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
记得同学而早几年毕业并过早归道山的梁遇春先生写过一本书,名《泪与笑》,还记得昔年看过,内容如何,早已忘光了。如果书名记得不错,我这里想借用,变尾为头,变头为尾,以说明在文学领域内,围绕着笑与泪,也还有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而如何处理,自然又是人各有见,我说说我自已的。问题不小,因而泛论,就会牵涉的面广,费的话多。我无此精力,更无此学力,所以不得不大题小作,办法是因事以见理,而事又是近在眼前,举目可见的。
笑来于欢乐,泪来于愁苦,语云,人生难得开口笑,有谁不欢迎欢乐呢?可是说到文学作品,情况就不这样简单。可以举抽象之证,是引人发笑的作品未必好,引人落泪的作品未必不好。也可以举具体之证,创始的(咏雪)打油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可以引人发笑,并不好;《羌村三首》,始于“峰嵘赤云西”,终于“四座泪纵横”,会使人陪着落泪,公认为很好。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人生是复杂的,口腹之欲以外还有所谓价值,或者说,怎样活才更有意义。价值,意义,来于什么,很难说;勉强说,是于物的享受以外,心灵方面还有美和善的所得。而这所得,有时,甚至常常,是由泪来,而不是(甚至不能)由笑来。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写,看,就不该与笑结缘呢?也不好这样说。总之,情况过于复杂,泛说总难于一网打尽。不得已,只好另寻门路,改为说所见,就事论事。
因为想说与笑有关的,由文学革命说起。其时不标榜百花齐放而容许自由主义,所以无论就题材说还是就所宣扬的信条说,都是五花八门。也有以取笑为宗旨的,不多。我上中等学校时期看过,随着眼在文字的行列上运行,确是常常发笑,可是笑之后想想,尤其与读雨果《九三年》、狄更斯《双城记》、托尔斯泰《复活》之类使人悲伤的作品相比,究意有什么获得呢?除了知道有这么个可笑的人以及一些可笑的故事以外像是没有什么获得。这所谓获得,是指心灵上深有所感而久久不忘的一些什么。看过一笑,没在心灵上留下深有所感的痕迹,就是没有获得。我有时想,读这样的小说,与听相声性质相似,也确是笑了,而所得,也只是笑笑而已。
新时代还来了新花样,是有个不很短的时期,不许笑,因为笑与嘲是近邻,怕笑而把嘲带进来,只有忆苦思甜,在这后一半思的时候是例外。有了这严格的限制,所谓文学作品就成为单一的。自然,形式可以多样,如有人写小说,有人演样板戏,有人写散文,还有人吟诗。而主旨则殊途同归,曰“圣代即今多雨露”。颂圣,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古人是正颜厉色说,天不变,道不变,今人当然也要这样。主旨单一,连带写法也就形成如曲中之有套数。以小说和样板戏为最标准,如好人都是为什么什么而宁愿牺牲,坏人都是阴险鬼祟,宁愿走向最后的覆灭。牺牲,覆灭,都生命攸关,佛家所谓生死事大,所以都不笑。而现实,人是有哭有笑的,也就有不少好坏(假定有标准能够分得公平合理)兼之的。出于套数的作品与现实有距离,甚至大距离,而且总是正颜厉色,日久天长,读者,如跃进时期之天天吃白薯干,不敢说坏,总不免于烦腻,掉头而去。
不知是根据人情还是根据物理,物极必反,于是而捆绑的绳索格一些,其间又加入个商业意识,于是而有大量的人以前想笑而不敢,现在用口袋里的钞票间接表示,愿意看点能够引人发笑的作品。语云,有买的就有卖的,于是应运而生,书摊上就出现了一些畅销也确是能引人发笑的所谓“侃”的作品。侃者,借用解释古籍的术语,“注”是不说正经的,“疏”是摘掉阿的帽子,偏偏指陈不愿人看见的伤疤,而这伤疤,是连侃的人,听侃的人,都一古脑儿包括在内。这是人己平等,冤亲平等,而取舍则有个偏爱,是一切伟大变为渺小,一切严正变为玩耍,一切静穆变为喧闹,一切事业变为胡混,一切雅兴变为无聊,一切清高变为污浊,总之是一切花花世界的活动都变为笑料,没有意义。揭伤疤,包括自己的,有机会相看不高雅的一面,也是一种解放。但是看完了嫣然一笑结束,我们就禁不住要问,把一切都侃为没有意义,是否也有点意义?推想的答复可浅可深,不只一种。一种最浅,是上面说过的,人生难得开口笑,譬如买票看小品,听相声,所求不也就是一笑吗?一种稍深,是由来源方面解释,曰事出有因。今和中不好说,说古和外。古是阮籍、刘伶之流,愤世嫉俗而少回天之力,只好日暮途远,倒行而逆施,干脆肚皮装满酒,连礼法也不要了;外可以只引一句成语,曰“*使人化为冷嘲”。理由还可以更深,是侃,笑,意在破,破当然是手段,隐藏的目的才是重要的,那是笑之后的反思,悟,然后是除旧布新,向上。如此侃,能够深入灵魂深处因而产生破立的力量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总有些担心,是多浮在嘴皮子上,没有伴以泪,就是想深入,恐怕也难于如愿吧?至于因听侃而笑的,求能先反思而后悟,就要以具有某程度的文化教养为条件,而文化教养之具有,又要以某种社会环境为条件。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手中只有执笔涂抹之力的,只好多反求诸己。
