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弟,圣人有云:朝闻道,夕死可也!这些道理,你慢慢领悟就是,也许,你所坚持的观念是对的也说不定呢!”韩绛拍拍弟弟的肩,语重心长,大是感叹,“沈子贤不愧才名,有此认识,足可大用了!不行,听闻他明年就要科考,若能高进,还当拉入我三司重用才成!”
韩维没有说话,迷糊地点着头。
撇开韩氏兄弟这边的纠缠不说,十二月一天天过去,到了中旬,沈欢所行“欲擒故纵”终于起了效果,音律高手杨信在他盼星星盼月亮的当儿到访。原来这半个月来杨信一直在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让自己献身音乐事业。好在他们家也只是商贾世家而已,虽大富却不一定大贵,规矩也不像官宦那般繁多,更没有诸多顾忌,在儿子五年内成亲的承诺下,也就犹豫着同意了!
对于杨信的加入,沈欢当然热烈欢迎,一番客套之后,终于熟络,把他介绍给如怡姐妹。这三人一见如故,都是技艺高超之人,有着共同语言,得到沈欢一些后世音乐理论的启发后,更是全心投入钻研,争取能熟悉这些用法,还有就是三人看看能否熟练配合。至于什么时候面向世人,这个沈欢自有打算,他们也就不用操心了。
这件事办妥之后,春节又到了。大宋天下也迎来了治平二年。过年风俗依然与之前一样,沈欢又到处买弄春联,大肆送人。那给颖王准备了一年多的大气春联也终于敢明目张胆地送过去,惹来对方的赞叹。沈家三人欢欢乐乐地过了个大新年,而按民间的算法,沈欢也十七岁,能够当家作主了。
新年刚过,沈氏看着身高体壮的儿子,大是欣慰,也是感慨:“欢儿,一转眼,你就大了,朝廷也诏告了天下,今年二月十五就开始科考,你到时若能高中,也算给你父亲长了脸!他可是考了差不多十次都没考中呀!欢儿,可有信心?”
“当然!”沈欢看着眼前慈祥的母亲,“娘放心,孩儿一定尽力!”
沈氏又叹道:“娘老了,其他不奢望,能看到你高中进士与成家就很满足了!”
“娘哪里老了,还年轻着呢!”这话倒没错,沈氏如今也不过三十五而已,还是壮年,不过早年劳累,风霜还是爬上了她的额头,虽说这一年来生活滋润了许多,但是那白了的一些头发,依然留在头上,见之令人心酸。
“找个时间教母亲练一下太极拳才成,这东西毕竟是锻炼身体的好技法!”沈欢突发其想,“对,太极拳虽然不能说真是延年益寿的法宝,可怎么说也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一种养生技能,若能坚持锻炼,身强体健也不是难事。此法最好能教教司马光他们,若能多活几年,也算是对这个时代有着贡献,应该推广此法才成!”
沈欢不知道,他这个想法在将来给他惹出了多大的风波!此时的他,心无别物,一心等着他第一次参加的朝廷科举考试!
第六十七章 科举
治平二年春节在热闹气氛中过去了,待过了元宵之后,沈欢就真正紧张起来。 朝廷早已颁布诏令,准备在今年二月十五开始第一场礼部科举考试。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全大宋所有取得应试资格的贡生基本上都聚集开封城,大街小巷里尽是年纪大小相差的士子。
年节气氛一过,如今大家讨论最热烈的便是新皇登基以来第一次科举,状元人选成为了众多文人士子的谈资。上百年的文治氛围,让高中状元这份殊荣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荣耀,在百姓士子眼里,状元比开拓疆土还要光宗耀祖!若能阁殿唱名,那也就此生无撼了。
沈欢又有了高考前的感觉,当年为了高考,那可是弄得人人自危,心理压力大得令人感到窒息。朝廷开春恢复正常办公之后,官家就下了旨意,令参知政事欧阳修权知礼贡,作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统管礼部官员,主持考试事宜。
欧阳修接到旨意之后,除了日常办公,开始闭门谢客,为了清白着想,不再接见慕名拜访的士人。沈欢虽然与欧阳修熟络,想到欧阳修的为人,也就不上门去打探什么消息了。因此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也开始闭门苦读,做最后的冲刺,过年之后印刷作坊那边已经把工作都交代给周季,照着原定策略发展即可。至于他那所谓的音乐事业,杨信、如怡等人还在苦学,他就不用去凑热闹了。
