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个住在东间里,另一个住在西间里,下棋的方式古怪有趣,先是媳妇在她的屋子里说:“起东五南九置子。”
神传鬼助下围棋然后睡在另一间屋子里的姑娘应道:“东五南十二置子。”
媳妇沉思良久,又说:“起西八南十置子。”
姑娘随即应道:“西九南十置子。”
如此慢慢走下来,两个人一直下到了四更天,才只下了三十六着棋,这时候就听姑娘说:“你已经输了,我赢你九枰。”
媳妇在另一间屋里也没表示什么异议,坦然认输。
姑嫂二人下的就是所谓的盲棋。王积薪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人,抖擞精神,躲在黑暗中,将二人对弈的步骤一一记录下来。
从前面的记述中看,似乎媳妇的两手棋下得不太靠谱,不是占角,也不像守边;姑娘的两手应棋,一手是拆二,一手是碰,跟随媳妇的步调。想必唐人下棋的考虑与今天差别很大。
天亮之后王积薪整理衣冠,上前去向三个人说明自己的身份,恭恭敬敬地请教。
老太太让他摆几步棋看一看,王积薪不敢含糊,把平生最得意的布局摆给她们看。老太太只看了十几步,就对媳妇说:“嗯,下得还凑合,可以教他一些平常的下法。”
那位媳妇就大略指点王积薪一些攻守杀夺、救应防拒的棋法。王积薪牢记在心,还想学得更多一些。老太太说:“就凭这些,你已经可以无敌于人间啦。”
像这类神仙故事应有的套路一样,王积薪辞别这一家人,走出一段路之后又返身回去,却找不到夜里那几间屋子了。
据说,王积薪事后将姑嫂二人对弈的过程在棋盘上复原,费尽心思却弄不明白,为什么在三十六着之后姑娘会胜,而且是胜出九枰。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三十六着基本上算是完成了布局,通常情况下正式的厮杀还没有开始。这时就能精确地计算出胜负,只有神人做得到。
经过了这一次奇遇,王积薪的棋艺果然更上层楼,天下无敌。《新唐书·艺文志》中提到王积薪的一卷《金谷园九局图》,看书名,那应该是一本实战的棋谱。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记录那姑嫂二人的一局盲棋。
在王积薪的围棋著述中,最有名的还是他的《围棋十诀》,具体如下:
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
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神传鬼助下围棋(2)
今天我们对弈时,这些要诀仍旧是必须遵循的取胜之道。可见《围棋十诀》总结了围棋基本的规律,结合了前人的围棋理论和王积薪自己的实战经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能够写出如此精辟入里的围棋理论,需要有高超的棋艺,并且能把自己对围棋的理解用简炼的语言总结出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围棋高手极其罕见。
2
围棋发展到唐朝时,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唐代围棋的形制与现代围棋的差别已经不大,比如说十九道的棋盘已经成为主流,所用棋子也由先前的方形演化为圆形等。
当时行棋的规则与现今却有一些不同,比如实行座子制,即在四个星位各先放黑、白二子,下棋的顺序是白先黑后,计算胜负的原则是多子为胜等等。
和前代相比,唐朝的围棋有了长足的发展,围棋水平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得益于皇上的喜欢和提倡。
唐时设立棋待诏,据《新唐书·百官志》载:
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
五代也就是专门有一些饱学专能之士随时侍奉在皇上周围,以备顾问。这些人到了唐玄宗时才有了自己的名分,叫做“翰林待诏”或者“翰林供奉”。
被选为待诏的人,可以是尚书宰相,也可以是普通的校书郎,惟一的标准就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其中的一些人要负责为皇上起草文书,拟写应和文章。因为地位特殊而重要,被称为“内相”。
在官阶上,这些待诏供奉们都还保有原有的品阶,但在具体的待遇上,他们却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在皇宫内宴的时候,他们的位次通常在宰相之下,一品之上。
棋待诏便是其中之一种。
这里所说的棋,专指围棋。能成为棋待诏的必然是一些棋艺极其高超的人,他们食朝廷俸禄,许多方面类似于现在国家队的围棋高手。
棋待诏的职责主要是陪同皇上和皇子们下棋,遇到外邦来宾要求对弈的,棋待诏就去陪他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