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想到,泪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笔下有笑可以,引人发笑也可以,甚至通篇不离开笑也可以。中,早的如《儒林外史》,晚的如《阿正传》;外,东方如《我的猫》,西方如《死魂灵》,就是这样。但是笑之外还有东西,那是慨叹天道的难明,人生的定命,所以笔下的笑总是隐藏着泪,因而引发的笑是含泪的笑。这还是说通常所谓讽刺或幽默作品。绝大多数文学作品是既不讽刺又不用幽默笔调的,那就很容易如《红楼梦》脂批所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此看法本之作者“都云作者痴”的自白;新风说作者有慧目,能预见封建的没落,不从。)哭而成,显然就(至少是用意方面)只有泪而没有笑。就体味人生说,笑是在浮面上滑,只有泪才能深入。所以相声,侃之类也要适可而止,以便给能解者留点余地,看一些能够引来辛酸之泪的。看,要有人写,算作商业意识也好,愿先拿笔而后拿稿酬的,总应该算计算计了吧?
………【第二章 泪与笑】………
梁遇春
匆匆过了二十多年,我自然也是常常哭,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异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使不笑,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他这句冷语所显露的)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给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里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甚至于最卑鄙的)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有时候我们倒霉起来,整天从早到晚做的事没有一件不是失败的,到晚上疲累非常,懊恼万分,诲也不是,哭也不是,也只好咽下眼泪,空心地笑着。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甚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时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就说我们淡于生死了,对于现世界的厌烦同人事的憎恶还会像毒蛇般蜿蜒走到面前,缠着身上,我们真可说倦于一切,可惜我们也没有爱恋上死神,觉得也不值得花那么大劲去求死,在此不生不死心境里,只见伤感重重来袭,偶然挣些力气,来叹几口气,叹完气免不了失笑,那笑是多么酸苦的。这几种笑声发自我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们探讨出他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战。此外失望人的傻笑,下头人挨了骂对于主人的陪笑,趾高气扬的热官对于贫*故交的冷笑,老*在他人结婚席上所呈的干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smilingatgrief)说尽此中的苦况。拜伦在他的杰作DonJuan里有二句:
Ofalltales';tisthesaddest——andmoresad;Becauseitmakesussmile。”
这两句是我愁闷无聊时所喜欢反复吟诵的,因为真能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
