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总管府已经被赵琪占了,赵禹便借府衙之地,召集一干总管府幕僚前来议事。
一城一地,民生尤重,赵禹先是听取了众人各抒己见,而后又商讨归纳出一整套完整的安置流民的策略,务求在最短时间内将蜂拥而至的难民安置妥当。幸而滁州现下仍在高速发展,芜湖水营船坊等皆需要大批人手,可以尽量将负担转化为人力。然而还有更迫切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
滁州现下四望皆敌,且不说张士诚与方国珍,原本关系最缓和的徐寿辉现在也旗帜鲜明与滁州敌对起来。这个问题,现在却没有太好的办法,除了滁州皖南两地多年的积累之外,也只能依靠商贾不惜花费重金、跋山涉水运输来。可以说,未来两年之间,粮食将是制约滁州发展最大问题。原本尚算宽裕的开支,仅此一项,便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要打破被封锁的僵局,要瓦解张士诚与元廷脆弱联盟从而攻下集庆,赵禹发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将没有闲暇时间。
总管府越来越繁杂的事务,原本精简的构架也渐渐不堪用,势必要扩建起来。这件事,赵禹转手交待给长史刘伯温和参谋朱升,要他们快速拿出一个章程出来。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事情,一直到了夜里,也不过处理了一半。赵禹虽然尚有精神,可一干谋士却非武林高手,已经难掩倦色。眼见到众人皆蔫蔫没有神采,频频痛饮酽茶解乏,赵禹索性摆摆手,让众人暂且退去。
在将要离开府衙时,原本昏昏欲睡的老参谋朱升却又来了兴致,拉着赵禹云里雾里说了半晌,无外乎什么人才匮乏,野有遗贤不得用之类。赵禹咂摸半晌才反应过来,老先生这是在劝谏自己要开选士之路,而不是依靠原本简单的举荐抑或征辟。所谓选士者,无外乎科举。
隋唐以来,科举便是国朝选拔人才、收拢人心的最可靠手段。哪怕以元人朝廷之强势,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方面做出妥协。不过这种国之大典,却非草率就能举行。尤其现在滁州仍然只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镇淮总管府,且不说根本没有资格举办这种抡才大典,即便勉强为之,也难收到奇效。
因此,听完朱升的话,赵禹皱眉沉吟道:“这件事,似乎有些操之过急吧。”
朱升连忙说道:“倒并非即刻便办起来,不过必要的准备也该提上日程了。待集庆城下,平定江南之后,方可能立时着手去做。”
赵禹想了想,便点点头,说道:“老先生所言正是,不若就先造一造势。”
送走了朱升,赵禹也禁不住笑起来。他是赵宋皇室后裔,在滁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尤其大哥这一通闹,益发搞得人尽皆知。这一番利弊权衡,也难讲清楚。若说赵琪搞这劝进把戏,也并非全都一无是处,最起码,在江南士绅心中已经埋下了一个意向。
而另一方面,他继任明教教主之后,在刘伯温等人引导推动之下,更成了广大明教众心中尊崇无比的现世明王。
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虽然未必不能共存,但其中更深一层的对抗矛盾,却委实令人玩味,哪怕连赵禹自己,都有些分辨不清。或许就是当中这一丝模糊,令到朱升这种老成持重之人,都隐隐生出一丝急迫,迫不及待要用科举之事来一举压过民间正如火如荼在筹办的明王法会。
想了半晌,赵禹便离开府衙,在府衙门口遇上了老莫派来迎自己的仆人,往新家中赶去。
一边走着,赵禹还在思忖朱升所提议筹备科举之事。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这是亘古不易的训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是无数读书人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追求和梦想,对于人心的聚拢更有超乎想象的奇效。若能施行出来,的确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在于是否能够成功拿下集庆。
然而,朱升这席话,却给了赵禹一些启发。他行至半途,突然折转道往殷天正府上行去。
杨逍、殷天正等人的府邸皆安排在城南一线,尚算幽静的一片区域。这些明教久负盛名的头目,因为赵禹还未有暇具体安排,因此地位有些尴尬。朱升等人软中带硬的提醒,加之赵禹本人的意愿,便连官场虚衔也不好给他们安排。
殷天正也算得洒脱,放手天鹰教之后,身边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天鹰教老人,就连府里听用的仆人,都是刘伯温临时安排来的。
赵禹现在万众瞩目,走到哪里,声浪便传播到哪里。等他到了殷天正家门前,老鹰王和闻讯赶来的杨逍等人早已经等在门前。
寒暄一番,众人入府去,坐定后,赵禹望着殷天正笑道:“鹰王老当益壮,可有教书育人的打算?”
