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道德的兴衰起伏源于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同。不要一味地责怪官官相护,正义不在。一个人人恨之入骨的人,一个小灾小难都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没一个人会为他说好话,趁机落井下石的人倒是大有人在,有修养的人可能不屑此举,但也会心里祝他早日完蛋。此情此景,即使想为他说情,也不敢开口了。与此相反,当上面的官员下来调查时,对这个贪污腐败的坏蛋,人人都对他有好感,认为他是被小人陷害不但不落井下石反而纷纷为他说好话时,是非正义就会颠倒过来,告发的人成了小人报复成了坏蛋,贪污的主儿却成了落难的英雄。此情此景,想趁机说坏话的人也不敢开口了。

另外,我们说金钱权势靠不上,是指金钱权势长不了,不能一路护送你直到永远,而是很快就会指望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权势,其次是金钱和动产,再次是不动产,然后是土地。在所有的财富中,土地最可靠,抢不走夺不去。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但也怕改朝换代,也怕兵荒马乱,也怕天灾。唯有这圈内活人,斩不尽杀不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茬人。什么天灾人祸,杀人放火、时局变迁、经济萧条、社会大乱、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外族入侵、抛家舍业、流浪它乡 。。。。。。任一种灾难都消灭不了我的熟人我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以及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任一种灾难打击过后,剩下的唯有这些熟人。与金钱权势比起来,只有他们能世代永存,永远在我身边,只有他们到了何时都指靠的上。孔子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有点唱高调,但却反映了一个真理。会计假设中有一个“持续经营”的假设,没有这个假设,企业就无法核算,企业的好坏就很难区分。一个人的处境也是如此。在短期内,在金钱权势能指望上而圈内熟人的重要性尚无表现机会的情况下,唯利是图就是绝对正确的,如果以十年百年、永续存在为标准,那么,就没有比圈内熟人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价值得以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人类假设。大浪淘沙,泥沙去后方知谁是真金。经过几十上百年几代人的社会实践,你才能发现钱不是重要的,权势更不是重要的,唯有这群圈内熟人才是最重要的。上帝不在天上,就在你的身边。上帝在你的头脑中可以无时无处不在,他们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能让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长治久安世代繁荣的,不是上帝,更不是金钱财富,就是你身边的每一个平凡的人。他们才是你真正的主子。这些主子要求严苛,他们那无处不在的眼神会盯你一辈子,你活到老,盯你到老,绝对不会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做事为人要坚持原则,要对事不对人,要一视同仁,并持之以恒,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亦在所不惜;这些人永远不会喜欢你见利忘义、言而无信、冷酷无情,他们永远只喜欢心地善良、诚实守信、正直勇敢之类的人,那些不想傻的,那些想为所欲为的,那些屈服于淫威贪恋于富贵而忘恩负义的,在这个环境里永远不可能有好下场。所以孟子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有了价值,流传千百年而不衰。他们的要求就是道德善的内容,他们的要求与上帝的要求是一模一样的,上帝的要求只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才是合理的。 。。

第一节  道德产生的条件

名之为道德的各种现象何时出现的?自有文字记载之日起,即有记述。按《史记》及孔子等的记述,道德自上古三黄五帝时期即已出现且为大道昌行之时。以此论之,上古之时道德已达顶峰状态。因为自此以后的道德状况是明显的每况愈下的。按理说,道德不可能一出现即达顶峰状态,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可以肯定,道德现象产生的年代必早于上古时代。上古时代对后人来说,已是传说时代,无据可考,无证可察,何况上古时代的上古时代呢?由此可知,从历史源头的角度考察道德现象是不现实的,已经没有可能了。

人类至今有这样一个未解之谜:世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如果想从源头考察,和道德一样,是不会有结果的。但对这个问题并非无径可寻。大家都知道虱子是什么东西,它的卵俗称虮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知道,但先有虱子后有虮子,我们却是可以求证的。一个服饰洁净之人,不换衣服不洗澡,整日汗流浃背,持之一个月,不行两个月,再看看身上痒不痒,检查一下身上多了什么东西。不是虮子,而是虱子。也许这个刚出现的虱子有虮子的一切必要的生命成分,但这个虱子是在没有虮子的情况下出现的,这不会错。

鸡比虱子复杂,体积也大。也许鸡的出现过程要长一些要复杂一些,不是一下蹦出来的,但不影响我们的结论:鸡必先生,而后才有蛋。对此可能无法找到直接证据了,但我毫不怀疑这点。何也?环境的功劳。有了一定的环境,自然会有相应的结果。道德虽属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但概莫能外。其现象的产生也必归功于某种环境。有了这种环境,道德现象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任何人也抹杀不了。就像漫山遍野的青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如虱子,若不改善自身的环境,任你搜遍全身,时时日日捉虱灭虮,亦除之无尽头矣。反之亦然。没有这种环境,道德自然会灭迹,亦强求不得,任你如何鼓与吹,它也难枝繁叶茂了。

