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浪小说

子浪小说>重生之大明摄政王有声 > 第150部分(第1页)

第150部分(第1页)

这么一弄,那个浮山军人就赶紧解开衣襟,拉开头盔的扣带。

就在这时,朱王礼脑海中却是灵光突闪,他慢慢抬高右手,阻止道:“不要急,等我想一下。”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朱王礼微笑着道:“这些鞑子的兵器和衣襟,我们会有用处的。”

“你卖的什么药?”马三标不大明白,问道:“这些东西有啥用?”

“用处不大。”朱王礼笑道:“不过能叫一个倔老头改变主意,或许也能救一些人的性命……凭白牺牲,太没有意义了。”

他有一个奇想,突如其来,简直是笑话一样。

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3)

但在如今的时势之下,应该是有用的。

……

……

树林中的一场激战,高阳城中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座方圆三里多的小城,和一般的卫城差不多大,比起一些大的县城也要小不少。

毕竟高阳在大明的畿辅范围之南,和九边这样的重要军镇相隔很远,而且和凤阳九江淮安这样的重要战略要点也挨不上边,所以城池低矮狭窄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小城,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要紧的军镇在此驻扎,没有可能在这放着重兵守备……哪怕是城中有孙承宗这样的前大学士在,也是绝无可能。

这一天,自高阳城北和城西方向都传来警讯,说是有小股的鞑兵侦骑出现,在这个时候,有小股侦骑就意味着大股的鞑军就在相隔不远的地方了。

种种消息使城中的人们十分不安,自从鞑军入境后,破一城则屠一城,越是妇孺老弱反而被屠杀的厉害,反而那些青壮年只要投降后反而容易被留下性命。

真定一府十几个州府县都被攻破,多的城池有三四十万人,少的也有十来万或数万人,这些城池被攻破后,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几乎都被杀光了。

城池,城镇,村庄,到处是一片焦土。

这些消息,都是由南逃的人们带了过来,也是使得高阳城中人心惶惶,很多人觉得这是末日来临,感觉天塌地陷,每当有新的不利不好的消息传过来,城中就有不少人家中传来低沉压抑的哭泣声。

少数人逃了,他们有车马身家,敢于逃难,有一些人往着山东方向跑了,大半的人往保定府城的里头逃难。那里头有总督和巡抚,有大量兵马和高大深厚的城墙,所以能够保住他们的身家性命。

留在城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细民百姓,没有钱财和分析时局的能力,在城中富户向大城池里逃去的时候,四周乡镇反而有不少人涌进了高阳城中……毕竟和乡村比起来,县城还有一道城墙能给人受到保护的错觉。

而且,高阳城中有一个主心骨般的人物,赫赫有名的孙阁老并没有走,孙家卖光家产,重修加固城墙的消息早传扬开来,而且出资买粮,募集乡兵守城,有孙家在高阳城中,不少人觉得这座城池还是有指望的,于是在这几天,尽管消息很坏,清兵前锋已经出现,每天下午时,高阳城的南门还是打开,放四周逃难的百姓进城躲避。

在城墙上,还是插着原本守军的旗帜,而上头或站或坐,把守城池的人们,却几乎看不到一个正经的军人。

所有人都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大冷的天,还有不少人穿着单衣。

手上的兵器也很少,偶然能看到一些单刀和长枪,都是明军营伍中最下等的货色,没有铠甲,没有鼓乐军仗,有的只是叉耙如林,大多数人,几乎是手无寸铁。

人人形容枯槁,面色难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人们不安的眺望北边和西边的天际,唯恐看到有鞑兵犯境的迹象。

这不到一千人的难民一样的武装,就是孙承宗捐助全家财产,购买少量刀枪和发放粮饷募集起来的乡勇。

这座城池,也就是靠他们来保卫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袭(1)

第二百六十七章偷袭

在南门的城楼上,孙承宗的一个孙子在捶打着祖父的双腿,老头子勉强能睁眼坐着,但看看四周的儿孙们,还有高阳城中几户士绅人家的子弟,一时却是相顾无言。

刚刚巡查城防,老孙头心中已经明白,若是东虏来攻,高阳城是凶多吉少,很难守的住了。

他当年在辽东任督师,对女真人的战斗力心中还是十分清楚的。

眼前不到一千的守城兵丁,说是壮丁,但上到五六十岁,下到十来岁拖鼻涕的半桩大娃子都有,怀里抱的连长枪都不是,只是一些叉耙或是削尖了头的木棍,加起来有兵器的不到一百人,还都是一些劣制品……这样的军队要能挡住东虏,虏兵也断然打不进关内来了。

虽然心中清楚,但孙承宗也没有畏惧退缩之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