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闻声,放下书本,也从船舱里走出。回京的这段时间,宋九一直在埋头苦读,以后的日子一定要做一个文官,但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读书是不行的,能让这群文人活活吃死。
两人站在船头,潘怜儿悄声问道:“官人,你认为陛下真的病崩?”
“勿要问。”宋九严肃地说。
去年年底。宋九在江州听到赵匡胤驾崩的消息。
听到的传言更多,真真假假,宋九难以辨别。
中间有诸多谜团,即便是宋九,身在局中,恐怕都不能得到真相。而且他也不能去查问真相,找死啊。
但在短短两个月内,已经能看出赵匡义重视内治的程度。先是在年底布诏书,以贾琰为三司副使,之前前川与夔峡分别设转运使,峡盐运到荆南,导致西川百姓缺盐,赵匡胤生前时追究了两地转运使的责任。
这个追究是没有道理的,川盐是井盐,产量就那么大,调到荆南了,当地肯定缺少盐巴。于是赵匡义赦免两地转运使之失,任命西川转运使申文纬遥兼峡路,峡路转运使韩可玭兼西川路,让两地转运使互兼异地长官,那么对对方的情况就会了解。至此,巴蜀盐业运输再没有生梗阻。
接着赵匡义闻听有的节度使能养一千多匹马,用一千多个仆役,并且这一情况十分普遍,于是在朝会上问,这些节度使钱是从哪儿来的?就象宋九算的账那样,养一匹马相当于养几个仆役,即便节度使薪酬很高,但顶多养一百匹马一百个仆役就吃不消了。在赵匡义逼问下,大臣不得不吐出真相,各节度使利用朝廷官运,夹带私货进京贩卖,以谋取私利,既省了运费,又避免了税务。
赵匡义下诏严令禁止。
然而他无论在内治上再怎么精通,赵大死得不明不白,军事上又成了短板,只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但赵匡义登基,对宋九却是一个福音,刚过完元旦节,赵匡义便下诏,将宋九提为参知政事。
宋九返回船舱,问怜奴:“你家官人究竟叫什么名字?”
他写信让昇州知府杨克让打听李秀,杨克让年底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查无此人。
金陵有叫李秀的大户,但皆与怜奴所说的李秀不符合。
宋九便追问怜奴,问急了,怜奴便哭。宋九无奈,只好让杨克让再打听,但快近了京城,宋九又接到杨克让的信,信上先恭贺宋九进入两府,最后还是说查无此人。
在江州也就罢了,但到了京城,宋九不能不明不白地带着她回家。
怜奴急切地说:“宋国公,奴婢替你带孩子。”
“你有何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说不定我能替你解决。”
怜奴又垂泪了。
宋九没办法,只好不问,但向潘怜儿努了努嘴,自己不便问得太深。可是妻子能问。
回到家中,三个姐姐也高兴地赶过来。
赵匡义登基后大赦天下,然后封赏群臣,宋氏封为开宝皇后,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同平章事加节度使,赵德芳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赵匡美为齐王。位宰相之上,昭庆公主为郑国,延庆公主为许国,永庆公主为虢国。权知高丽国事王伷为高丽国王,后面的这个就别当真了。
而且赵德芳虽为开封府尹,但无处理开封政务之权。真正处理开封事务的是赵匡义的亲信,原开封判官程羽权知开封府。
宰相薛居正加左仆射,沈义伦加右仆射,卢多逊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曹彬呆在京城什么事也没做,加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
等到京城安定后。赵匡义这才下诏让潘美等将回京,然而那些大兵们继续留在北汉境内。
要召回的,但那时不敢召回来。
这段时间,升官财的不知凡几。
可真正升得快的只有宋九一个人,再看看两府,薛居正他们都是老人了,就是赵匡义登基,新人仍然仅是卢多逊一个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