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关于调查的时候跟赵璨的人撞在了一起这件事,王从义对平安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检讨,然后含蓄的提出,那时因为石世文现在已经只听皇帝的话了。否则那个消息绝对递不上去。
&esp;&esp;这很正常,平安并不觉得意外。
&esp;&esp;参谋部固然是皇帝用来限制皇城司的,但能够彼此牵制是最好的。皇帝肯定能看得出王从义跟他更亲近,于是拉拢石世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石世文还抱有民间十分朴素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念头,皇帝赏识,他自然万死以报。
&esp;&esp;——全部都是平安在离开皇城司之前就料到的情况,甚至可以说,这种互相牵制的局面,正是平安一手主导,并且最终希望看到的。
&esp;&esp;只是万万没想到,痛定思痛换方法
&esp;&esp;这些问题平安不是想不到,只是之前并没有认真的去想而已。
&esp;&esp;改革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总是伴随着清洗和牺牲的,有人在其中崛起,但也有人因此一蹶不振,渐渐没落。他的这种做法,已经触及到了某些人的利益了。
&esp;&esp;这跟在皇城司不是一回事。那时候他是要增加皇城司的权柄和人数,将皇城司发扬光大,所以人人都站在他这边,几乎是一呼百应。
&esp;&esp;太顺利了,所以平安都忘记了,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而不是想当然的一概而论,就提出自己所谓的“方案”。
&esp;&esp;平安从何太监那里出来,有泰在外面等他,见他脸色不好,便小心翼翼的劝慰道,“不是你的打算不好,只是要坐起来也不易。你……别灰心。”
&esp;&esp;平安笑了一下,“是我犯糊涂了。即便是烧火工,也不是人人都赞同我的计划吧?”
&esp;&esp;他固然是改善了大家的工作环境,但也把人员精简到了最少,没有需求,一大部分人都要被遣回家。大家都不是傻子,想通了这一点,还会支持他就怪了。现在是辛苦点儿,但宫里的月例给得多,吃的就是这份苦力饭,谁也不会抱怨。
&esp;&esp;有泰张大了嘴,像是想要反驳,又找不出话来。或者是不大明白平安怎么就忽然“开窍”,竟知道了大家的心思?
&esp;&esp;平安有些无奈,“是我太蠢了。大家朝夕相处,其实这些变化是瞒不了人的,可是我一心只想着……所以从没有注意过。这次是我做错了。”
&esp;&esp;虽然在平安看来,节省人力成本是大势,他的提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不能将这些被裁下来的人安置好,也是会出问题的。想当初国企改制时下岗了多少人,最后酿成的悲剧,即便到了后世再去看,都仍旧令人触目惊心。
&esp;&esp;他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把大家逼上绝路。
&esp;&esp;平安感觉很矛盾。
&esp;&esp;他觉得“太监”这种东西根本就是不应该存在的,他所努力的目的,其实归根结底是为了这个——只要废除了奴隶制度,就算是皇室,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剥夺他人的身体健康和自由,到那时候,自然不会再有这样畸形的产物出现。
&esp;&esp;目前暂时还做不到,但能减少一点人数也是好的。这样循序渐进,最后彻底取缔便是水到渠成。
&esp;&esp;但是问题来了,现在的这些太监,还有依靠着太监的存在的某些人,譬如蒋快刀一类,又该怎么安置?如果不能妥善的处置好他们,这种做法就是盲目不可取的。
&esp;&esp;可是,总会有牺牲啊!平安是人不是神,就连国家机器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任何办法,何况是他?
&esp;&esp;所以他一时踌躇着,竟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了。
&esp;&esp;对于眼前这些人来说,保住饭碗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看不到未来,平安更不能要求他们做出牺牲。就算平安将那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摊开在他们面前,恐怕也不会有人在意。因为——那未来里没有他们。
&esp;&esp;这些人都只是普通的芸芸大众,没有做英雄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觉悟。
&esp;&esp;当真正了解这一点时,平安开始有些怀疑起自己的决心来。历史自有发展的趋势,那一天早晚都会出现,但也许……不是此刻,不是现在,不是在他手中。
&esp;&esp;平安又想起那个铁屋子的理论。究竟是把人叫醒让他们痛苦的死去更好,还是就这么昏睡着无知无觉的死去呢?
&esp;&esp;当初他说服徐文美的时候,分明是信心满满,可是现在,平安看着有泰憨厚的脸,忽然有些不确定了。
&esp;&esp;一切的根源在于——他并没有资格替别人来做决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