就是司马光那边,也让他暂且不用分心,令其在家静待科考。唯一还有联系的便是苏轼兄弟,这两人是科场过来人,名次也不错,特别是苏轼,还是制科第三甲,与状元无异。有他们在,应该能指导一下经验。
日子一天天过去,一直到了科考这一天。古代考试分好几场,连续几天,是个比较累人的活儿。考场自是礼部阁舍,这天非应试士子与考官不得入内,外面有重兵把守,一切都是为了考试正常进行。二月十五一早沈欢整理好一切必备用具之后出发了。本来沈氏打算亲自送儿子进考场,还是沈欢一再相劝才打消她的主意,让她与妹妹在家静等即可。绕是如此,她还是送出家门很远,嘱咐一番后才伫立看着原去的儿子。
沈欢到了规定地点,让门口之人检查没带什么资料后进得考场,这算是一个小考场,只有几十士子而已,都颇为紧张。桌椅分得很远,要相互作弊是比较难的事,再说当场也有几位考官进来了。他参加的是进士科,诗词歌赋文章,都要有点水平。这比明经诸科要难得多,明经诸科一般考帖经墨义即可,与后世的填空背诵差不多,这是北方士子一般的选取;进士科考究更多的是士子才华,这些年来是江南士子的首选,因此在考场上,南北分歧比较大,一般而言,北方诸人认为南方人狡猾,不堪大任,而南方人则不服北方人的入官捷径,大是看不起这些人。
沈欢为了名声考虑,选的是进士科。当然,进士科也要考一些帖经墨义,这一场考的便是经义,一般都是从儒家经典出题。虽然沈欢记忆力不差,不过与人家那些读了几十年经典的士子想比还是逊色不少,人家穷经皓首遍及经义,他半路出家,实力就相形见绌了。好在进士科经义考试也不要求全部填完才算及格,沈欢差点咬掉笔头堪堪填完九成,想想应该合格了,时间一到就交卷。进士科重点是诗词与文章,好戏还在后头呢。
考完一场出来,沈欢才吓了一跳——到处都是士子考生,人头攒动,怕不是有好几千人!此时众人表情不一,有欣喜的,有叹息的,有懊丧的,有茫然的。沈欢不禁大叹北宋文治的成功,礼部贡试好像在宋太宗朝就达到过一万三千多人,多年下来高中不少,如今也有几千上万,端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这还不算地方考试时那些没有取得贡试资格的士子——文人遍天下,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几千人的活动,确实比较壮观了,也许几天后大部分人都会失望而归,毕竟每年选取进士也不过几百人而已,就是算上其他补备,也不过上千人入选,其余皆是落榜考生,只能静待下一次,如此年复一年,直到老死。
“我一定要高中!”看到眼前不少胡子都花白的大爷在晃动,沈欢忍不住下了大决心!因此在考文章策论一场时,他是花了全部力气。这一场的题目只有四个字:犬马能养。乍一看题目,让人一愣,不过好在有苏轼指点,从儒家典籍里找出处,稍稍回想,便笑了起来。正是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宋朝以仁孝治天下。一个孝字,关键又重要。沈欢就疑惑了,据说以前礼部出题有时比较偏冷,至少让考生很难理解,今次怎会如此简单了?一个孝字,只要不是草包的考生都能大谈一番,颂扬几下,最后切入儒家经义里,则高分矣!
“应该没有这样简单!”沈欢告诫自己,看看周围,有的考生作大喜状就开始动笔,也有犹豫模样的。沈欢觉得可以慢点来,宋初科举,有谁交卷最快就取得头名的规矩,就是到了殿试,也以此作为状元的条件,不过这样弊病很多,为了快,文章质量差得令人不忍卒目,到了太宗朝,为了打击这些快手,特意让交卷第一的落选,取文思比较慢却有文才的考生高中;加上又采取糊名制,考官看不见贡生名字,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如此也就合理多了。
本来礼部贡试题目一般是由主考官与其他官员决定,皇帝要出题筛选,还有殿试的机会。不过沈欢突然想起苏轼说起一事:欧阳修出题前,曾一人由官家召见,谈了好一阵才回去决定好文章题目。
孝……沈欢笑了,看来这次考试,连官家都忍不到殿试就跳出来指手划脚了,他去年以“孝”的名义给亲生父亲称皇,虽然最后使计成功,但是也贬了好几位官员,至今都还有些官员颇有微词。赵曙也知道自己比较固执,估计也是想看看今年考生是如何看待他这个问题,因此敲打欧阳修出了那么一个以孝为题的内容。
看到那些在奋笔?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