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贤茂点评:
池田大作在《社会与宗教》一书中谈道,在古代,政治与宗教在任何情况下都紧密的联系着,这种联系一方面带来了有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癖病,此处可与萧然兄的这篇文章互作印证。
基于佛教本身的义理,佛教与其它的宗教,对于世俗与权力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佛教信仰者的池田大作,也是倾向于反对佛教与世俗权力过于紧密的结合。
在纯粹的宗教的意义上,超越国家的政治和权威,而获取和证明自身的价值,通过个体内省的修悟,###见性,甚至成佛,我以为这是佛教比其它宗教更为纯粹和超越的地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几种让人拍案叫绝的观点(1)
艾丰老师所讲的竹竿论其实是强调社会的秩序,没有秩序,大家谁也通不过“城门”。他的智慧在于,在常人所不注意或习以为常的的地方能发现独到的东西,从而把竹竿和社会秩序对接。(提要)
学问大家多长寿,动辄活过九十多。但是分析智者长寿的原因可是五花八门。我听到的最奇怪,也是让我最震惊的一种分析是所谓“占便宜论”。
这是一位长辈的观点,他在十几年前对我谈起为什么智者长寿的原因时说:“那是因为这些人脑子好用,别人算计不过他们,所以每次他们都能占到便宜。因为占了便宜,所以回想起来的都是快乐,自然心情舒畅,故长寿。相反,笨人和人交往当中,由于算计不过来,所以总吃亏,回想起来就郁闷,越想越窝囊,结果窝囊出病,故长寿不了。
告诉我这个秘密的长者后来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我估摸,得出如此奇怪的结论也许是他一生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可能属于算计不过别人而总感到窝囊的人。不过,他知道普通人的窝囊,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由于不是智者,他恐怕只能用愚人之心去度智者之腹。
还有一个让我振聋发聩的观点是中午才听来的。讲此宏论的是艾丰老师。
艾老师前一天去清华讲课,讲了思维八论,当中谈到竹竿论。我们都知道一个预言,一个人扛一根竹竿过城门,横着过不去,竖着也过不去。正在犯愁,旁边一位告诉它顺着不就过去了吗?这个预言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有没有分析过为什么横竖过不去而顺着就过去了?
我们被问愣住了。艾丰老师说,无论横竖,你都想把一根竹竿不分先后,一起过去。而顺过来的关键是让一根竹竿从头到尾,分部分、分先后地过去。
艾丰老师所讲的竹竿论其实是强调社会的秩序,没有秩序,大家谁也通不过“城门”。他的智慧在于,在常人所不注意或习以为常的的地方能发现独到的东西,从而把竹竿和社会秩序对接。
还有一种观点来自球场。我的一位朋友是高尔夫高手,他的成绩一直稳定上升,这在业余选手中非常罕见。他告诉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关键在于用脑袋打球。
“一般打球的人总是记住自己打的最得意的那些杆,而我则总是记住打坏的那些杆。其实,“得意之作”是小概率事件,正因为小概率,所以才得意。在选择球杆时,这种人就按照自己最得意的那几杆去比照,比如5号铁杆曾经打出过200码,于是就按照这一极限去选择。其实用5号铁打200码恐怕只有20%的成功概率,所以失误自然难免。而我在选择杆时,因为总是记得打的不成功的例子,所以留很大余地,会选择成功概率最大的杆,因此失误的概率就少。这就是我成绩稳定的奥秘。”
不熟悉高尔夫的人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其实说白了就是用大概率去处理问题,而千万别总想用小概率去撞大运。大运有可能撞到,但多数时候会落空。我这位朋友打球的经验其实也不失为人生的经验。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独到的观点,或精辟或谬误,但只要细心分析,对我们都不无益处。2007…06…05
评论:
我觉得还是不计较得失,心地善良宽厚的人长寿,而且生活质量也比较高。(一星半点)
好一个“用大概率处理事情”,当今炒股热,股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会得到启迪,以投机心理炒股就等于用小的概率去碰大运,成功的概率太小,被套牢的大多是这些人,而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是用大概率处理事情,成功的机率不言而喻。(过客)
长寿的原因也分性格吧!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会长寿……记性不好,还比较开朗!主要是比较苯,已经知道不如别人了,那就这样吧。不努力的中国小女生。天天来这里学知识真的好开心,比看一些哲学和心理书好多了,谢谢萧然老师!(静)
覃贤茂点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几种让人拍案叫绝的观点(2)
多次听萧然兄谈到他的恩师艾丰老师,我自然也是对艾丰老师是倾心不已,倾羡有加。
此处,萧然兄转述艾丰老师的妙论。
所谓思维八论中的竹竿论,把一段我们都熟知扛竹竿过城门的耳熟能详的寓言,翻空出奇,另出高议,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
萧然兄引申艾风老师所讲的竹竿论,是强调社会的执序,这让我想起了数学中的一门学科,叫作统筹论。
统筹论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科学地安排时间、空间和人、财、物,使事物取得最佳的效果和效率。
我所就职的是一家电子公司,生产中也经常需要用到类似统筹论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其实也是能够一知半解。
然而艾丰老师,能以小见大,从平常的事物和大家熟知的故事中,引申出如此精辟独到的观点来,这种修为,决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妇人之仁与富人之仁及其利天下(1)
一旦我们的社会,富人越来越多,富人之仁越来越普遍,可谓社会、民族之幸。因为,先哲早说过,同样的道德水准下,穷,充其量能做到独善其身,只有富了,才有本钱做到利天下。(提要)
在中国?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