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的范围分析: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兀术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府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还能与外界联系。
第二次围城时,是完颜兀术和完颜粘罕的东西两路大军一起合攻,四面包围,开封府陷于彻底的孤立之中,变成孤城一座。
从大的范围观察:第一次围城战时,完颜兀术的东路军孤军深入,汴梁城周边的州府依然在宋朝的管辖之中,随时对金兵发出骚扰;而完颜粘罕的西路军还被阻隔在太原城外,金兵的形势并不妙。
第二次围城时,完颜兀术和完颜粘罕稳扎稳打,已经分别把沿途的各个州府给攻占下来,后援基地稳固,粮草充足,形势一片大好。
从人数上看:第一次围城战时,汴梁城外,只有完颜兀术的六万兵马,而且攻城器械严重不足,要攻城只能用性命来硬填。
而汴梁城内,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而且领兵的有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等一众中老名将,可谓星光熠熠;最重要的是,汴梁城当时是李纲主政,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和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战守的大权。
而第二次围城战时,完颜兀术和完颜粘罕东西两路大军合计,共有十五万人马,兵精粮足,攻城器械齐备。
而汴梁城内,就只剩下原先的几万胜捷军。之前勤王的二十万西北军,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剩下的最大一部分被唐恪耿南仲以朝廷经费为由所遣散。
至于其他各地的勤王马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金兵入汴,攻至,各路勤王军集结前来参战,主和议,割三镇,而恪下令不得妄动,于是勤王军不战而散,“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可怜可叹!
这诗句原本是贺铸用来悼念他的妻子,如今用来形容东京汴梁城当前的形势和力量对比,却另有一番感触。
ps:谢谢zhuxyhh01大大大大大淡若神风大大大寒尖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一百八十七章:张叔夜
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暂惊风烛难留世,便是莲花不染身。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从今艳色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杨郇伯所作,诗名叫做《送妓人出家》传说中,张叔夜看到这首诗时,正好传来种师道突然逝去的消息,有感而发,写下了一个名句:“从来老将名妓,末后一段光景,最是不堪!”
张叔夜没有想到的是,不单是种师道,自己的最后结局,同样是那么的不堪,引人潸然泪下。
大宋所有的州郡都接到唐恪和耿南仲联手签署的停止入京勤王的公函,各路勤王兵马纷纷散退,唯独有一支队伍,不理睬唐恪和耿南仲的文书,收拾整齐,连夜赶入京师。
这支队伍的首领,就是时任南道都总管,兼邓州知府张叔夜。
张叔夜初入仕时,曾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其后负责清剿山东的贼寇,与梁山好汉不打不相识,并结为好友,一战而名闻天下;因此张叔夜也算得上是钦宗皇帝从小熟知的一位名将。
金兵围城之前,钦宗皇帝福至心灵,亲手写了一封信札,让身边的太监出城,直接送到邓州的知府衙门。
张叔夜对唐恪和耿南仲所签发的公函本就有所怀疑,如今接到皇帝的亲笔信,哪里还会犹豫。遂依原来的安排。点起三万兵马。入京勤王救驾去也。
张叔夜是个有心人,知道当前时势不好,虽然本部的禁军多次被朝廷给征调走,却利用南道都总管的身份,重新募兵,勤加操练;等到用时,竟也能凑齐三万大军,这在宋朝的诸多州郡之中。也是个异数。
……
一路无话。
三万邓州兵马,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才赶到尉氏,这个距离东京汴梁城最近的一个小县城。
一眼望去,城墙上的旗帜已经换成了金国的旗帜,显然县城已经陷落;县城的外围,竖起上百个帐篷,估计县城狭小,容纳不下众多的金兵。
“父亲,我们该如何行事?”发声的是张叔夜的大儿子张子伯。
张叔夜这次出征。手下主要的将领就是大儿子张子伯和小儿子张仲熊;邓州原先的将领都已经被朝廷给调走得差不多了,张叔夜这次算是倾巢而出。
“我们人多。趁其不备,先灭了这一小股金兵再说;但除恶务尽,不能放走一人,以免走漏了消息。”张叔夜回答得非常干脆。
于是乎,张仲熊率领一万人马,静悄悄绕到尉县的后面,拦截漏网之鱼;而张叔夜与张子伯率领两万人马,偃旗息鼓,明目张胆,大摇大摆地往尉县走去。
其实这股金兵也是刚到尉县不久。
把营寨安顿好,领头的都到县城里找乐子去了,而普通的士兵只能在营寨附近放风,胡乱逛游。
虽然不是京城,毕竟是宋人的县城,里面精美的杂货物品,豪华的风月场所,每一样都让那些女真人赞叹不已。
前面一段时间的战事太过顺畅,金兵几乎是兵不血刃,已经攻打到汴梁城下,金兵的士气也松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