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口诀 > 第34部分(第2页)

第34部分(第2页)

气温高自然物产丰富,再加上天热不用多穿衣服,可见在衣食方面古印度人还是应该比中原这边充裕些,当然,南方的楚国和吴越巴蜀物产不见得比印度差。

但是杜营看这里的人却是一个个都有点吃不饱的样子,一个个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走路摇摇欲坠,一步三晃,不用化妆都能出演植物大战僵尸的某一方。

这种随时断气路倒尸还为数不少,占了大约三成左右,老聃的道德经不会是看了这种情况才写出的“死之徒十有三”吧?

杜营向路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属于首陀罗种姓,也就是华夏的奴隶阶级。

在华夏的奴隶当然也有,却没有如此之多,大约占了总人数的两成不到,而且大多都是战利品,可以被原国家赎回,只有很小一部分才是世世代代为奴。

而且诸侯国也鼓励自己的商人们去其他国家赎回战俘,并且报销费用,可以说是一件很慈善的举动,当然,像周王室那种穷鬼政府例外,它没钱搞慈善。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贡,跨国大老板出身,没事跑到国外搞自驾游,赎回一大堆战俘交回给国家,也不要国家报销费用,挥挥衣袖走了。

结果被孔丘骂了个狗血淋头,孔丘指出你做出这种善事等于是在陷害国民,你搞出这么一个高不可攀的善举,你要别人怎么办?

别人以后要是赎回战俘找政府报销的话,人家就会指责他们贪财,为了钱财而救人远不如子贡高尚,这不是做了好事还白挨了一顿骂?

如果不找国家报销,以那些小商人的财力怎么可能受得了这种长期支出?不如干脆来个充耳不闻,以后干脆不管了,谁爱赎谁去赎。

也就是说子贡的一次自以为是断绝了那些战俘们以后回家的希望,难怪孔丘会大发雷霆。

而子路救人收了人家一头牛,却被孔丘在考评上狠狠的打了个优,认为我孔丘的门徒救人都要收报酬,会让大家认为救人收报酬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这些报酬,哪怕那些天生冷血的,以后大家都会勇于救人,这才是利国利民的真正做法。

孔丘的看法有道理吗?相当有道理,他不是强硬的规范人们必须仁义,而是在最大的范围内给出一个有利于国民的指标。

只要你救了人,就有一头牛的奖励,不会管你是不是正人君子还是无耻歹人,一视同仁,这对于君子或许有些不公,但是却最大限度的挽救了百姓的生命安危。

可见孔丘是把人命放在第一位考虑,至于仁义礼法都是为人命服务的,这也是孔丘超越恩师柳下惠的地方,柳下惠的君子之道太过于完美,不是一般人能学的。

这就是中庸的奥妙所在,既不会给人定一个高不可及的神圣目标,也不会无限堕落到没有任何原则。

一般人都能遵守,都能从中获益,最大限度的顾及到普通人群的利益和需求,这就是中庸。

历代那些给后人修烟囱绝壁的圣贤里,不包括孔丘,孔丘是很想给后人留一条阳光大道走的,可惜冒出个孟轲把孔丘的思想无限捧高,高到凡人无法触及。

孟夫子一开口就鼓吹他的浩然正气,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是救世主呢,一口一个仁义道德赶跑了多少心智不坚定的儒家门徒。

结果儒学成了一个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怪胎,根本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完全是在消耗世世代代甘愿奉献者的生命,却无法让万民都参与其中。

奉献给谁?当然是君王,拿谁的来奉献?当然是百姓,经过孟轲的深加工,儒学成了君王最完美的统治工具。

当然,大嘴巴的孟轲也预料到君权需要制衡,留下了一些君为轻之类不痛不痒的话,结果被董仲舒彻底给颠覆了。

天人感应,皇帝就是天子,就是天意的代表,能轻到哪去?

能够治罪天子的只有上天,而不是凡人,这种论调无疑给历代皇帝打开了一道心锁。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轲这句给后世儒家传人们要年终福利的话再也没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提及了。

而孔丘毕生为止奋斗实践的中庸思想,却只会出现在书本里,或者成为庸人的借口。

………【第七十三章 佛门的内幕】………

一切都和杜营想象中的古印度不一样,没有甩饼,没有神油,除了千年不散的咖喱味,没有任何能与后来印度产生联想的地方。

要不要剽窃一下甩饼制作技巧,让它成为华夏小吃?

杜营恶趣味开始发作,神油这种东西不太符合杜营现在的身份,但是甩饼则可以流传千古,成为一则佳话。

仔细想想还是算了吧,华夏小吃还少了吗?比甩饼好吃的东西多得是,不缺这一样。

杜营下决心做一个有内涵的穿越者,既然摸到国士无双,难道还要去胡屁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