基于此理,本文只能从历史的现实中找出这种环境,以“孵化”出道德来,别无它法。

在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时代,人类总是被牢牢地束缚在一个固定的地域上,世世代代在固定的社会区域内生存繁衍。首先是土地,其次是房屋,再次是生产工具、牲畜、粮食、宅院、锅碗瓢盆等等生活的一应用具。几乎所有的财产都表现为有形物资,都是无法或极难如愿移易的。即使是金银财宝,也是贵重金属。这些有形的财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能移动的,如土地、房屋;另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如金银财宝、粮食、一应用具、牲畜、箱箱柜柜、桌椅板凳等等,还有那些看起来没用但生活起来一个也少不了的数量众多杂七杂八的小东西。土地房屋可以变卖,但重置同样的房屋土地,并不是只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不知要多费多少劲,也不一定能办到。那些看起来没用生活起来一个也少不了的小东西,置办起来要费不知多少时间精力,但你想变卖就没人会要了,即使有人要也几乎价值为零了,所以,这些小东西一般都是白送人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既然有用,为什么不能与那些生产工具、箱箱柜柜等生活必需品一起搬走呢?非不想也,实不能也。一方面,交通工具太落后,一匹马,一头牛,一个平板车,这构成了陆路交通工具的全部。彼时的道路怎么样呢?能村村通公路、处处跑汽车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雨后烂泥浆、过河越岭愁断肠啊。另一方面,这些财产零零碎碎、繁杂无数、奇形八怪,装在哪里,大量有效空间都要被浪费掉。巴掌大的小破车与这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两相比较,是多么大的矛盾与讽刺啊。这不就像蚂蚁搬家吗?即使你沿河靠江,能使用船,船上能装集装箱,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不是能不能搬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的问题。如果道路通畅,能通汽车火车,且所有的东西的形状都是规整的,不是七棱八翘的,那么,搬家就会容易的多。但古代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一个是运力太差,道路太差,一个是东西形状各异,搬家就成为天大的难事。一天的时间,一天的钱,一里远的距离,一里远的花销。当运输成本超过了所需运输的东西的价值时,再运输它就不值得了。这种现实决定了,对于那些零零碎碎数量众多的小东西,只有从村这头搬到村那头,才不会扔,因为他有充分的不值钱的业余时间进行蚂蚁搬家。除此而外的搬家,这些东西都没有搬运的必要。一天的路程就要一天的花销。对那些生产工具、箱柜之类的财产,如果搬到有十天路途远的地方,所有的东西还不如不搬,全部抛掉为上策,搬运成本肯定早已超过了物资本身的价值。积攒这些财富花了多少年,费了多少力呀,谁舍得扔掉呢?这又决定了,如果你不想扔掉这些箱箱柜柜等宝贵财富,你搬家的距离就不能太远。事实上,别说在古代,即使现在的农村,大搬家也很少有超过一天的距离的。一天以上的距离,一般的东西就都没有搬迁的必要了。不是不想搬,实在是搬不起呀。除非穷的一无所有,或生存生活陷入绝境、困境,或迁移搬家可以改变境况、有利于家族长远发展的情况下,才可能搬迁一次。即使过的马马虎虎,但只要能凑合下去,也不会随便搬家。封建官吏到外地就任,无论时间长短,未见有几个将家庭随之迁移的。道理就在这里。

这就决定了任一村落或生活环境,及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们,都是封闭的,稳定的,流动性不强。人们日常活动范围是很小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熟人中间。彼此之间往往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关系,彼此之间息息相通,了解甚深,知根知底。我国中原地带及南方,至今仍存在相距不太远的两个村落的语言竟互不能懂的情况。语言的形成何其缓慢久远。这说明各自生息繁衍的环境相当稳定、封闭、久远,何止百年。相信这种封闭的状况越近古代越严重。如果上溯到两千年前,肯定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老子说,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不应该是希冀,而应该是事实。

撇开社会制度方面的影响,在这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环境中,每个家庭,通过劳动,应能得到至少可以活命的粮食、布匹及住的居所,保证了基本需要的满足。通过金银等货币,可以买到盐、工具用具等必不可少而自己又生产不出来或自己生产不划算的生产生活用品。但是,一个家庭若想正常生存的话,能劳动并且有钱还远远不够。

