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派修士何若然拜见仙长,多谢仙长救命之恩!”何若然谢到。
“想不到一百多年,居然遇到了你,你可记得自己是谁?”邵延喟叹到。
“仙长认识我,晚辈不过五十余岁,修行也不过三十多年,难道是前生,我隐隐记得前世自己好像修行左道旁门之术,但比较模糊,难道仙长知道我前生之事?”何若然似有所悟,问到。
邵延随手一点,一道白光,点破她前世迷障,刹那间前生点点涌上心头,此女前世,正是龙慕仙之母,阴灵凝练,生前遗憾,念念不忘,入了阴界,实是过了太极弦,种种地狱形象考验,不知是自己心中对自己的拷问,在此状态停留了六十来,一灵真性已明了此生因果,据内心愿望,投入地仙界凡人胎中,后被仙霞派无咎婆婆看中,带回山中修行。
邵延点开她的前世记忆,她虽未见过邵延,大体已猜到邵延是谁,便迟疑问到:“仙长可是仙儿和天儿的师尊?”
“不错,正是贫道,贫道飞升此界,不过年许,听说海河洲列姑射山开讲大道,前去听道!”邵延说到。
“祖师!”何若然拜了下去。邵延将她扶起,说:“你现在已是修行之人,不必如此,而且,前世之事,已是过去,今生当好好修行,不要错失了机缘!”
“祖师所说极是,晚辈受教了!不知天儿和仙儿现在如何?”何若然问到。
“他们已是长生中人,如按地仙界分法,已是人仙道果,仅未经仙光洗体,迟早会飞升此界!”邵延笑着说到。
何若然好像放下一件心事,眼光不经意间看到邵延手中那重水七层塔,莫能子还在大骂,不过声音却让邵延屏蔽掉了。
邵延见何若然注意到手中托着的塔,问到:“此人为何追赶你?”
“回祖师,此人以前曾侮辱门中一位姐妹,师尊一怒之下,斩了他的肉身,却让他元神走脱,是以结仇,今天我被他以发现,便一路追赶,幸亏祖师相救。”何若然说到。
“原来如此,那此人就交给你带回师门,由你的长辈处置吧!”邵延说完,将手中水塔交给了何若然,何若然一接,身体一沉,邵延随手一道光华,水塔立刻变轻,说到:“我疏忽了,此是一元重水所成,一滴重于山岳,你功行未够,承受不起,也罢,送你一符,让你能自如运用。”
邵延说着,凌空手指一动,一道清辉结成一道立体符箓,打入何若然体内,何若然立刻感觉自己与手中水塔之间有了一种奇妙的联系,立刻谢过邵延,邵延摆摆手,让她自去。
海河洲离东胜神洲并不远,不过一千多里,正对东胜神游一条大河入海口,由数座大岛组成,得大河来龙之灵气滋润,汇海流之灵气,倒是一处仙境圣地,中有列姑射仙山,自天仙安期生发愿在此讲道三百六十年,每十二年为一期,中间休息十二年,已有三百年,世间诸多散修和那些中小门派修行者纷纷而至,毕竟能听到天仙讲道,机会难得。
邵延来到时,前面座位已坐满,邵延便于中后部找一块地方,取出随身携带的蒲团,坐在地面,闭目养神。讲道之处,是在山腰之间,一块大石,顶部已被削平,上放一个吉祥仙草编成的蒲团,邵延估计那是天仙安期生所坐,从山腰向下,陆陆续续有修士前来,找地方坐下,然后等待,邵延甚至发现有不少禽兽有些歇在树枝之上,也有些静静伏在一边,估计也是来听道的。
七日后,邵延猛然睁开了眼睛,与此同时,那块大石之上,已坐了一位仙长,一身月白道袍,有神游八极之表,仙风道骨,一现此处,便似应该在此处,好似天地之间,本来如此,果不愧天仙之称。
众人齐呼老师行礼,安期生让众人起身。众人拜罢,各自坐下。安期生开讲,先讲的却是道家三百六十门中旁门中“流”字门和“动”字门,却也是二部法诀,流字门集诸子百家,行医世间,看经念佛,朝真降圣,聚功德,一可图来世福报,如认真而行,本性通灵,也能以福德成正果,此法易行,虽是旁门,邵延听了也自点头。
