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劝谏直指事情本质,商汤和周武王能大度的分封前朝的后人,是因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全国性的政权,他们有足够的力量能够随时将心怀不轨的人碾碎,纣王之子武庚发动的三监之乱很快就被周公平定就是明证,夏朝后人、商朝后人根本不敢有任何不轨之心。但是大王的势力本就弱于项羽,便是分封下去,会有人听吗,最后依旧免不了以武力决胜负。再者您分封天下诸侯,文臣武将各自去追随自己的主君,还有谁能跟着您打天下呢。更何况以项羽的强势,您分封的诸侯最后怕是会成为项羽的拥趸,反过来攻击您,这是在给自己树敌啊。】
【张良的分析字字珠玑,切中要害,他看到了古今变化,看到了时移世易,决不能盲目的照搬古人的做法。此时的张良已经不是曾经处心积虑想要复韩的张良了,他的眼光超越了战国征伐,他的据理力谏让刘邦最终选择了汉承秦制,没有开历史的倒车。】
青年张良细细思索自己的思想转变,复韩的梦想彻底破灭后,自己才能站在天下的角度看待统一战争,看待秦朝的政策。
想来,当他完全明白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后,他就能真正接受秦朝的统治了。
【张良的话让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他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点坏老子的大事。”然后他销毁了诸侯玺印,放弃了分封制。】
天幕下无数儒家子弟摇头皱眉,满满的鄙夷之色都快要溢出来了,但是他们却不能张口咒骂汉高祖。因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也是皇帝,若是骂汉高祖,自家陛下会不会多想,会不会被人抓住把柄,毕竟没有谁会跟权利过不去。
他们只会闭口不言,让汉高祖这样不符合他们想法的皇帝消失在历史记载中……
【秦朝二世而亡的事实让秦末有识之士一致否定了秦朝的一切,将秦朝的灭亡归罪于郡县制,归罪于秦律,只有刘邦走出了时代的桎梏,看到了秦朝的先进性,成为秦朝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者,也为后来汉朝的统治减少了不少麻烦和阻力。】
评论区
“张良真不愧是与姜太公并列的人物,难得的政治家。”
“虚假的秦二世——胡亥,真正的秦二世——刘邦!”
“若是真的分封了,刘邦将来面对的就不是七个异姓王了,那得是七十个。”
“始皇开创的制度全都被汉朝继承了下来,后来又延续了两千年,也不知始皇知道后会不会感到欣慰。”
始皇哼了一声,瞥了扶苏一眼,冷冷的道:“朕不想自己费心筹谋的一切被其他人摘了桃子,朕的制度自然要在大秦延续下去。”
扶苏俯身拱手,认真道:“父皇,儿臣谨记!”
【在韩信的故事中曾提到过韩信欲自立为齐王,当时刘邦被困在荥阳,日日盼着韩信来救,却没想到等来的是韩信自立为王的消息。还好有陈平张良及时“提醒”,刘邦顺势封韩信为真齐王,用一时的妥协换取更大的利益。他们怕是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顺水人情居然笼络住了韩信,成功解决了汉内部的矛盾,将韩信拉拢到了自己这一边。】
【东汉荀悦评价此事“取非其有(指齐地本非刘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用一个鞭长莫及的齐国,换取了韩信的帮助,为楚汉相争的天平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韩信站在汉王一边,刘邦便能掌握主动权。】
淮阴侯韩信已经将酒坛摔碎了,他真是悔不当初,没有想到堂堂汉王居然如此言而无信,而他也确实太好骗了……
【汉高祖四年,汉对楚形成合围之势,韩信在齐地不断骚扰楚军,彭越在梁地断绝楚军粮道,不断压缩项羽的生存空间,项羽迫于局势,不得不还回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儿,与刘邦讲和。他们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边归楚国,西边归刘邦,双方解甲归田,互不相犯。】
【项羽依约拔营退兵,刘邦也准备收兵回汉中。就在这时,张良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的处境,与陈平一起劝谏刘邦,“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应该穷追不舍,毕其功于一役。不然便是放虎归山,遗患无穷。”】
项羽怒目圆瞪:“竖子不讲信义,吾耻于与其为伍!”
项梁轻飘飘的说:“可是他赢了,你输了,在群雄争霸中谁靠信义活着。你还是要多读兵书,战场之上哪有那么多堂皇正义之事。”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率大军追击项羽,并命韩信彭越合围项羽,但我们都知道,韩信彭越并没有响应刘邦的号召,他们的失约让刘邦吃了一个大败仗。】
【刘邦心中的懊恼可想而知,在张良的劝说下,刘邦为韩信彭越增加了封地并划分地界,两人终于派兵来援,垓下之围中,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终于打败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
王翦摇摇头,跟自家儿子说,“为人臣子就要谨守本分,千万不要做一些惹人怀疑之事,韩信彭越此举便是在刘邦的底线上蹦跶,也不怪刘邦要除掉他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