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冷长明的家,小小的过厅里只有一张茶几、几张竹椅,简单得有点寒酸。门帘响过,一个老人走了出来。即使有所准备,我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半边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点,两只眼睛显得混浊不清,裸露的脖子上还有很明显的大块伤疤。
指着自己的脸,冷长明笑了:“这是成昆铁路给我留的纪念。”
出事的那一天,冷长明记得清清楚楚——1969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当时,他是铁五师一名刚参军的隧道兵。他们连队负责施工的枣子林隧道按照预定计划要在当年10月1日前完工,向新中国成立20年大庆献礼。
外国专家:中国人简直疯了(7)
早上8时,引线员准时点燃了那天的第一排炮。冷长明和战友们站在安全距离之外,大家都屏气敛息,竖起耳朵静静数着炮声。
一声,两声……足足15分钟过去了,有一颗炮却始终没有响起。所有战士的心都揪了起来——又有“哑炮”了,这是隧道兵最怕遇到的情况。所谓的“哑炮”并不是不会爆炸,很可能是因为碎石压住了火线,暂时阻断了燃烧,但并没有熄灭。翻动石头的时候一定要加一万分的小心,如果恰好把压在火线上的石头拨开了,火药就会在瞬间炸响。所以,负责进去排哑炮的战士都是胆子最大,心思最细的。
偏偏那一天,平时班里排哑炮的安全员不在施工现场。冷长明站了出来:“都别动了,我进去吧。”问他哪里来的那么大勇气,冷长明笑了:“当时可没想那么多,修成昆铁路,毛主席等着,哪一个环节都耽误不得。”
一顶安全帽,一件细帆布“围裙”,一把小铁耙子,这是冷长明走进隧道时身上的全部装备。因为隧道渗水严重,爆破用的是胶质炸药,比传统的TNT炸药威力大得多,冷长明深知它的厉害,可面对眼前一堆乱糟糟的土石,他几乎不知能从哪儿下手。
突然,一声炸雷般的巨响在冷长明耳边响起。他只模模糊糊意识到出事了,紧接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冷长明再次醒来时已经躺在会理的成昆铁路后备医院里。医生告诉他,他的右手腕骨断了,铁耙飞起来打在额头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他的全身一共有大大小小的伤口100多处,爆炸巨大的威力把无数块小碎石深深嵌进了冷长明的整个左半边身子,从脸,到脖子,再到肩膀、胳膊,还飞进了双眼和耳朵里。因为块头太小、嵌得太深,绝大多数碎石无法取出,只能一辈子留在冷长明的身体里。将近40年过去了,逢到变天就会疼。
冷长明整整在医院住了123天,出院的时候,他已经成了整个铁道兵部队都在竞相传颂的英模。看到报道自己事迹的报纸,冷长明乐了,“上面说我被刨出来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毛主席万岁’,我怎么不记得?”可战友说,我们记得,那天所有在场的人都记得。
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不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在成昆铁路沿线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大相岭隧道塌方,一个小战士胸部以下都被埋住了。塌方还在继续,四周险象环生。战友们跪在他身边,想用双手把他刨出来,却被小战士制止了。他问战友,我们修成昆,毛主席知道吗?战友哭着回答,毛主席知道,毛主席还说,成昆铁路一天不通车,我就一天睡不好觉。小战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即抓起手边一块尖利的石头,狠狠向自己的头部砸去……
外国专家:中国人简直疯了(8)
去除其时代局限性,那个年代留在每个成昆线建设者身上共同的烙印,那种对国家、对民族极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理想极度的忠诚和执著,直到今天仍让我们为之动容。这种使命感,这种执著,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变成了一种最自然、最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幸运的是,冷长明活了下来,并且亲眼见到了毛主席。1969年秋天,冷长明作为铁道兵英模代表,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他还站在天安门西侧的观礼台上,观看了新中国成立20周年大庆的盛大典礼。
国庆大典结束之后,部队领导想安排冷长明到北京的大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却被他婉言谢绝。他一天也等不及了,他要立刻回到成昆铁路的工地上去,回到战友们身边,和大家并肩战斗,把毛主席对自己说的话亲口告诉大家。
冷长明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9个月之后,他登上了成昆铁路开通后的第一辆列车。
那是1970年7月1日,在喧天的锣鼓声中,一列彩旗招展的绿皮火车缓缓驶出了成都火车站,车头正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毛主席像。与此同时,在昆明火车站,也有一列同样的火车向成都方向缓缓开来。这两列火车上的乘客全部是川滇两省各条战线上的英模代表。但是,大家的胸前都没有奖章或者军功章,只有5个红色的毛主席像章。冷长明说,那个时候,我们获得的所有荣誉都没有什么奖章、证书来证明,更没有什么物质奖励——能戴着崭新的毛主席像章登上成昆线的第一列火车,还有什么荣耀可以和这相比呢?
