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走出接待室,但广场上的游客仍没有散去,他们已在这里等候了40 多
分钟。
尼克松又陷于人群的包围圈。广场上的游客越聚越多,形成了人的海洋。
尼克松像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无际的海洋中颠簸、漂荡。
“总统好!”人群又开始高呼起来。
尼克松挥动着右手,紧跟保卫人员前行,寻找自己的轿车。
“尼克松总统万岁!”不同的呼喊越来越响。恰在这时,一个美国旅游团来到
秦诵馆广场。几十名男女游客见到尼克松,也向人群挤去,尼克松面前又出现了令
他熟悉而亲切的乡音:“presi…dent Mr。 Nixon(尼克松先生好)。”尼克松被保
卫人员簇拥进轿车,但车已无法开动。人群潮水样拥在车周围。黑头发、黄皮肤,
白皮肤,黄头发,不同的种族发出了相同的声音:
“尼克松总统万岁!”“President Mr。 Nixon 。”保卫人员不停地驱推人群,
轿车缓缓启动,尼克松此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推开车门,再度站起身来向人群
招手致意。最后他终于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眼窝渐渐发热、发红。他猛地钻进车
中,想尽力掩饰那双湿润的眼睛,但泪水还是悄悄地涌了出来。
1972 年,当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进行了历史性地握手后,在返回美国的
专机里,尼克松曾为飞机着陆华盛顿之后,美国两党和公众对自己的访华行动所采
取的态度而烦躁得脸色发青,差点昏倒在坐舱内……
“水门事件”的爆发,尼克松总统被迫辞职……
但是,具有长远政治眼光和超人智慧的美国国务卿、尼克松总统的得力助手基
辛格,曾对尼克松的功绩作出了如下预言:“未来将比现在更公正地对您此行作出
评价。”历史证实了基辛格当年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尼克松为世界和平所作
出的努力和贡献,已被广大的人民所认识和牢记,他本人也更加受到人们的敬爱。
尼克松在中国秦俑馆的经历,便是对这位历史伟人的功绩生动而形象的评述。
盲人摸俑
1987 年夏,国外一批20 多人的言人参观团来到秦俑馆参观。接待盲人参观
团,秦俑博物馆尚无先例。
盲人参观团的人员年龄均在60 岁以上,其中有两位已年过八旬。当然,负责
护理的十几名姑娘却正值青春妙龄。
秦俑馆工作人员以最大的努力给予这帮特殊观众以热情周到的接待。当他们来
到一号俑坑展室时,随着讲解员的解说,他们不断地点头,脸上泛出兴奋的光彩。
所有的参观者中一个额头上凸着紫红色青包的老太太最为活跃,而额头上的青包也
正是由于她的活跃,在北京街头和一棵树相碰留下的纪念。
讲解结束,参观团陆续退出大厅。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看得出各人的心中仍装
有一份遗憾。
“我冒昧地提出来,能不能让我们摸一下兵马诵?”接待室里,盲人参观团团
长为接待人员提出了个难题。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