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动手调开吴起,再围杀武卒,能有十成把握。如果吴起先动手,而儒家人手未到,我们被动出击,那时有七成把握围歼武卒。”王错沉思了一下说,“莫看武卒以五万破五十万,那是战报,其实不然。当初yīn晋之役时,武卒伏击秦军,秦军转向而走,武卒骤然从秦军后方出手,猝然之下,又地势狭窄,使秦军无法重整队形,结果被一冲之下七零八落,几乎算是坐以待毙。而我们到时派几名高手到军中,然后先行将武卒与五万军队分割,再以三十万jīng兵围攻三万武卒,以有备对不意,以十对一,武卒再凶悍,开阔地带,旷野之中,也定是十死无生的结局。这点相邦不必担心。况且,只要国君一纸诏书,坐定吴起反叛,那些武卒是不是还会替吴起卖命也还难说。”
“嗯,如今之计,也只好,再等等了。”
晋宇子现在倒是非常清闲。自从那次谋划之后,和公孙鞅二人便以门客身份呆在相府,虽然偶尔出也出去逛逛,但最多的时候还是各自都在修炼。大战在即,能增加一分法力还是要增加一分的。另外,公孙鞅法力是鬼谷子以仙丹强行催化,根基不牢,晋入人仙后就难以再行进步了,如今正好借此时机巩固。晋宇子肉身法力强劲,但却又一直化不出元神,这很是让他烦恼。现在晋宇子每次修炼的时候,都有大部分时间是花在思考元神问题上。按道理,晋宇子修习的是最正宗的道家心法,没有任何理由化不出元神。然而,晋宇子肉身一天天的强横,元神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晋宇子也没有什么法宝,一个琢子还是防御xìng质的,伤不了人。要是打起架来,他就只好拳脚相加,或控制天地元气攻击。虽然拳拳到肉的感觉是爽,然而手段毕竟有限。思索良久,晋宇子凝聚了一些天地元气,以法力禁锢,准备打起架来当作暗器使用,引爆伤敌。“嘿嘿,就算是地仙高手炸上一下怕也是受不了吧。”晋宇子得意地想。
除了元神,还有一个问题令晋宇子十分伤神。按老师所言,自己的任务是一统九州或助人一统九州,然而这何其难啊。现在九州之内,有大小二十余国,便以较为强横的来说,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七国之中,又以魏国最为强盛。各国之中,互相结盟,却又互相攻打,都意图能独霸天下,却又都没有能力。如此九州之局,其混如潭,其乱如麻,头绪万千,如何才能上应天数下行王道,而使九州合一,晋宇子一想起来就头大如斗。
不过眼下形势,一统九州算是魏国最有可能。魏自文候立国以来,内有李悝主政以法,外有吴起四处征战,扩疆裂土,如今已经是国富民足,兵强马壮。现在武候主政,虽说不及文候当年,然而四周各诸候国仍难撄其锋。但若以魏国此时的力量来统九州,却也很难办到。而且,晋宇子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些。
魏国一直以来虽是李悝以法家主政治国,但许多仕卿贵族,却都曾修习儒术。当年文候在位,为防李悝坐大,曾邀请大儒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来魏做教师,便是文候也曾自承为子夏学生。那时,无数的贵族公卿子弟在文候授意下曾跟随子夏等人学儒,包括现在当政的武候。虽然很少有人习得儒家jīng髓,也少有人真正登堂入室,成为儒家弟子,然而儒家在魏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如今李悝死去,武候又曾修儒,众多修过儒术的子弟也正好当权,若儒家再来几个高手坐镇,则宇子和公孙鞅就很难在魏国立足,惶论大展手脚,助魏一统九州了。