动字门却类似邵延前世的动功,还有一些按摩及药石服食,丹药炉火之类,倒也延年益寿,享上寿,如配合其他修行法门,倒也算是其他修行的补充。
此两门旁门之法,一讲就是二年,邵延以前也了解旁门之术,但却未想到如此精深,倒也对邵延知见是一种极大补益。
两门讲完,终至天仙大道,自然契合天地,种种异相纷呈,邵延这才明白,所谓五仙的真正区分,正如邵延以前所了解,合道之后,所谓对道的领悟暂时就到了一个平台,地仙、神仙和天仙对道的领悟相差并不大,许多时候就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五仙者,鬼仙不足为凭,许多旁门证果,往往是鬼仙,寿尽之时,阴灵凝练,可现形于世,功德深者,往往领天地神职,以图进身;人仙者,已能驻世长存,悟一种或多种法则,然终究未入大道,每隔三千年向上,受天劫考验;地仙者,可飞升地仙界,已入大道,各人虽有侧重不同,已算真正仙位,不遇大劫,逍遥世间,然未能尽究本质,行创造之事;神仙者,功德圆满,元神自在,飞升三山,蓬莱三山,位东海深处,实为一界,不入神仙,就是到了面前,也不见其面,有唯心造物之能,神妙之处,运用之玄妙,地仙却不能比拟;天仙者,飞升天庭,自开洞天,此洞天并非邵延在修真界所开,而是唯心开境,与虚无之中,有自开一界之能。
邵延这才明白,不怪说悟道为辅,行为主,如何行,邵延虽明白一些,却正是安期生现在所讲。
第四百六十八节 三行今知当自行
行,说起来容易,但做就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修道,又有人叫修行,行,实际上是依道来规范一切,使自己所作所为,均自然合道。安期生所讲的行,说易实难,是在于明道基础上,使自己知行合一,实际上行也始终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中,就是世间法,也不知不觉中有行,这是当时的行,不过是小范围,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身上。一入地仙后,自己在时空中也合于一个大范围,不再是仅限一身,其行也大得多。
邵延所悟出的行,不过是在自身重构,形成自己体内道,与外界合一,这种行只能算小行。听安期生一讲,邵延渐渐明了行是怎么回事,修道者到合道时,已追溯到这个宇宙初始的道状,由有入无,在超脱之前,开始窃造化之能,地仙不能唯心造物,而神仙可以,其别在于行,如同一个人,知道房屋不过砖头垒生,但专业人员可以造一屋,而给你一堆材料,不一定能造得出,就在于此,说到底,就是通过行来增加自己知见一类。
到了天仙,均能唯心开境,然其中差别,完全在知见差别,这已经不是苦修和领悟所能弥补,必须亲身经历,这就是许多天仙甚至分出愿身历世,这当然需要时间来积累。
行又有心行、身行和愿行,心行者,在别人眼中,根本不会去做任何事,实际上是限于一种唯心状态,世间万物幻化在内心展开,有些类似做梦,邵延在前世地球上看过一些小说,其中有一种梦中证道,与此类似,邵延如愿意,可以入于定中,以自己合道所明了无数事轮回经历为基础,在意识深处重构虚幻世界,历众生所经种种。别人就很难如此做,除非如邵延一样,合道之时,未斩去与此身不符的前世种种,邵延的合道选择,让他如以心行则是很容易,别人如走此路,则需重新以化身历事,补完这段经历。或者,安期生提到一法,就是寻找一种天生灵宝三生石,据说此宝在仙界初开时现过一次,之后就不知所踪。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