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地球的劫难 > 第10部分(第2页)

第10部分(第2页)

“不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室?会是什么?除它建在海底之外,我也没看出它与普通的实验室有何区别。”对于肖扬的观点,赵欣感到不可思意。

“是呀,我也没看出它与一般的实验室有何区别,只是试验的设备有些不同而以。”除地点之外,海生也没觉得还有什么分别。

“赵欣,你把这几个画面回放一下。”肖扬没有回答,却指着中间大显示屏左边的几个小屏幕说。

赵欣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但还是调控着画面,回放刚才播过的画面。上面显示有一群大鱼正从左边的屏幕中缓慢游过,他仔细地观看了一会,并没找到有什么可疑之处。

“你再把右边的几个,同样重放一遍。”肖扬没有作进一步解释,继续说。

“这不就是鱼群吗?有什么值得反复观看?”赵欣边调试边想,真不知他这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

还是一群鱼缓慢游过画面……

“你总不会是要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研究鱼类的实验室吧。”海生早已失去了耐性,他觉得这是没事找事,“这看一遍与再看十遍有多大区别,还不都是印度洋的鱼,它也没会能变成青门海洋中的鱼。”

“你们注意一下,鱼群的肚子变化。”肖扬没有理会,提示道。

“怎么?又改为研究鱼肚子啦,这不用他们研究,我就可以告诉你。鱼群肚子的变化很简单,就是一些鱼的肚子是圆的,而另一些是瘪的。你想呀,在激烈竞争的大海之中,那能每条鱼都吃得饱肚子,总有些只会混个半饱嘛!”海生不喜欢肖扬这种讲述方式,于是,便调侃道。

“谁让你判断它们吃的饱不饱,而是叫你观察鱼群肚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看到半天没有人说出观察结果,肖扬再次提示。

“被光照的肚子有什么变化,不都是一个颜色嘛!”海生更不耐烦了,他现在既不关心结果,也根本没心思回答问题。

“正是因为它们没有变化,才说明了刚才问题的答案。”通过海生的回答,肖扬越发肯定自己的判断。

海生吃了一惊,没变化还说明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回答是正确了。可自己只是将看到的作些描述,并没有回答任何重要的内容呀?他越发糊涂了。

“肖扬,你快点说说结果吧,不然的话,海生又要睡不着觉了。”对于肖扬的步步设问,陈霞也是一头雾水,很想听听最终的答案。

“你们看啊,从鱼群出现在左边的屏幕,又游过中间的大屏幕,最后经过右边的,我估算了一下,起码有近一分钟的时间。刚才经过的鱼群很大,我们可以把它们的肚皮集合看成一个‘大平面’,这块‘大平面’在近一分钟的移动时,它的颜色几乎没发生太大变化,这说明什么?我们知道鱼群肚皮显现的颜色,主要是受下方光源及鱼群所在的相对位置影响。除非受到惊吓,在近一分钟的时间内,鱼群运行的轨迹大致为同一平面,高低变化较小,这微小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那么,鱼群肚皮下面光源的强弱基本决定其颜色的变化,现在我们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并不大,这说明在鱼群移动的过程中,其下方始终存在着持续性光源,且面积还不小呐。”肖扬谈出自己观察感受。

“如果这种推测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刚才谈论的实验室,不过是海底巨大的建筑群体的局部而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量只是这大规模建筑物中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说,没有显示的部分远大于一个实验室所需要的空间。这样,我们过早地断定它只是一个普通实验室,那尤如盲人摸象,只了解些局部而以,根本无法推断整个建筑群的大小。我看,这个海底建筑群的用途,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复杂得多。”最后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判断,这个结果大大超出了在座各位的设想,同时也提高了大家对传回画面的兴趣,开始回放细细观察。

其实被肖扬称为海底的建筑群,实际上只是卢戗那星人在地球总布局的一环,它的内涵不是一个小小的探测器能够探明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地球大劫难(23)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大陆之间,是世界第3大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l/5,平均深度3 897m,。其海底地貌错综复杂,除海洋底中部有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还分布着许多海岭、海丘和海盆等。

卢戗那星人经历了漫长的宇宙旅行,终于到达地球,尽管老祖宗留下的卢戗那线条(那斯卡线条)依然还在,但历史上记载的绿色星球已经有了它的主人。而且地球上人类已经有了较高的文明程度,科技实力也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虽说与卢戗那星人类的科技水平相比还有些差距,但他们已不可能象当年其祖辈那样自由进出地球,或如自己步入奁星一样无拘无束了。所以,卢戗那星人要想顺利地落户在地球上,必需要避开地球人的视野,选择地球人视觉上的盲点。

这是印度洋一个较浅的海盆,表层沉积物主要是粘土、泥质粉沙、放射虫软泥和有孔虫软泥组成,其中夹有火山喷发物,其地势相对平坦,在它不远处有一条深海沟。它远离我们经常航行的线路,属于地球人类生活所能涉及到海洋部分之外的盲区,自然成了卢戗那星人在地球上修筑自己基地的首选。在这里,经卢戗那星人多年建设,终于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王国”。

基地集合了卢戗那星人的智慧和科技实力,经几年的建设,终于在贫瘠而荒芜的海底深处,打造成一个独立循环运行的生物系统。它按海盆的地形地貌特点与面积,分期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主要分为三个大区,最上面的是工作区,为基地的核心部分;中层是生活区,除必备的生活设施外,还建有休闲、娱乐场所;下面是供给区,包括整个基地正常运行所需的气、水电和其它能源的供应,建有完备的污水、污物处理系统,还配置了生活物资的生产和加工。这里的“土地”能生长各种各样的植物,既有卢戗那星球上的,又有地球的。基地的生产费料及生活垃圾,经过多次回收、处理之后排泄入离其不远的深海沟,在海沟暗流的帮助下,地球人很难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顶层由透明的隐形防护材料构成,材料表面的涂层除可保证外界光线的直接进入,还能限制基地内光线外泄的范围,让基地能轻松地逃过地球人在天空中安装的“眼睛”。“海底军团”的海底探测器无意中“闯入”之处,正是当初修建基地时,留下的运输要道,现早已废弃不用了,而它停止的地方的确是基地众多实验室中的一个。

此时,探测器能传回画面的实验室,只留有一个人,其它的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他中等身材,头发已经花白,高高的鼻梁上戴了副眼镜,身上穿件白大挂,正聚精会神地边看显微镜,边在本上作着记录。

他并不是卢戗那星人,其实在这个试验室内工作的人员也都不是,他们就是二十年前“达基神秘失踪案”中,被劫持的专家学者。这些情况,在地球的另一端通过探测器观看的“四大金刚”,自然无法知晓,他们只感到看到的画面及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有些奇怪,却又不知这“怪”的原由。

2060年在G 国海滨城市达基发生的轰动全球的事件,正是卢戗那星人的得意之作。为什么卢戗那星人要攻击那些手无寸铁的专家学者哪?其实这都是卢戗那星人对地球实施大阴谋计划的一部分,不过那只是计划实施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更大的阴谋正按部就班地展开……

实验室中还在工作的人,叫戴路,是位中国科学家,南京人,武汉大学教授,为当时国内克隆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二十年前曾代表中国去达基市参加国际会议,没想到这一去就杳无音信,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学者,现在已是两鬓斑白。

戴路取下眼镜,用手轻轻地按摩着疲倦的双眼,一会又起身在室内来回走动,最后躺在室内临时支起的小床。他双目微闭,脑海中还在思考着刚才试?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