除非,有绝顶高手,施以铁血手段,行武力定邦。另一个方法,就是想办法改变武候,或武候的继任者,这样一来事情就能好办多了。
然而即便能够如此,晋宇子自思,完成老师的任务难度还是相当的大。这老师,干嘛给自己这样一个任务,自己来不就得了,晋宇子心里乱想。不过老师曾助自己母亲成仙,晋宇子却是打定了主意要报答老师。
再说武候做国君多年,年岁已大,想必也是难以改变的。不说公孙鞅与晋宇子皆还年少,难以取得武候信任,即使只论法力,此时有吴起,若诛吴起就必定又会有儒门高手,晋宇子也只是相当于地仙初期,并不足以改变形势。而且一众修儒之公卿,也很难容忍法家和道家再次在魏国扎根。当今之计,唯有在魏国自上而下,从根本改变才有可能。
晋宇子想到武候的几个儿子。
武候有三个儿子。公子罂,公子缓和公子昂。公子罂曾随段干木修习儒术,却是难以改行法、道,公子昂直爽,但轻信人言,难成大事,唯有公子缓,温和敦厚,如果有强力相助,不难成事。
与魏国的几个公子拉近关系或者更进一步,却是需要机会的。这些机会,宇子只能让公孙鞅去创造。
公孙鞅这些天很忙。
公孙鞅不是一个没有眼光的人。他胸怀治理天下的大志,本来是卫国的公子,因为卫国国小人弱,难以大展宏图,这才远来魏国,而公孙鞅似乎也已经看到了自己将来的成就。不过目前情况下,碍于自身修为水平所限,对法家jīng髓,治国理念,并不jīng深。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如何治国安天下也没有具体的行动步骤,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远视而近视的时候。当某一天宇子问他要如何具体实现抱负时,公孙鞅只是想到先要夺取《法经》,至于以后,居然呐呐说不出来。
无疑,被老师赶鸭子上架的宇子彻底提醒了公孙鞅。公孙鞅一改以前在相府只是修炼的情况,开始主动客意结交一些相府门客及一些到相府拜访的魏国官员,整个魏国的形势,也开始逐渐的清晰起来。
公子罂无疑是个很有心机的人。在儒术熏陶下,对于拉拢百官,结交群臣都驾轻就熟。在公子罂身边,围绕着包括一些公卿在内的许多贵族,三公子之中,以公子罂的势力最大,如果武候崩殂,公子罂却是最有可能接位之人。
公子缓温和敦厚,待人宽和,有许多的老臣都对他青眼有加,称赞他是仁慈之人,治国之才。相对公子罂而言,公子缓势力稍逊,但也差不了太多。
公子昂却是最奇特的,因他直率天xìng,魏国朝野上下,都与昂关系不错。然而,这些文武百官,却又并不支持他,而是支持他的两个哥哥,只有公叔座除外。公叔是当权的贵族公卿之中唯一支持公子昂的。然而公叔相邦又是魏国朝野最有权势之人,仔细想想却是耐人寻味。
公孙鞅知道,若想将来能在魏国大展手脚,势必要和三公子其中之一关系菲浅,而这个公子,还必须在武候死后能接位为魏国国君。
和宇子一样,公孙鞅也认为公子缓才是最佳的支持人选。
魏武候已经渐渐年衰,最近两年的魏国,甚至已经失去继续扩张的锋芒。魏国国君交接也许并不再是很久之后的事。
魏国三公子,以及那些在三公子后面的贵族公卿,都明白这一点。
私底下,魏国朝野的每个人都在思量着武候百年之后的路,都在做着一朝乍贵的梦,而这些,都要应在武候的这三个公子其中之一身上。
公孙鞅也在苦恼。如果要在魏国大展宏图,就必须依托于未来的魏王。以前看不清形势倒还没觉得什么,如今看清了魏国的形势,公孙鞅却是有一些着急了。
公子缓好象是并没有与公子罂争夺国君之位的打算,一般情况下,他都呆在自己的府中,并不怎么与朝内官员结交,而公孙鞅却也因此没有了与他结识的机会。
机会很快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