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若是妈妈知道她刚在新单位报到完,就跑到那南方小镇,不知会气成什么样。唉,不管那么多了,反正马上就可以见到阿明了。想到这些冬冬的脸上露出了一些笑意。
冬冬终于见到阿明了,长途跋涉的疲惫,晕车的难受滋味,立刻都烟消云散了。对阿明的思念像雾一样从心底升起,慢慢的化作泪水涌出。
阿明微笑着向她走来,明显没有像冬冬那样火一样的热情。冬冬扔下行李,扑入到他的怀里,嗅着他身上熟悉的气息,眼睛又湿润了。
阿明搂着她,想着那天在电话里说的话,可他又不敢设想他们的未来会怎样。毕竟,这是他熟悉的小镇,是他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一切才是他熟悉的。
而对于冬冬来说,这里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无论从景物到人们所说的方言。她如何面对这一切?她能适应吗?阿明真的不敢设想。
阿明拿着行李牵着冬冬的手,穿过小镇上的街道。冬冬依偎在阿明身边,还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因为有阿明在身边,她就什么也不担心。
“你妈妈知道我来吗?”“知道,她还为你准备好床铺了。”“我睡哪儿呀?”“睡我那间。”“那你呢?”“和弟弟一起睡。”
阿明的语气很平淡,但对这时的冬冬来说,只要能听到阿明的话语,就是最温馨的了。快到楼下了,一位大娘叫住了阿明和他说起了话。
冬冬很想听懂他们的谈话,可是她只能听懂个别的一两个字。不过,她知道,那位大娘一定是在夸奖她,因为他们走在街上,好多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终于要见阿明的家人了,冬冬的心不由得怦怦地乱跳。来的路上,冬冬只是一心想着要见到阿明,并没有想到他的家人会怎样对待她呢?
阿明家4口人,除父母外,他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中学。快进家门了,冬冬才觉得有点儿羞涩,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嘛。可她并不确切的知道是否会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阿明的家不是很大,典型的小镇居民的摆设,不像自己家那样舒适、宽敞,可她并不在乎这些,她是热情奔放、勇于为爱情牺牲的那种女孩。
阿明的爸爸上班去了。*妈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做饭,洗衣,聊天,打牌,生活得很简单。他弟弟上学去了,只有早饭和晚饭在家吃。
他们都很朴实,冬冬一进门就感受到了。阿明的母亲对冬冬很热情,帮她安排行李,给她拿水果,又要给她准备“接风宴席”。
阿明母亲的普通话讲得不是很好,也不需要很好。因为她很少接触到外人。冬冬也只是半懂不懂地答应着阿明母亲的招待。
阿明现在在一家外资企业任职,由于他是大学毕业,公司还是很看重他的。阿明对这份工作也颇为满意,每天都尽心尽力地干着。
初一见面,冬冬向阿明诉说着离别的相思。讲着他走后发生的事情,同学的去向,哪对恋人在一起了,哪对恋人分手了。阿明只是默默地无所谓地听着。
冬冬只为一句“我想你,非常想”就不远千里跑到这个小镇来看他,他的确很感动,也很心疼她。可是现在他却没了激情,甚至从一开始在车站见到冬冬,他的激情就不高。
他不爱冬冬吗?不,他爱过,也真心的投入过。可是,那是曾经,那只是在校园里。现在,他和冬冬分属于两个世界,虽然冬冬就在身边。
他属于这个小镇,属于小镇的那个企业。而冬冬属于北京,属于那个繁华的大都市。也许,是他们生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归属。
小镇的生活是安闲的、慢节奏的,人们已经习惯于在家中拖着鞋走,习惯于上班、下班、吃饭、打牌、闲聊、睡觉。他们都乐此不疲地悠闲地过着每一天。
这里的生活也使他养成了“慵懒”的习惯,他也很乐于安于现状——这种安于现状,是懒得关心未来。可冬冬不同。也许,她就是适合那种大城市,适合那种快节奏生活的人。
她是那种热情奔放的女孩,要不她怎么会跑得这么远来看阿明。她有一种狂热的*,要不是这种狂热,阿明早已退出了冬冬的生活。
冬冬每天呆在阿明家里,外面的人她根本不认识,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她也无需去认识,无需去听懂。因为只要阿明在她身边就足够了。
白天,阿明去上班。只有阿明的母亲能够在家陪她。有时阿明的母亲又要出去打牌,或到邻居家帮个忙什么的。这时,就只剩下她一个人。
冬冬一个人在家时,只得听听歌看看电视什么的,但又静不下心来。她总觉得现在的阿明已经不是校园里的那个阿明了。
阿明的母亲在家时,冬冬就帮她做些家务,扫扫地,洗洗菜,做做饭。没事了便和她聊天。她的普通话里夹杂着闽南味,有一些冬冬听不懂,听懂了,意思又理解错了。
阿明的母亲也常给冬冬讲阿明小时侯的事,还拿出阿明和弟弟的照片给她看。她知道冬冬很爱阿明。这么远从北京跑来,也不是一个普通女孩所能做得到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