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时候,她号淘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丢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做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我每回看到人们的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当我是小孩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土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于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过的生活。人到老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干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那种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十八世纪初期浪漫派诗人格雷在他的OnaDistantProspectofEtonCollege里说:
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
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
Thetearfotassoonasshed,Thesunshineofthebreast。
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个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坟墓的影已染着我们的残年。
………【第三章 春潮】………
郁达夫
烂熟的春光,带着了沉酣的光和热,流露在钱塘江的绿波影里,江上两岸的杂树枝头,树下的泥沙地面,都罩着一层嫩绿绒衣,有一种清新香味蒸吐出来。四月初的午后的阳光,同疾风雷雨一般,洒遍在钱塘江岸村落的空中。澄明的空气里波动着远远的蜂声,绝似诱人入睡的慈母的歌唱,这正是村人野老欲伸腰偷懒的时候,这也是青年男女为情舍命的时候。
吃了午饭,看看他的哥哥们都上田里去耕作去了,诗礼就一个人跑上秋英家来。在这似烟似梦的阳春景里,今日诗礼不晓为了什么缘因,他的小小的眉间带着几分隐忧。一路上看看树头的青枝绿叶,听听远近的小鸟歌声,他的小小的胸怀,终觉得不能同平日一样的开畅起来。走到了秋英的家里,他看见秋英正在那里灌庭前园里的草花。帮秋英灌了一忽花,诗礼就叫秋英出来上后面山上采红果儿去。从绿荫的底下穿绕出一条曲径,走到山腹的一块岩石边上的时候,诗礼回转头来,看见澄清如练的一条春水中间,映着一张同海鸥似的白色的风帆。呆看了一刻,他就对秋英说:
“你看那张风帆,我不久也要乘了那么大的船上杭州去。”
“杭州?你一个人去么?”
“爸爸同我去的,他说我在家里没用。要送我上杭州纸行里学生意去。”
“你喜欢去么?”
“我很喜欢去,因为我听爸爸说,杭州比这里热闹得多。昨天晚上,我们正在那讲杭州的时候,妈妈忽然哭了起来,爸爸同她闹了一场。我见妈妈一个人进房去睡,所以也跟了进去,她放下了洋灯,忽然把我紧紧的抱住,说;‘你到外边去可要乖些,不要不听人的话。’我听了她的话,也觉得难过,所以就同她哭了一场。”
秋英听了这话,也觉得有些心酸,她的眼晴,便红了一圈,呆呆地对江心的风帆看了一忽,她就催诗礼回去,说:
“我们回到家里去吧,怕妈妈在那里等我。”秋英听了诗礼的话。见了江心浮着的那载人离别的飞帆,就也想起她家里的母亲来了。
时间不声不响的转换了。原上的青草,渐渐都茂起来,树木的枝叶也从淡的新绿变成苍苍的深色。钱塘江的水量在杀信的时候,一直的减了下去。平时看不见的蛤蚌的躯壳,和贴近江底的玲拢的奇石,都显现出来。晴天一天一天地连续过去,梅雨过后的炎热,渐渐儿增加起来了。
五月将尽的一天早晨,诗礼同太阳同时起了床。*细心地替他洗了手脸。又将一件半新的竹布长衫替他穿上。他乘他父亲在那里含着了怒气问答的时候,就偷了空闲跑上秋英的家里来。
诗礼的家住在后面山脚下,从他家里走上秋英的地方,足有五六分钟的路程,要走过一处草地,一条大路。走过草地的时候,诗礼见有几棵蒲公英,含了露珠,黄黄的在清新的早晨空气里吐气。他把穿不惯的长衫拖了一把,便伏倒去把那几棵蒲公英连根据了起来。走到秋英家里的时候,他见秋英呆呆地立在竹篱边上,看花上的朝阳。他跑上秋英身边去叫了一声,秋英倒惊了一跳,含着微笑对他说:“你今天起得这样早?”
“你也早啊。”
“衣兜捧着的是什么?”。
“你猜!”
“花儿”
“被你猜着了。”
诗礼就把他采来的蒲公英拿出来给她看,这原来是她最喜欢的花儿,所以秋英便跑近他的身来抢着说:
“我们去种它在园里吧。”
两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