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里没有灯光,他打开了强力手电……
密室的西墙上挂着一整面的白色垂幔,金沐晨走过去一把拉开,垂幔后面的玻璃展柜立刻就显露了出来。
而在这展柜的后面,就正放着那套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临摹本!
这幅画宽二十五公分,长三米五,这幅画的原画作,一共分十二段,分别是由十二个东晋以前历史上的十二个小典故组成。
而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九段,也就是说有三段已经遗失了。
这幅画卷当年创作的起因是因为,西晋晋武帝时期,也就是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
他的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这厮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昏庸无能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
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引起朝中众臣的不满,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一文,以示劝诫和警示,当时流传甚广。
后来到了东晋,顾恺之就根据文章分段为画,除第一段外每段皆有箴文,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所以这些画被称之为《女史箴图》。
这九段内容,跟据各段空隙所书箴文依次为:冯媛趋进、班婕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典故。
在这幅长卷中,顾恺之的“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论都得到最充足的体现。
正因如此,西方美术界也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作,给与了它非常高的评价,称它是“一切都达到圆熟境地”的“完美无缺的佳作”。
而且这幅《女史箴图》还是中国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专业画家东晋顾恺之的唯二仿品,也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对于中国美术史上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幅画也是最早的一幅“以形传神”绘画艺术的杰出作品,正因为这样,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国画的人都听过,“纸寿千年,绢寿八百”这么个说法。
这幅《女史箴图》隋唐时期的摹本,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可是即便如此,画中人物衣着依旧飘逸,眼睛传神入化,她们的身姿仪态中,依旧可以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
由此可见这幅画的作者的画技的高超,也难怪西方美术界会给这幅画这么高的评价,也难怪这大英博物馆会把这幅绢画,当成是自己的镇馆之宝呢!
不过它作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日子,也就到今天戛然而止了,从今天开始,它就是属于老子的啦……(未完待续……)
第328章 抢光,掳光,清光!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额!
*************
站在这面玻璃墙面前,看着玻璃后面的古代先贤的画作。
说实话,对于金沐晨这个中国画入门级艺术小白而言,他真的很难能够看出这些画的美感,古代人形容他“春蚕吐丝,流水行地,以形写神,皆出自然。”的b格,金沐晨真的是看不出来。
甚至直白点说,这些画的水平,都很难能有现代专门学艺术的小学生画的好看。
但是考虑到这话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画的,而且当时顾恺之画这些画的时候,可完全没有模特,完全是靠臆想,来凭空创作。
而且那个年代,中国画可没有像现在这样,糅合了什么西方人物素描的基础,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高保真的摄影和成像技术,人家能把画画成这样,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最起码在当时那个年代,这套画作,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傲视宇内的顶级画作了。
这些绢画虽然保养得当,但是因为年代的关系,还是难免有些残破了。
这幅画从诞生以来,就为历代皇宫贵族所珍藏,历代学者也对《女史箴图》极为看重,自己面前这幅画卷上,仅仅历代收藏过这幅画的皇宫贵族的题跋签章!无!错!小说 m。quledu。 com就占据了一半版面,且每一个在上面留有名字的人都曾声名显赫。
这幅画的最后一个藏家,就是中国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据说这位一生痴迷收藏的皇帝。可是把这幅画卷视为心头爱物。平时就放在他的案头。
每当想起来的时候。就会把画卷展开,好好的看看,这幅画上的最后一个题跋,就是他的,而且他还在这幅画的尾端留上了自己的亲笔题名。
不过在他之后,他的子孙们显然对这幅画的兴趣不大,直接就把这幅画收藏进了圆明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