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无论贫富无论大小,在漫长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会不停地碰上难题,经常地遇上困难。一生中也会遭上几次灾难。每一次,没有外人的帮助,都会变成一道坎儿,轻则摔一跤,重则骨折瘫痪,如果跨不过去那就一命呜呼了。按其发生的频率及影响的严重与否,此类坎儿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困难。经常性的随时会遇到,如果不能得到帮助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生活上的困难、人力上的浪费。如生产上的互相帮扶:抢收抢种,抗霜抗冻;生活中的救急:离集镇远,现去买已来不及了,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的之类的挪借;互相合作互通有无:这次上集市你帮我带点东西,下次是我,这样大家就能各省一天的工夫;你家有人,我家有车,拉东西时就合作一下,彼此都有利;排忧解难、消仇解闷,指点迷津,化解矛盾,等等,不一而足。这类需要和困难是随时随地会遇到的,大量而琐碎,躲也躲不过,数也数不完,犹如一个幽灵,挥之不去,却之又来。没有外来之助,即使不是寸步难行,也将活得相当艰难。为了增强这种自立能力,尽量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古代人家不论大小穷富,都是大而全小而全,尽量争取应有尽有,万事不求人,或尽量不求人。但事实上,这类困难不可能全杜绝的,只能是尽量减少而已。第二类是指每个人每个家庭在漫长岁月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如强盗打劫,水火之灾、旱涝蝗灾、瘟疫、疾病、战争、斗殴、罢官抄家、违法犯法、迎婚嫁娶、死人发丧、盖房子、大搬家、等等。这些困难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偶然的,但对一个家庭就是必然的了,早晚都会遇到。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大灾大难之事,无论你如何财大势大,你都阻挡不了它的到来;无论你如何人多势众,它的打击力度都会远远超过你的承受能力。在这些灾难面前,人类的生存能力显得多么低下。即使像迎婚嫁娶、盖房子大搬家等不是什么坏事,但照样是一个家庭独力难支的大事,没有众人的鼎力帮助是绝对过不了关的。

这时的钱,其身体还是羸弱的,挑不起呼风唤雨的大梁。也就是说,不可能用钱买来所有以上所列的我们生活中需求的各种各样的外来帮助,甚至可以说,以上需要的一切,当涉及到人的时候,用钱可能一样也买不到。

此时的农村中,铁制的锄铲犁等生产工具已普遍使用。铁制工具辅以牛马的土地耕作,几个人就可完成其生产过程。一个家庭就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单位。一个家庭能耕作过来的土地,不可能住和生活两个家庭。对于一个以步行、牛马车为基本交通工具的农民来说,他选择的住处,肯定不能离他赖以生存的土地太远,一般地说,肯定是越近越好。但又要考虑到生活方便的问题,相互照顾的问题,不可能一家独自生活,至少也要几家相邻而居吧。从这方面考虑,大家离地越远越好,这样就可以结成一个较大的村镇。但是,如果一个人为了耕种他的土地来回步行的时间超过一个工作日的一半,这又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不划算的,得不偿失的。赶着牛车一天能走多少里路呢?半天能走多少里路呢?十几里的方圆已经是不小的范围了。十几里的方圆能生活多少家呢?这几点就决定了,一个村落不可能太大,人不可能太多。群落是分散的,人数是稀少的。人数稀少的村落数量却是众多的,像点点繁星一样散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

若干个人数稀少的村落星散地聚集在一个较大的村落周围。这可能是冲要之地,河流陆路交汇之地,也可能是一个肥沃土地较多、较平坦、养活人口较多的大村镇。顺理成章,它就会成为周围村落的集市贸易之地,管理之地。若干个这种较大的市镇又会拱卫一个更大些的市镇。依此类推,最后就形成几个较大的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在这几级村镇中,商业情况如何呢?可以经商的行业有哪些呢?

让我们先考察一下那些大量存在的最小的村落吧。这些村落的规模从几户、几十户到上百户不等,它们绝大部分依山依水依耕种的土地而居,分散、闭塞、交通不便,路况不好,但数量多,在这里生活的人口总计起来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在这里,能做什么生意呢?在自给自足的农村中,人们愿意花钱去买的东西必须具有这样的特点:自己生产不出来或能生产出来但成本高代价大不划算。在农村中,符合这些特点的需求有哪些呢?手工业品,如针头线脑、丝绸、茶叶、铁制工具、盐等,经常性需要的服务业,如泥瓦工活、木工活、铁匠活、看病的医生等。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大病小病、急病慢病,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漫长的岁月中,都不是偶然的事,谁也不敢说一辈子不得病。大病急病耽误不得,小病慢性病没完没了,这使得医生的存在具有了必要性。同理,谁家都会遇到盖房抹墙的事、打制家具的事、修理铁制生产工具的事,这使泥瓦匠、木匠、铁匠等手艺人变得不可缺少。不可缺少是一回事,能否靠其养家糊口又是一回事。在这么小的村庄中,看病的人肯定是有的,但一天能有几人呢?一个月能挣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