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武圣为何不是岳飞 > 第98部分(第1页)

第98部分(第1页)

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被吓得目瞪口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马上换上戎装,上马出城,向着南方就逃。

中国人不守秩序,不喜欢排队的陋习又一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扬州城里几十万人口一起逃亡,争先恐后,竟然被诺大的一个扬州城门所卡住;各不相让的结果就是相互践踏,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伤亡。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军民争门而死者,不可胜数。”

在这股汹涌澎湃的逃命潮中,出现了两个小插曲。

高宗皇帝仓惶逃跑,路过扬子桥的时候,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卫兵出语不逊,加以讥笑和讽刺。

气急败坏的小皇帝竟然翻身下马,抽出腰间的佩剑,把卫兵一剑捅死。

历史的真相总是在文献中不经意地透露出来。

这个小插曲可以证明,高宗皇帝并不是弱不禁风,胆小怕事之辈。而是一个孔武有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帝次扬子桥。一卫士出语不逊,帝掣手剑杀之。”

皇帝狼狈逃跑,朝中的百官当然也都跟着出城,其中司农卿黄锷也顺势逃到了江边,这时有熟人跟他打了个招呼:“黄相公在这里。”

本来只是熟人之间的客套话,岂料这一喊竟然要了黄锷的性命。

旁边不认识黄锷的人还以为是黄潜善,立即有人大骂:“你祸国殃民,罪该万死……”。还没有骂完,已经有军校提着朴刀冲了过来。

黄锷还没来得及开口辩解,人头已经掉落地下,一命呜呼。

被误以为是黄潜善的冤死鬼并不只黄锷一人,给事中兼侍讲黄哲方鸿胪少卿黄唐俊等人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愤怒的群众所冤杀。

看来愤青一族不单是中国的现代有,古代也有。

一时间,朝中所有黄姓的官员都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时军民怨黄潜善刻骨,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呼曰:“黄相公在此。”数之曰:“误国害民。皆汝之罪。”锷方辨其非,而首已断矣……给事中兼侍讲黄哲方徒步。一骑士挽弓射之,中四夭而卒。是日,鸿胪少卿黄唐俊渡江溺死。”

扬州军民对于黄潜善之流的愤恨,已经到了刻骨铭心的境地。

扬州的大运河已经被各种船只给堵死了,高宗皇帝一行六人,唯有快马加鞭,继续南下,来到了瓜洲镇的长江渡口。

在这里,高宗小皇帝的队伍稍稍壮大了一些,因为吕颐浩张浚等大臣也都已经尾追了上来。

高宗皇帝正想松一口气,突然间他又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滔滔的长江边上,什么都没有,不要说什么战船大舰了,就是连小舟都没有。

高宗皇帝连忙发问:“王卿家,你不是说这里有十几艘战船在等候吗?”

御林军总头领王渊小心翼翼地回答:“战船是有,只不过现在都用来抢运皇宫里的财产去杭州,这是陛下前些天才下达的命令。”

其实,王渊还漏掉了最重要的一句话,最大的几艘战船,都已经被康履等几位太监所征调,用来运输他们自己的私货。

望着水流喘急,宽阔无边的长江水,高宗皇帝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为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高宗皇帝最终还是横渡了长江,而且是在大队官船到达之前。

关于高宗皇帝是如何渡过长江的,历史上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是正史的说法: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得小舟,即乘以济。

这个说法其实大有商榷之处。

区区一条小舟,能否籍此横渡水深浪急的滔滔长江水?这是第一个问题。

即使小舟勉强可以横渡长江,但其中必然有风险;而高宗皇帝是万金之躯,不立险地;高宗本人敢不敢冒这个风险,身边的大臣们敢不敢让高宗冒这个风险,若然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是第二个问题。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