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二号坑的骑兵与车兵避开敌军正面,以迅猛的特长袭击敌军侧翼,
一号坑步兵主力在接敌的同时将队形散开,和车骑兵种共同将敌包围,致使敌军呈
困兽之状,从而达到歼灭的目的。这正如孙子所言:“凡战者,以正合,以骑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于江河。”一号俑坑是以传统的车兵与密集的步兵
组成的庞大军阵,兵力部署相当于二号俑坑兵力的三倍。而二号俑坑则是由弩兵、
骑兵、车兵组成的军阵,当二号俑坑的兵车、战马以“取锐”的快速进攻方法冲入
敌阵时,一号坑的大军则“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接触与敌军正面交锋,这
种布阵方法,可谓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互相勾结,又
有各自摧锐致师的性能和目标。曲阵的神奇变化,迅疾勇猛,方阵高深莫测,雄壮
威武,使得这个雁行之势,用之对敌,则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是利用这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和划时代的军事战术思想,
血荡中原,席卷天下,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伟大使命。
划时代的艺术形象
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的出土,除了让后世人类亲眼目睹了那威严壮阔的营阵场
景及栩栩如生的群像之外,那个体俑像如真的形体,自然的情态,精湛的艺术技巧
和独创的表现力,又以光彩夺目的“秦俑艺术”直逼人们的视野和心灵,这一古老
艺术的出现,固然体现着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个一世雄主的雄浑气魄和人生意向,但
从另一个侧面则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伟大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
秦俑三坑众多的与人等高的陶俑和硕大齐人的陶马,以及座骑、战车,按照军
事序列和阵兵的形式,再现出来的秦军列阵、驻营、拟战、军幕的生活场景,从宏
观上反映了秦国的兵强马壮、气吞山河的风貌和秦始皇本人博大雄武的气概。正是
由于秦军在战国争雄中取得的辉煌胜利和秦始皇本人的气魄,构成了秦俑艺术产生
的社会基础。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没有秦军的胜利,没有秦始皇帝,就不会有今
天看到的秦俑艺术的存在。就不会出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的写实
艺术奇峰。
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秦代之前,以军队为题材塑造战争场面的艺术作
品,如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画,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上面雕刻
的290 余名士兵在水面和陆地上拼杀攻坚的场景,以及洛阳金村出土的骑士持剑刺
虎纹铜镜中表现的武士着铠、乘马勇斗的风姿等等,虽然在艺术上都不同程度地表
现了军旅生活和疆场搏击的情景,但由于提供给后人的图像都是些仅具轮廓的侧面
剪影,而无法看出他们的真实形象。在此之前,咸阳杨家湾汉墓从葬坑出上了西汉
前期的彩绘步、骑陶俑群,这些俑像造型优美,人体的各个部位结构合理,形态生
动逼真并极富灵性,但可惜通高只有50 厘米左右,正因其体形过小,对于甲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