火车走走停停,到达每一站的时候,冷长明和其他英雄模范都会走下车来,接受当地群众的献花,和共同战斗在一条铁路上的战友尽情欢庆。那些排哑炮、架高桥眼都不眨的钢铁战士,此刻却像五六岁的孩子,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只是不停地握手、拥抱、流泪、大笑,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成昆铁路通车日,也是攀钢的出铁日。这个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攀枝花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在整个四川省名列第一。这座“微雕钢城”现在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钒制品、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平均每10秒钟产钢1吨,并且保持着每平方米年产吨钢的世界纪录。今天,整个川西地区的交通已经非常发达,但攀枝花60%以上的货物运输还要依靠成昆铁路来完成——正如人们最初预想的那样,聚宝盆里的丰富物产,30多年来不断被这条钢铁长龙输送到祖国各个需要的角落去。
外国专家:中国人简直疯了(9)
依托成昆铁路,我国最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起来。而受益最深的,莫过于沿线少数民族。修成昆铁路之前,沿线大部分地区没种过蔬菜,战士们都是自己在树林里开荒种菜吃。到了1988年,铁路经过的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年调出的商品蔬菜已经达到万吨,占云南全省调出量的%,占全国“南菜北运”总量的12%。
走在成昆线上,常能看到穿着美丽民族服装的彝家人在站台上等火车。从他们悠然的神情和并不沉重的行李来看,坐火车出行早已是家常便饭。一条主旨在于“备战备荒”的铁路不经意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有专家说,成昆铁路和攀枝花的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那片“不毛之地”一下子进步了50年。
2000年9月30日,成昆铁路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这条钢铁长龙的运输能力又翻了一番。第6次列车大提速之后,现在从成都到昆明最快只需要18个小时。坐在飞驰的列车上向窗外看,当年战士们搭帐篷的地方建起了高楼大厦,当年光秃秃的荒山开遍了火红的攀枝花,当年崎岖的“扬灰路”变成了平坦的盘山公路,当年疫病肆虐的无人区早已是马达轰鸣、铁水飞溅……几十年的光阴似乎改变了一切,唯一留下的,只有铁道兵战士当年在沙木拉达隧道口刻下的那副对联——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消失的部队,不倒的长城
铺完成昆铁路的最后一寸铁轨,战士们悄然收拾起行装,唱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又奔向了下一个战场。
在战士们的双手中,1970年,贯穿鄂西、湘西和桂北的焦(作)柳(城)铁路北段全线贯通。1973年,连通湖北与四川的襄渝铁路投入使用……依托着便捷的铁路交通网,上世纪70年代初,西南地区逐步建成了一个涵盖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产业的重工业体系,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以绵阳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也已经建成。
几乎与此同时,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同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2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扬眉吐气的新中国,终于摆脱了战争阴影。改革开放,走上了发展腾飞的新征程。国力的强盛,外部环境的改善,催生了百万大裁军的决定。而首当其冲的一支部队,恰恰是铁道兵。
1982年4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发出通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人民军队的序列中再也没有了这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特殊兵种,而战士们留下的13000公里铁路线,早已成为了我们这个广袤国家赖以生存的血脉。
也就在那一年,象牙雕刻“成昆铁路”摆进了联合国总部的大厅。它与阿波罗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