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的精锐部队跟楚国比哪个强?”
“楚国。”
“陛下的将领中有哪个比韩信更能打仗?”
“没有。”
“如今陛下的军队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的才干又赶不上韩信,却要发兵攻打他,臣认为这是自取灭亡。”
刘邦说出了经典口头禅:那该怎么办(为之奈何)?
好办。
陈平出了个瓮中捉鳖计。
他说:天子常常在全国公费旅游,同时跟诸侯进行友好会晤联络感情。南方有个地方叫云梦泽。您装作去云梦泽看风景,顺便在陈县会见各路诸侯。陈县是韩信的地盘,他不能不来谒见。到时候要抓他,只要一个大力士就可以了。
瓮中捉鳖计定下了,韩信果然不知道。
但韩信是什么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这是个超一流的军事统帅。我们知道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具有敏锐的直觉,尤其是预知危险的能力。
兵书是死的,兵法是死的,战争却是活的。
一百次战争,就有一百副面孔,从古至今,我们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场战争。在这个体性极强的战争面前,拥有敏锐的直觉,或者说预知危险的本能才是保障一场战斗胜利的根本。
尽管刘邦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皇帝公费旅游的队伍快到楚国时,韩信还是感觉到了危险。善战者对危险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发制人。韩信不是白痴,早在蒯通给他进言时,他就用沉默表示了他的直觉。他似乎能预见自己的下场,可他不能确定。
反还是不反?这个问题韩信最终坚持了当日的选择。
他决定和命运作一次豪赌。输了,身首异处;赢了,也不过保持现状,封妻荫子。
唯一的筹码就是:我没有罪。
怎么看,这都不能算是个公平的赌局。但韩信还是赌了。
皇帝的旅游队伍到达陈县,给韩信送信,要求他来谒见。
这时候刘邦的保密措施再完善,也露出了些风言风语。没办法,陈县距离韩信的所在地实在是太近了。
去谒见还是不去?韩信再次陷入挣扎。
这时候有人给韩信出主意说:杀了钟离昧,皇帝一定高兴,您就会平安无事。
韩信听从了这个馊主意。他当即去找钟离昧,并做了件很绝的事,他将自己的处境和有人对他提的建议,原原本本说给钟离昧听。
之后,他问钟离昧:“你说,我该怎么办?”
这根本就是废话,人都是自私的。事实告诉我们,贤人们相为刎颈的友谊都靠不住,是时候大家要撕破脸皮了。
面对韩信的问题,钟离昧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情说:汉王不敢发兵,那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他,我今天若死,你明日必亡。
这句话非常深奥,钟离昧拐了太多弯,也不知道韩信听明白没有。按下面情节看,韩某人应该没听懂。
钟离昧此言道出了刘邦的心声,看来只有敌人才能真正互相了解,那种秋毫必现的清晰度,朋友们永远及不上。
钟离昧是什么人?项羽麾下五大猛将之一,此人跟随霸王多年,忠心耿耿。项羽死,他逃逸,此刻说到刘邦,还是称他为汉王不肯称皇帝。由此可见,钟离昧恨刘邦。
韩信拥兵自重,早晚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点大家都明白。所以,钟离昧很有可能会当一个策反者,仗着他和韩信的交情,做个意志力坚强的策反者。更甚至作个大胆的假设,钟离昧没有殉主,为的就是留着有用之躯为霸王报仇。
钟离昧一天留在韩信身边就会一天在他耳边说:造反吧,造刘老四的反吧。
而后者也确实有造反的本钱,陈平也说了,真打起来,刘邦吃瘪的可能性较大。
所以只要钟离昧在韩信身边,韩信就是一座活火山,有随时造反的可能性。
这种情况,刘邦怎么敢先出手自取灭亡。
蒯通进言时,韩信有过反意;旅游队快到楚国时,韩信亦有过反意。这是两次证据确凿的,再加上没有证据的那些,甚至只是偶然间脑子里闪过一星半星残影。
可即便这样,韩信到现在依然没反!
刘邦考证后得出结论:这是个喜欢犹豫的人。
刘邦看穿了韩信,钟离昧看穿了刘邦。
他言辞恳切地将这道理分析给韩信听。可惜韩信不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