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西晋“八王之乱” > 第39部分(第2页)

第39部分(第2页)

新野王既死,张昌占领樊城,此时新任刺史刘弘尚未到任,襄阳不足为虑,因此张昌合并诸军,全力进攻宛城。

其他两路偏师也各有战果:黄林进入豫州,派前驱李宫骚扰汝南,但是刘乔已在汝南布防,李宫遭遇刘乔手下将领李杨,被击退。首战失利的黄林绕过汝南,进攻豫州弋阳郡,将弋阳太守梁桓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时黄林派部将马武南下江南,进攻荆州江南诸郡,马武在江南势如破竹,武陵太守贾隆、零陵太守孔纮、豫章内史阎济、武昌太守刘根先后城破遇害,其余诸郡也岌岌可危。

另一路偏师由石冰带领,攻破扬州占领建邺(今日南京城),扬州刺史陈徽弃郡而逃;石冰乘胜追击,又攻破了江州。于是江淮震恐人无固志,徐州临淮人封云在阜陵揭竿响应石冰,攻陷徐州诸城。

至此,张昌占据了大半个南中国,势力波及荆、江、扬、豫、徐五州,疆域之广与日后的东晋相当,气焰之盛不亚于日后的刘渊、石勒。

但是在不断攻城略地的同时,张昌也渐渐显露疲态。张昌毕竟不是安邦定国的枭雄,没有深谋远略。张昌的作战方式依然停留在流寇的层次,却始终没有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呼啸而来饱食一顿抢掠一空,然后又呼啸而去,所过之处皆残破,这种作法无异是竭泽而渔;

太安二年张昌之乱示意图

张昌的军队也依然只是乌合之众,全凭数量取胜,当时流民趋之若鹜,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前来投奔,张昌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制造出一块灾区,新的饥民走投无路,也只有加入叛军。因此张昌攻陷的城池越多,战线拉得越长,他的军队就越膨胀,军需补给就越紧张;

张昌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则近乎陈胜的翻版。当年陈胜派出去的诸将最后都拥兵自立,张昌派到江南的石冰也隐然有尾大不掉趋势,至于在徐州起兵的封云,当然更不可能听从张昌号令。对于已占领的区域,张昌也没有着力安抚,反而草率任命部下担任地方官吏,他的这些部下都是盗贼出身,一到任就横征暴敛搜刮不止,“当有圣人出”的谎言不攻自破,民心快速流失。

像张昌这种流寇,如果不改弦易辙,注定只能纵横一时,一遇良将就会覆灭,就如秦末之陈胜汉末之黄巾。

万幸,受命平剿张昌的刘弘、刘乔都可以算是良将之畴。

五、靖尘沙

刘弘与刘乔,一出荆州一出豫州,由东西两路夹攻。豫州局势尚稳,刘乔可以好整以暇的调军设防;刘弘遇到的阻力则很大,他要面对的是张昌主力。

新野王死后,朝廷诏令刘弘接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任命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参军蒯恒为义军督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日夜兼程去增援襄阳;刘弘自己则与赵骧一起,率领八千禁军去解宛城之围。张昌攻宛城是倾巢而出,区区八千人力小难济,宛城最终失守,南阳太守刘彬与平南将军羊伊阵亡。这一失利影响很大,刘弘不得不撤出荆州,屯守豫州汝南郡梁县。

危亡之际,刘弘安插到襄阳的陶侃、皮初等部发挥了作用,张昌回师围攻襄阳,久攻不下。此时刘乔已经击溃黄林,反守为攻,直指江夏郡,张昌军老师疲,一听后院起火连忙撤军回防,陶侃、皮初趁机出城,追着张昌打。

随后的半个月对于张昌而言就是噩梦,打仗呢是逢打必输,逃跑呢总是慢上半拍。江夏郡很快被攻破,前两个月轻易得来的荆州诸郡,在刘弘、陶侃、刘乔三路军队的紧逼之下,更加迅速的回到朝廷手中,此后的张昌就像游魂,在三军的间隙之间游走躲藏。

太安二年七月,陶侃在竟陵郡彻底击溃叛军主力,迫使张昌只能龟缩在下儁山做山大王。此时虽然距离张昌最终被擒被杀还有一年时间,但是此役之后,荆州大局已定。

张昌叛乱是西晋后期唯一被朝廷镇压的大规模变乱。论参与人数、论破坏程度、论影响范围,这次叛乱都远远超过此前的关中、蜀中。关中、蜀中叛乱旷日持久,这次却被迅速平定,这不得不归功于长沙王的知人善用与调度有方。

光复荆州的主帅刘弘可谓大器晚成,他是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刘馥的孙子。刘弘“有干略政事之才”,幼年与晋武帝同居洛阳永安里,既是童年玩伴又是同窗好友,但奇怪的是刘弘并没有成为武帝肱股大臣。刘弘此前数十年始终与行伍相伴,他年轻时曾是镇南大将军羊祜的参军,羊祜慧眼识英,预测他将来地位不在自己之下;后来刘弘又担任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甚有威惠”,把北方边境治理得“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刘弘也因此被封为公爵。

等到长沙王重用刘弘戡靖荆州的时候,刘弘已经是六十七岁的老人。羊祜当年的预言实现了,刘弘果然也做到镇南大将军,并且不负众望,再次将荆州从兵火中解救出来。刘弘在两晋交替的非常时期拨乱反正,守住这片多战之地留给后人,其功勋并非后来的守成者所能比拟,失荆州者失江南,若不是刘弘平定上游,日后东晋能否在江南立足还是一个疑问。

两晋的封疆大吏,最英雄辈出的首推荆州,西晋有羊祜、杜预、刘弘,东晋有王敦、陶侃、桓温、桓玄等名臣或枭雄在此建功立业,王敦与桓温、桓玄甚至试图凭借荆州强盛军事实力颠覆司马氏,篡位自立。其中羊祜与刘弘二人的功业是开创性的,刘弘在历史上得到的待遇也与羊祜相仿:

一、当年羊祜被授予权力自主任命荆州大小官吏,刘弘也受命在荆州“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二、羊祜在荆州被士民拥护,死后荆州人“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刘弘在荆州“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百姓爱悦”,死后“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三、羊祜临死前推举杜预,刘弘重用并且举荐陶侃,杜、陶两人后来都镇守荆州,杜预立下了平定孙吴的伟业,而陶侃则是平定东晋苏峻之乱的元勋;

四、《晋书》替羊祜、刘弘两人都立了传,《羊祜传》排在西晋列传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琅琊王氏的王祥;《刘弘传》排在东晋列传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琅琊王氏的王导。

西晋末年有一句时谚,“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如果当时少几个河间王之辈,多几个刘弘,那么天下大势肯定不会演变得如此凄凄惨惨。

徐、扬两州恢复平静要比荆州晚半年,此中原因与朝廷的重视程度有关。

徐、扬偏于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