了淮海大战枪眼的旧桥墩,想象着当年桥下面尸堆如山、血流成河的惨景,感到这地方神秘而又充满了危险。偶尔去玩一次,也是一片的小伙伴一二十人,从黑风口那儿上铁道,沿着铁路线走啊走的,不知不觉就到那个地方了。没人敢上铁桥上去,也很少有人到堰下边的沼泽地里去,大家只是坐在大堰上,好奇而又胆怯的看着,脑子里想像着当年大战的情形,在大堰上拿着泥刻的手枪互相追打,打败的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兵。
老铁路大桥最具人气的日子,是拍电影《车轮滚滚》时,附近人山人海,好像县城里的人都到这儿去了。用不着特别的改造,运河滩下的地形还和当年差不太多,运粮过河,冲杀在铁路桥上,枪声大作,喊声阵阵,我们好像看到了当年淮海大战真实的一幕。也因此,这座老大桥因这部电影,而永远留在了影像资料中。
虽然无数次乘火车经过老铁路大桥,但步行走过去却只有一次。当时我下放在赵墩,回家都是乘运河上的渡船。有一次渡船坏了,大队的人就把我们送到大桥的桥头堡里,对守桥的民兵说我们是县城下放的知青,那民兵就挎着步枪,和我们一起从大桥上走了过去。与其说是保卫我们,不如说是监视我们。所以那时竟有些紧张,也不敢朝大桥下望,小心翼翼地走过大桥时,竟然忘了在大桥上看一下大运河的美丽风光。
城南的老公路桥却是我们的最爱了。
没建大桥时,那儿是渡口。运河镇幼儿园最初就在运河大堰下,离那儿几百米远,老师常带我们一排排坐在渡口附近的大堰上,看渡船来来去去,人们上上下下。小脑瓜儿常想,坐船是神奇的事,运河南岸是神秘的地方,我长大了,一定要坐船到对岸去。
我的一位进修学校老同事,常和办公室女老师开玩笑,说五十年代中期,他们大学毕业,分配到运河南一所学校工作。因为人多,他就让这位女老师和一位南方来的老师先上了渡船,没想到后来他们两人结了婚,而他只能落个魂断运河的悲剧。不过,他的讲述,在我的脑海里却幻化成一个像泛黄了的照片似的画面:宽宽的大运河,河水混浊地向东流,北风刮着,运河岸上荒无人烟,一群刚走出校门的外地的大学生,离乡背井,怀着复杂的心情,乘坐渡船向渺无人烟的运河南岸划去……心里竟有些酸酸的。
*中期开始建运河大桥,那是县城里轰动一时的大事。我那时十岁左右,天天和小伙伴们跑到运河大堰上去看建大桥。开始的时候,河里抽干了水,我们跑到河底去抓小鱼,兴奋极了。待到建了桥墩时,只能站在大堰上看了。似乎全城的人都跑来了,还有不少乡下人趁到城里赶集也来凑热闹,盛况像现在看央视来我们这儿演出一样。
大桥建好时,两派红卫兵都来庆祝,都说是他们忠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丰硕成果。从此“天堑变通途”,邳州南北打通,再也不需要渡口了。县城里的人,天天看大桥也看不够,乡下人,也都老远来看景,兴奋了邳州人很长时间。记得有一天我们在大桥上看景,运中的校长,骑着自行车,前面带着他的儿子,竟然从大桥上向南放车而去,吓得路人大叫,后来被交警训了一通。他说太激动了,在南京时,他也这样在南京大桥上骑过呢。
夏天的夜晚,大桥上更是挤满了乘凉的人。我们那时热的受不了了,全家人都老远跑到大桥上,吹够了顺河风,呆到半夜才回家。下放时,大桥更是我回生产队的必由之路,对它也就有了特别的感情,因为过了大桥,就意味真正离开家了。有一次,坐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回县城,拖拉机从河堂地里爬上运河大桥时,竟然一头窜到桥对面,全车人栽了下来,差点酿成大事故。上了大学后,暑假里,我几乎每晚,都要和从小一起长大,又上了同一所大学的小娃子,肩并肩逛到运河大桥上,再到桥南的野地里转上一大圈。我们谈文学,谈理想,野风清爽,月牙弯弯,如入仙境。有一次,他激动地扶着桥栏杆开玩笑地对我说,咱同性恋吧?这就是咱们的断桥!如今他在上海交大已成了教授,我去信提起这事,他说其实我们那时比同性恋还要同性恋呢!
老大桥也是当年县城里最浪漫的地方。相对象的初次见面,多选此处。谈对象谈得有门儿了,晚上那儿的灯光下,更是让感情向纵深发展的最好战场,所谓“灯光下相媳妇,越相越俊”。估计老县城的人,与爱情有关的许多甜蜜记忆,大都刻在了这座大桥上,至少我是其中一族。记得那年大学刚毕业,因大雪封路,只好乘坐轮船去淮安报到上班。那位后来成为一家子的她送我上船时,说离开船的时间还早,不如上大桥转转。谁知这一转把感情转得太投入,差点误了点。害得同去报到的同学先是跑到我的家里找我,找不到,又鬼差神使地跑到大桥上,气急败坏地问我还走不走。这位同学,现在已是陕西师大的名教授,有一次给他写电子信提到这事,他说要是平时不练长跑,那次非累得休克不行。
改革开放后,邳州超乎寻常的繁荣起来,桥墩多次被来往的巨轮撞伤,重型车辆经过桥身会发出令人恐惧的颤抖,堵车更是旧大桥的一景。终于,一座现代化的公路立交桥横空出世,不仅成为南北交通利器,而且也成为邳州一大景观。值得邳州人自豪的是,在十里路长的环绕市区的运河水道上,如今架起了五座形式各异的现代化大桥,将邳州与世界更紧密的联通在一起,邳州人也由此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2007年11月2日星期五。 最好的txt下载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