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说漏嘴了,咱已经是皇帝了,还称什么王啊。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元朝末年老朱采用谋士朱升的建议,最终驱除鞑虏,建立大明王朝。
“等以后有机会了,你也去前线历练历练,总不能一直跟在朕的身边吧。”
“卑职愿意一直跟在陛下身边。”武垒赶紧回道。
“哈哈,那你可别后悔哦。”
武垒听了赵昺的话咧咧嘴没敢吭声,想起来原本跟自己一起打过仗的那群兄弟在刚刚结束的大战中表现抢眼,暗骂一句嘴贱脸皮薄,真是自找苦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百姓吃饭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历朝历代头等大事,所以重农抑商的国策也是有原因的。
而宋朝是罕见的鼓励商业的一个朝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高度繁荣。
“那朕再考考你,你说粮食因何而兴,又因何而废?”赵昺看着吃瘪的武垒忍不住发问道。
“粮食因何而兴,因何而废?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哈哈,这粮食啊因水而兴,因水而废。”
“卑职明白了,没有水哪能种出粮食来,这水多了粮食就坏掉了。”
“嘿,不错,没想到你这脑袋瓜子还挺灵光呢。”
“……”
“朕打算在每一个村,每一个县,每一个州,每一个府,每一路都设置不同级别的粮仓,以便解决百姓在灾年吃饭的问题。”
“啊,陛下,这些朝廷大事卑职可不敢插嘴。”这可是陆相公的事情,朝廷大事岂是我一个小跟班能评论的。
“你小子没看过报纸么?”
“卑职看过报纸啊,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包罗万象,甚至还有议论朝廷大事的。不过卑职最喜欢看的还是那种连载的小说,有个叫苍莽山的作者,虽然啰啰嗦嗦写得不怎么样,唯独更新挺及时的。”
“那不就得了,让你说说又有何妨。朕说过,凡我大宋子民,无论军民还是农夫小贩,凡是从事生产活动的都可以讨论国事。当然了那些学堂里的学生就算了,啥也不做有什么资格评论朝政。”
这些学生们啊,读好书就行了。
赵昺的这一条规定,有点类似老朱。
朱太祖开国之后,就立下规矩,大明的朝政得失,农夫可以议论,军户可以议论,小商小贩亦可以议论,市井小民也可以议论。
唯独不能议论朝政的就是学子们。
2022年1月6日,杭州城西的余杭古镇的太炎小学(原余杭孔庙遗址)发现一块明洪武年间(1382)敕榜谕众碑,至今约640年。
碑文很长,简短引用一段:
“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果有一切军民利病,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挡,唯生员不许。”
(余杭晨报,2022年07月25日,第四版,曾报道过这件事情:“一块有“故事”的石碑——敕榜谕众碑”。感兴趣的书友们去搜索一下。)
从宋代开始,华夏粮食供应主要来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
“苏湖熟,天下足。”这个谚语自南宋时期开始流传。
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
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大小河流密布,被称为“水乡泽国”。
自高宗皇帝开始便兴修水利,加之宋朝种植技术的发展进步,并且使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深耕细作,使得这一带成为南宋的“粮仓”。
亩产可达五六石(宋朝一石120斤)。
特酿的,真是可惜了,这些地方都被败光了。
赵昺心里怒骂一声。
不过好一点的是在琼州暂时站稳了脚跟。琼州也是个好地方,一年也是可以达到两熟甚至三熟的。
“那敢情好,倘若每一个村都有一座粮仓,囤积一年之需,若遇到灾年,定可高枕无忧啊。还是陛下您的这个办法好。”武垒不失时机拍马屁说道。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