听到这话,不独殷天正,杨逍等人神色也突然变得古怪起来。(未完待续。)
231章 釜底抽薪讲武堂
听到赵禹这番话,众人神色皆变得古怪起来。
不待殷天正答话,韦一笑已经先一步捧腹大笑起来,指着殷天正大声道:“殷白眉,教主这是在讥讽你这老家伙不学无术呢!你这老家伙,识得字可有你的年龄多?”
殷天正老脸一红,却也不甘示弱指着韦一笑说道:“咱们多年老兄弟,哪个不晓得哪个。这句话,教主可说得,杨逍可说得。至于你,哼哼,你识得字可有我儿子年龄多?”
此言一出,众人皆哄然大笑。
待笑过后,赵禹正色道:“我说这话,却并非为了讥讽鹰王,而是真的有这个考虑。这世上,可并非只有识文断字,道德文章这一个行当。耍刀弄剑,拳脚功夫,同样有大大的文章可做。”
听到这话,殷天正愣了愣,才问道:“教主是问我有没有再收徒弟的打算?这却是没有想过,年纪大了精力也越发不济,膝下两个孙儿教导起来,都要煞费苦心。”
赵禹摆摆手,说道:“却非是这个意思。我的打算是,准备在滁州设立一所专学拳脚武功的学堂,且暂叫做讲武堂吧。可以预见,未来许多年,神州战火未必就会消停,随着日后总管府所辖疆土越来越辽阔,无论是保境安民、巡风缉盜,还是两军交战时攻城陷阵、侦查斩首,都需要大批勇武之人。军队之中虽也遴选精兵悍将,但所学疆场厮杀粗犷功夫,终究不甚合用。成立这讲武堂,以作人才储备,因此,我打算让鹰王暂且领这山长一职。”
听到赵禹的解释,众人皆仔细思忖起来,良久之后,韦一笑才略显羡慕点头道:“教主这是打算要殷白眉开宗立派?”
闻听此言,殷天正脸上也禁不住流露出喜色。能够开宗立派,成为宗门祖师,可说是武林中人最崇高的梦想。如张三丰一手开创出武当派偌大局面,在江湖上声望之高,不做第二人想。然而要做成这样伟大之事,却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最起码自身武功造诣要深厚无比,可为一代宗师。还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最重要是有人肯来拜师,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人才层出不穷,一个门派才能发展壮大。最可引以为鉴的,武当派创派之初,若无张三丰将近一甲子养望江湖,也未必就能创建起来。
这当中的艰辛,只要想想,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以殷天正年轻时那般气盛,背出明教后也只搞出一个天鹰教,寻常江湖帮派的组织。对于开宗立派,却是想都不敢想。
这番赵禹提起来,并且流露出要全力支持的意思,殷天正原本消沉的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却仍觉信心不足,期期艾艾道:“我虽在江湖上也有些薄名,可是德行武功,只怕还差了一些。”
赵禹耐心解释道:“这个讲武堂,却非寻常的江湖门派一般,而是要隶属总管府辖制。若要比较,可算作武人的国子监吧。讲武堂要设武试,学有所成通过武试者,择优编入总管府直辖骁果卫,余者讲武堂向各地官府举荐,统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