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都是老薛座下打手了。
人家人多势众,这个主事也不好再僵持下去,只冷笑连连,拂袖向着那个浮山小军官道:“你家游击此次立功不小,必定要有升赏,等他来到京师,就由你陪同一起到职方司来吧……到时候,本官一定会好好招待你们的。”
说罢,排众而出,气咻咻的去了。
这么一闹,明显是朝中党争的模样,在场官员一个个都是鬼灵精,不敢掺合其中……老薛为人十分率直,敢于揽事,是个强势首辅,一般人不敢得罪。
杨嗣昌杨阁老的心怕是比针鼻大不了多少,也难怪他,父亲是杨鹤,著名的国朝名臣,世家子弟,少年亲贵,成年为官就被皇帝赏识,是坐着火箭一路升上来的,这样的人眼高于顶,对得罪自己的人是一点也容不得的。
在这两位大佬之间受夹板气,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能顶的住的,当下众官都是作鸟兽散,没一会功夫,就是散的光光。
人群离开的时候,也是有不少人用同情的眼光看一眼那几个报捷的士兵……前方将士获如此大胜,不知道是如何惨烈搏杀的结果,但一入京师,立刻就是遇上这种事,在场的人,也是无不感到心寒。
杨嗣昌权势虽重,但听闻浮山营绕过兵部报捷,前几天鲁军全军覆灭,皇帝摆了几天的脸色给他看,以杨嗣昌对崇祯的了解,这绝对不是好兆头,结果有大捷消息,居然不是自己第一时间入奏,于是急怒之下,果然是出了一个昏招,今日之事,立刻传遍九城,对他的声名,实在是大有妨碍。
广场之上,倒是没有人看到,一个眉目清秀的小吏打扮的人,对着那个长相憨厚的浮山信使,做了一个十分隐秘的眼神,而这个浮山信使,也是微微点头,示意知道。
第三百八十三章 党争(2)
在互相看到对方的表情之后,那个小吏立刻就转身离开了,等广场上人散的差不多了,三个捷使便也是牵着马匹,交代了自己住处后,也是自行离开。
一场大捷,引动全城沸腾,这一晚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置酒高歌,庆贺前方的大捷,皇城之中,却是上演了这么一幕,倒是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只是自今日之后,浮山张守仁这个名字,终于是在大明朝野,不论是民间还是军中,或是朝堂之上,终于是打响了自己的名头,声名之响亮,已经不在曹变蛟和左良玉这样的统兵大将之下了。
毕竟,这是一场传奇式的大胜,而在大明,武将多半中规中矩,甚至是扰民害民有术,御敌无方,现在的大明,虽然不象南宋那样已经失半壁江山,但天下骚乱之处,甚至还在北宋末年之上,百姓苦兵灾久矣,中国有几次失去过半人口的大变乱,秦末,汉末,唐末,宋末,明末,其惨烈之处,令人扼腕痛惜,在身处当世的人来说,巴不得将星出世,如南宋初的中兴四将那样,特别是大明最重岳武穆,而放眼看去,海内诸将,要么贪财,要么怯懦畏战,要么就是庸将,寥寥几个敢战的,也不象是能继承岳飞衣钵来着……现在出了这么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将领,民间口碑自是扶摇直上,没一个月,京师和北直各处,浮山营大破鞑子兵,张游击策骑战岳托的段子就已经流传开来了。
民间口碑不提,皇宫之中,亦是别有一番景像。
全城轰动之时,守宫门的太监绕过通政司和内阁,直接便是将奏折送到了司礼监之中。掌印太监是王德化,资格极老,威权很重,象曹化淳杜威等辈都要仰其鼻息,王承恩虽是信王府中带出来的,在王德化面前,也是只有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
接到捷报,几个秉笔太监都是喜出望外,但也不敢递进去……这种事,自是要等王德化来了再说。
“见过印公!”
“拜见宗主爷!”
不同身份,也是不同的称呼,王德化接到消息,也是不敢怠慢……司礼的权威,在崇祯年间比起天启年间是弱的多了,今上勤政,不比先帝喜欢把事情交给太监来做,而且先帝仁厚,有什么错处,只要肯拼死认错,多半是轻轻放下,不会往死里整治人,今上却是疑心病重,而且刻忌之余尚且寡恩,不是好伺候的主啊……
这些话,不必多说,搁心里就成,王德化接过报捷奏章,没看几行,两条眉毛都是一直不停的抖动起来了。
等他看完之后,已经是笑不可抑,整个人在屋中不停的走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宗主爷,”一个秉笔太监小心翼翼的问道:“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这要是出了漏子可是了不得啊。”
一听说和东虏打赢了,这已经够稀奇了,还斩首过千,而且九成以上是真鞑子,这个消息,顿时把所有的秉笔太监都雷的外焦里嫩……这消息,太奇幻了些吧?要是不辩明一下就上奏,万一是虚报的,这漏子可就是捅大去了。
这年头,虚报战功已经是常态,斩良民首级,甚至把女人和老人孩子的首级送上来的也不是稀奇的事,朝廷穷治文官,对武将已经不大敢去认真的管,所以一般有这种事,能包容也就包容了……这要是变本加厉的话,事情就坏了。
“不妨,应该是真的。”
王德化满脸喜色,抖了抖白封皮的奏折,笑道:“事情细过十分详细,除了这张守仁之外,尚且有布政使张秉文等官员旁证,估计布政司和都司各衙门的奏折随后也就到了,此大功确实为真,千真万确,哈哈,哈哈。”
他一边笑,一边便是问道:“皇爷此时在何处?”
“尚在文华殿,适才杨阁老辞出之后,薛阁老便请见,已经有一会子了。”
“哦,那么现在就去文华殿好了。”
皇帝平时办事见人,特别是每天都要见内阁成员,文华殿和内阁相距很近,方便召见阁臣,所以除了在左顺门和平台等处之外,文华殿就是皇帝最常临御的地方了。
王德化坐上肩舆,一路急行快赶,到文华门时,正好遇到薛国观从里头出来。
两个大佬,顿时都是一笑。
一个司礼掌印,统驭的是数万太监和其掌握的一部份皇权,另外一个,则是外朝首领,是文官与皇帝争权的代表人物。阁权和司礼,其实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是一个偏于内,一个偏于外而已。
两个大人物,都是按早年留下来的老规矩,彼此问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