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将山谷的出口道路堵塞后,又特意选择了一棵大树,将靠路一侧的树皮刮去一
片,用黑炭在上面写了六个大字“庞涓死于此地”。同时选出五千名弓弩手埋伏在
大树的两侧,只等树下火光起时,一齐放箭。
庞涓率军一路风尘仆仆地赶来,等到马陵道的进口处时恰是日落西山,夜色来
临。救国心切的庞涓面对这条险峻的山道未加思索,打马驱车进入谷道。当大军已
完全进入谷道后,前方传来报告:“路已被砍倒的树木堵塞无法通行。”面对这不
测的征兆,作为主帅的庞涓仍未警觉,反以为齐军胆怯,惧怕他的追赶才堵塞山道。
他亲自走下战车指挥士兵搬树开路。这时有一士卒发现了道旁一棵大树上的字迹,
急忙报告庞涓。天越发黑暗,并有乌云挡住了月亮。庞涓看不真切,忙呼士兵点起
松明火把来到树下。当那六个刺眼的炭迹大字跃入庞涓的眼帘时,他蓦然醒悟,一
句“我又中了孙瘸子的计了”的话还未喊完,四处已是强弩齐发,箭如飞蝗般地向
他射去,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倾刻毙命。所率大军除杀死外全部被俘。这便是中国
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同时,作为劲弩这种新型的兵器,也是首次在战争
中发挥了它的巨大威力。
随着历史的进展,这种曾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强大威力的劲弩,已渐渐从兵器
家族中消失。后人只能从文字记载中感知它的形貌,而对于弩的真实状况和应用方
法却全然不知。二号坑近百架弩的出土,无疑为后人对这种古代兵器的认识和研究
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弩是一种源于弓而不同于弓的远射武器,“言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
汉代人认为弩是黄帝发明的,《吴越春秋》的作者则把弩的创始人说成楚人琴氏,
到底哪种说法更合乎事实本身已无法考证。但是从历史资料来看,青铜弩机在战国
时期才大规模地登上战争舞台,《战国策》就曾有“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砂子、
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的记载。马陵之役在首次显示了弩这一新
式武器的威力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齐国军队已广泛使用弩的事实。远在西部的秦
军,对这种新式武器所发挥的强大作用,自然深知。于是在他们后来的军事战术中,
有了“强弩在前,锬戈在后”的最新式的排列方法,这种战术排列,在二号俑坑得
到了具体的再现。
当然,作为一种在战争中足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弩,它自身的改进与发展也随着
战争的不断延续,越发精良和实用。秦俑坑出土的弩就有许多与史书记载不同,并
且形制多样。有一种形制极为特殊的劲弩,在身长64 厘米的弩臂上重叠了一根木
条,还夹有青铜饰件。显然这些装置都是为了增强弩臂的承受强度,从而可以推断
它是一种张力更强、射程更远的弩。这种推断,除弩的本身不同的形制外,从所配
制的特大型号的铜镞也可得到验证。这些历经千年而不朽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